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的假冒汽车零部件行销全球,并且逼走正规国际厂商
国内汽车零部件造假名声远播全球,加上造假工艺领先,让人防不胜防
了解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市场极其混乱,进个汽配城,要随时提高警惕防止被骗。而这种混乱,最大的原因就是假货太多。按照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说法,目前国内市面上的汽车零部件,假货数量已经超过了正品。
这种情况不仅在国内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且还走出了国门。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到英国考察汽配市场,英国零部件行业协会的人士就直言,英国也有假冒伪劣零部件,但其中有70%至80%来自中国。这组数据的真实性很大,和日本汽车零件协会公布的数据吻合:2012年,日本汽车零件协会公布,全球假冒的汽车零部件产品,83%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和泰国占全球假冒汽车零件的5%,日本和马来西亚占2%)。
不仅数量多,来自中国的假冒汽车零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从外观上看仿真度极高。因为对中国而言,还没有不可攻破、不可复制的防伪技术。有些不讲商业规则的防伪技术的制造者,把模具卖给正规厂商之后,再以更高价格卖给造假者。而只要得到模具,造假的成本就会非常低,而且无法分辨,“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雌雄”?
一方面,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假货泛滥;另一方面,造假工艺高,那么只能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国际厂商适应不了如此复杂的局面,纷纷选择从中国撤资
一个行业如果水太深,国外的企业一般在中国只有两种做法:要么学药企葛兰素史克,在中国行贿,也搞那一套;要么学谷歌,索性“惹不起躲得起”,干脆不和你玩了。
今年7月,欧洲最大的汽车配件服务商司库伯选择退出中国市场,原因是“中国汽配市场太乱,完全照搬德国模式,无法在中国获得发展。”实际上,从去年开始,美国蓝霸、花旗“优配”、司库伯……,这批外资汽车配件服务商纷纷退出中国市场,似乎验证了业内流传的一句话:中国汽配市场,谁先规范,谁先死。
这种局面的最大恶果,是造成行车危险的恶性循环
假冒汽车配件严重威胁行车安全,而缺乏大型国际企业守住底线只会让这个行业越来越差
假冒汽车配件对知识产权的危害就不用说了,而对消费者最立竿见影的危害来自安全性。在汽配业内有一句行话,客户来选购配件时,店主会直接询问“要原厂的还是副厂的?”这“原厂件”是指主机厂生产的配套装车件,而“副厂件”是指非配套厂家生产的配套件。而所谓的“副厂件”,正是假货集散地。
现在汽配造假集中在伪造刹车片、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减震器、电池、皮带及轴承等部件。由于没有完善的加工水平,只追求外观上的“像”,这些假冒汽车零部件,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假冒配件磨损快、寿命短;密封件不密封、漏油;活塞组件质量低劣,造成拉缸、窜气、燃烧机油;特别是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照明系统、发动机系统及其他关键部件,极易酿成车毁人亡的恶性事故。比如一个假冒劣质保险丝,一旦不能限制电流,就易造成汽车线束发热,发热到一定程度线束就会起火,甚至造成整个汽车自燃。
品保委(QBPC)曾经做过这样一则广告,大意是:风雨交加的夜晚,你开着装有伪劣雨刷器的汽车行驶在泥泞的道路上;你开着装有假冒刹车片的汽车行驶在上坡或下坡的山路上......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如果零部件得不到品质保障,无疑增大了汽车安全的隐患。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3年的数据,导致车辆故障的原因中,有70%是由于汽车配件的质量和装配技术引起的,而其中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的情况占半数以上。而另一项调查显示,56%的中国汽车用户在其车辆上使用了仿冒伪劣汽配,由于使用假冒伪劣汽配而发生事故的车约占事故车的13%。
一个混乱又低水平的行业,如果还有几家守规矩“不懂行情”的国际企业在,至少还能起到净化引导的作用,可以慢慢带动整体行业的革新。而现在的局面是,这些企业知难而退,让你自己和自己玩,那么在这个比差、比廉价的行业,只能是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而这种局面的造成,是制、售双方共同“协作”的结果
即使是超级豪车,也会把零部件生产层层转包,最终转到制造假货的大陆地区
