-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天,又看到一则留学断供的非虚构文章:《破产家庭的留学生,看到真实世界》。 图/图虫创意 以上那篇文章提到的三个“破产”家庭,基本都没有犯下什么过于离谱的失误,不是赌博,不是吸毒,不是犯罪;要么是所处行业爆雷,要么是投资失误,要么是行业为疫情所累,都是这些年高级中产或准富豪家庭的常规踩雷处,每个案例背后都是无数近似的家庭悲剧。 留学断供不再是段子,不再是小概率,不再需要家庭犯下愚蠢的错误。可以这么说,很多家庭都严重低估了留学断供的风险。 现今,在城市的中产以上有娃家庭,基本都有留学的规划。中国这么多年波澜壮阔的经济扩张期,以及以往的经验,都让他们将孩子留学越来越当作一种“常规消费”。 但风险却在暗流涌动。 02 中国式留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砸钱周期在这些年间越拉越长。 二十年前,中国人自费留学也就是一个研究生,美国两年,英国一年,多快好省,准备一两年的钱即可;退一步说,就算事到临头到时候没钱了,也是个本科毕业,可以随时就业,没有多少沉默的机会成本。 但现在的问题是,留学成为中国教育竞争中最卷的一部分。最夸张的一群人是,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接受月均一万元左右的国际教育,一路卷到双语小学双语初中;到了高中阶段,有条件的直接出国,条件不成熟的本科再出去。 你可以算算,这一路要花多少钱,至少几百万元吧,至于究竟是“几”,丰俭由人。 有人说了,为啥不能之前都上着免费的公立教育,到了本科阶段直接出国不就行了。这当然行,但之所以有“卷”这个字,就意味着竞争无限前移,在此种拼刺刀的逻辑中:只有上了好的双语幼儿园,才能上好的双语小学,才能好的双语初中…… 更富贵的逻辑是:只有早点去国外读当地一流私立初中,就可以取得进入一流私立高中的先发优势,就可以取得国外一流大学的先发优势…… 这逻辑对不对,如果不考虑钱的话,太对了。而问题就是这逻辑太对了,才引得无数家庭一掷千金。这就好比你找了起步价六位数的留学规划师,钱花了,效果基本比不找更好,所以很多人找了。 所谓的留学卷国际教育卷,恰恰不是因为交智商税的问题,而是花大钱卷是有效果,甚至有奇效的。 也因此,留学竞争基本是一条单行道,你上了这条船,就很难中途下船,如果钱花完了被迫下船,不仅之前花的钱都打打水漂了,更痛苦的在于,你会发现被迫下船重回公立教育的孩子,在应试教育上远不如一直在公立教育卷的新同学。 图/图虫创意 很多惯于纸上谈兵的人又会说了:“国外不是有奖学金么?孩子留学家里不一定花钱啊?”这样的认知根本就不配参与这场讨论,请不要吧这种小概率的事纳入公共讨论。 还有人会说:“我家有几套房,到时候没钱大不了卖房!”我先给你扣个大帽子:房住不炒。 你怎么知道,等你孩子要花大钱时,你的房子跌不跌价,卖不卖的出去,有没有流动性?另外,房产税了解下。 当然,我这里不想对房价作出任何预测,房价也不是一定会跌。这里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你怎么可以把孩子教育这么严肃这么干系一辈子的事情,置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风险性的讨论中。这是一种负责任的人生规划么? 你总不能说,孩子读了一半双语学校或留了一半学,交下年学费时,你的房子没卖掉,就不读了?这是不是太儿戏了。 问题是,很多口口声声重视教育的中产家长,在留学这个事情上,就是这么儿戏。 03 留学好不好,非常好,甚至可以这么说,不考虑钱的话,这个时代的留学必要性迫切性只会更强。 在这个问题上,我非常同意那些心心念念要让孩子留学的家长。 但你们可以不要那么儿戏,更有前瞻性,做的准备更充分一些么?以及,降低一些预期。 我没有任何劝人不留学的意思,但我想提一系列相互缠绕的“改良”方案,听不听,在你。 第一,重新评估自己的收入与资产状况。 你现在的收入或许不错,但你可以根据自己行业的特性评估下,未来你降薪或失业的可能性大不? 