今年2月,英国豪华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因油门踏板臂故障召回17590辆跑车,并揭露是一家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使用假冒塑料材料造成的。在使用由假冒塑性材料制造的加速踏板支架后,跑车上的加速踏板支架容易发生断裂,使得车辆加速后失去控制,进而导致车辆的碰撞。
在提交给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文件中,阿斯顿·马丁解释:问题油门踏板臂是由中国深圳科翔模具有限公司负责生产,该公司使用了由东莞合成塑料原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伪劣塑料材料,该假冒材料涉及22种零部件。
在阿斯顿·马丁向外界发布的一份《事实补充》中表明,其油门踏板的一级供应商是英国公司Precision Varionic International,二级供应商是来自香港的Fast Forward Tooling,层层转包到科翔负责生产油门踏板臂,而科翔并未使用规定的杜邦原材料,而是用的东莞合成塑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杜邦仿冒品。
从召回车型上可以看到,阿斯顿·马丁几乎召回了近几年来销售的所有车型,甚至还包括曾经被热炒的售价高达4700万的One-77。虽然阿斯顿·马丁很直接地把责任推给了中国零部件制造企业,但作为一个超豪华品牌并且产销量并不高,在7年后才发现所采购的零部件存在问题,这毫无疑问的说明了其零部件采购体系存在问题。虽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零部件层层转包不可避免,但阿斯顿·马丁发生的这种情况,如果严格执行相应的检测是可以避免的,而没有避免,背后的原因就是成本。
实际上,这种汽车零部件的层层转包非常普遍,为了降低成本,不少企业会选择从要价最低的地区采购,而一级供应商又再从要价最低的地区进行采购,这种需求造就了大量制造假货的代工厂。
最不该卖假货的4S店也在卖假货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4S店的利润大半部分来自于更换零部件的汽车维修和保养,“在2012年的利润构成中已经超过新车销售利润10%,达到整体盈利的50%以上。”也就是说,在新车销售竞争激烈的当下,4S店已经不能依赖卖新车赚钱,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配件销售上。
但是,根据盖世汽车网去年对100多家4S店进行的调查,使用假冒汽车配件的4S店达到了30%,而使用原装配件的只有53.5%。在我国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写明:“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但同时,又允许使用“副厂件”,只是必须进行标识和明码标价,还要进行配件登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副厂件”的生产企业也必须是正规厂家,有自己的品牌,有一定的质量保证。
虽然法律规定可以卖“副厂件”,但汽车企业在批准4S店加盟的时候会规定,绝对不允许其自行购买非原厂的“副厂件”,这是允许加盟的先决条件之一。但很多实力较弱的4S店,卖新车赚不到什么钱,就选择所谓“副厂件”替代原厂件,而这些“副厂件”,实际上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并不只是其他正规厂家生产的非原厂件而已。
把打击汽车行业垄断的精力,分一点用来打假
对调查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投入十分巨大的热情,却对打假缺乏兴趣
从今年8月开始,汽车反垄断调查突然发力,针对各种国际厂商开出巨额罚单,其中零部件生产企业也未幸免。8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对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其中,对日本住友等8家零部件企业处罚8.3196亿元,对日本精工等4家轴承企业处罚4.0344亿元,合计罚款12.354亿元。
有人认为,对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可以压低正规零部件的价格,这样一来,假冒的零部件生产销售就会受到挤压。但问题在于,像4S店这样的地方,也在大规模售卖假货,说明很多消费者,实际上是用买正品的钱买到了假货,而不是为了贪便宜,在明知是假货的前提下依然选择假货。只要正规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依然高于假货的批发价,那这些销售者就依然有动力去卖假,造假者也不会受此影响。
如果有关部门,拿出反垄断的热情去打假,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也不至于成为世界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