如果家里就你一人上班,而且所处行业符合35岁收入递减定律,我至少可以劝你,你们家不适用于低龄留学或从小接受国际教育。 如果你觉得可以,你可以一个人疯,别害了配偶和孩子,真的。 至于房子,国内的房子,之前说了,不能成为你自信的来源。 或者这么说,中国式留学不是一个可以单纯依靠“即期收入”说事的特殊领域,没有良好的资产结构,只依赖于你曾经或现在的高收入,来为周期动辄十年的留学规划买单,在投资专业上,这近似于“短债长投”,谁能保证你将来降不降薪,失不失业。 第二,重新评估留学费用。 这个问题不适合展开,但你做规划时,特别是孩子还小做长期规划时,可不可以把汇率的空间算大一点。我不是说人民币一定会跌,但如果人民币贬值到某个幅度,你就负担不了这笔留学支出,我劝你重新规划,要么缩短留学时长,要么挑个更便宜的国家,别拿孩子的明天赌汇率。 一个更现实的费用风险是,很多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学费都是年年涨的,五年后或十年后学费多少钱,大致空间可以预估出来。如果你不愿意预估,只能说你怕,怕面对根本没做好准备的自己。 图/图虫创意 第三,改善资产结构。 什么是适合留学规划的资产结构? 请注意,我没说“好“,只说“适合留学”。 这个问题过于复杂,我只能说一个基础的,你可以每年把国家给予你的外汇额度用足,存到国内外银行里。 至于存多少钱,存上你打算的留学周期一半的学费生活费。这话可能有些复杂,简单说就是,你打算上四年本科,就存上两年学费生活费,打算高中和硕士也在国外上,再加上个两三年。 有人又说了,我的人民币存在国内可以理财可以炒股啊,干嘛要换成外汇放在银行里生灰? 你既然这么爱赚钱,就继续赚吧,赚钱了让孩子继续留学,亏钱了让孩子留学一半回国就业,你觉得这样可以接受就行。 第四,节省子弹,降低预期。 这是最关键最关键的一点。 什么叫降低预期?首先你得想清楚,上英国G5上美国常青藤这些国际名校是需要高额成本的,如果你没有此等实力,趁早收起妄念,停止留学卷。 如果只是想留学,又缺乏高确定性的资产做支撑,我劝你还是立足于本科留学吧。上个公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平日多补点英文课,到时候能申请到啥学校就啥学校吧。 提前卷很有效,但你首先得接受这种“不公平”,谁让你钱不够呢;其次是,先力保留学再说,上什么学校倒是其次了。 如果你子弹有限,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再发射吧。最荒诞的是什么:你中学阶段就把子弹打光了,又发现后勤跟不上(赚不到更多的钱),就只能被迫放弃留学了。 提前卷,只适合极少数的家庭。坦白说,这并不适合大部分中产。不客气的说,这是一种赌博行为。 04 可以做点总结。 如果现在你家已经在上国内高中,恭喜你,你的留学规划已成功了一大半,提前准备两年大学学费即可。 风险最大的是现在孩子正在上小学,上初中的家庭,真的要好重新评估教育路线了。 武断地说几句吧,如果孩子即将上小学,只是家里没矿的高级中产,千万别走双语教育路线,好好的上公立吧,子弹留给未来。提前卷只适合富豪家庭;同理,如果孩子正在上公立小学,打算上双语初中,趁早打消念头。 图/图虫创意 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双语小学或初中,那也只有顶硬上了。能不参加的夏令营特别是去国外的夏令营就别去,一些高价的课外补课趁早停止,总之一句话:省钱,来日方长。 更不要说,留学不等于英美澳加,还有法国德国这些廉价留学地。 千万别倒在黎明前的一刻。 收入预期在变,汇率预期在变,资产预期在变,什么都在变,你凭什么认为:动辄十年的留学规划不用变呢? 曾几何时,一两代人无意中抓住了时代的风口,将风险变成了我们的朋友,但这是运气这是时代的馈赠,如果你不想把这份馈赠连本带利的还给时代,请调整人生规划。 别让留学梦和孩子成为代价。 |
科技 昨天 11:57
生活 昨天 11:56
加拿大 昨天 11:48
加拿大 昨天 11:45
加拿大 昨天 11:43
娱乐 昨天 11:43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