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社会 查看内容

107岁少女的一生:71岁再就业,86岁谈恋爱,102岁拿“奥斯卡”,忙到没有时间去死?

加新网CACnews.ca| 2024-2-27 15:00 |来自: 北美留学生观察

2022年,82岁的美国著名夜店老板马克·弗莱施曼在瑞士接受“安乐死”,结束了纸醉金迷的一生。在叹息之中,我们也看到了在人生后半程,当疼痛、无能为力成为生命的最后哀叹,用温和的方式结束一切对马克而言是最简单的选择。

图片来源必应,版权归作者所有

然而,说姐今天要谈的却是一位在迟暮之年选择重新出发的传奇女性——笹本恒子

出生于1914年的她,于2022年8月15日在日本镰仓去世,享年107岁。她生前每次接受媒体采访,总是轻松地表示,自己没有年龄。她的一生,似乎总在前进之中,充满着鲜活的生命热情~

26岁,成为日本第一位女性摄影师;

52岁,开始学习鲜花设计;

71岁,重返职场,创办摄影展;

86岁,经历两次婚姻之后,她开启了新的恋爱;

102岁,拿下了被誉为“摄影界奥斯卡”的露西奖终身成就奖......

对于这位“每晚吃巧克力配红酒”的女性来说,年龄、婚姻、身份,从来不是定义人生的标准,也不是限制步履前进的牵绊。

她一生之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广岛核爆炸、311大地震、金融危机等各类时代动荡,仍然对一切痛苦保持着耐受力,像苦行僧一样渡世。她用自己的生活,反驳着这个社会对于女性所施加的年龄焦虑......

1914年,笹本恒子出生于日本一家和服店店主家里。

这是个温馨且富足的家庭,父母对她宠爱有加,将恒子养育地单纯善良,对周围的一切总是充满着友善的好奇。或许受到家庭环境、父亲职业影响,她很早就跟着父亲学画画和裁缝技艺,小小的布面上印着老师、同学、父亲和母亲的画像。

图片来源必应,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那个时代,女性社会地位普遍低下,大多女性中学毕业后在家相夫教子,余生与锅碗瓢盆相伴,极少有工作的自由。因此读完高中后,恒子不得不听从家里的安排,进入家政大学学习。但相比成为一个贤妻良母,恒子小小的内心有着一箩筐的梦想:成为画家、小说家,或是记者!

她说:“男人能做的工作,女人没理由不能做!”

在短暂的妥协中,恒子度过了十分痛苦的家政学习时光,这段经历更让她坚定了内心的理想方向,她不允许自己再这样浑浑噩噩地敷衍度日。

于是她在父母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退学,重新考上了绘画学院开始学习自己热爱的专业。一直到学校通知开学,她才将自己退学并重新回到学校的原委告知父母。父亲出于疼爱,并未责怪,而是点头默许。

图片来源必应,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绘画学院的时光,她一边努力学习功课,一边同步参加多个社团锻炼。甚至还在校外找到一份工作,在东京日日新闻兼新闻插画师。自从有了这份兼职工作后,她都是自食其力养活自己。

正是源于做了插画师,一位朋友鼓励她尝试做摄影:日本到现在连一个女摄影师都没有,你一路是画油画过来的,入这一行很简单,一定能拍出好照片的。

听完后,她尝试踏足摄影界,加入摄影协会,还攒钱买了昂贵的专属个人相机。自此她成为日本第一个女摄影师,她拍照片比男人都拼,但凡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出现,她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拍摄抢镜头,拍好连夜冲印。从知名人物到贩夫走卒,在她的镜头下已是定格了历史。

她在采访中表示:“最让我感到困扰的是,女性在工作中不得不穿上高跟鞋,这让我很难爬上梯子从更高更好的角度拍摄。”

时间一晃,她拍到了49岁,彼时因为电视行业的兴起,时兴摄影图片的杂志社相继倒闭,连维持基本的生存也成为问题。对很多摄影师而言,失业成为重大危机。但恒子却不以为意,她笑笑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图片来源必应,版权归作者所有

放下摄影机,她又重拾画笔设计衣裳,重走服装创新之路。在自己的服装店里融入当即的时尚,加以自己对风格的理解,她设计的衣服总受人们喜爱,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但流水线的成衣价格便宜又时髦,她再难以支持原材料的开支,无法维系。于是在52岁时,她又开了一家花店,凭借着出色的审美能力很快打出一片天地,还出版了书籍《鲜花设计教室》,成为不少人花艺学习的指南。

在不断中断、重启的创业路途中,恒子从未被困难打倒、被低谷吓到,即使年过半百,依然可以重新开始。

摄影不仅仅是恒子终其一生追求和热爱的事业,也让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其中就包括了她的第一任丈夫。但因为两个人的工作都十分忙碌,婚后生活聚少离多,感情难以维系,几年后仓促告终。

当时许多女性因依附男性而选择对婚姻生活的琐碎和破裂保持沉默,但她并不为此感到担心和害怕,因为婚姻从来不是恒子的全部。

第一段婚姻以失败收场之后,恒子迅速调整心情,从低谷走出后,重新投入到摄影事业。

图片来源必应,版权归作者所有

51岁时,恒子有幸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并坠入爱河。两人相濡以沫,携手度过二十年的幸福时光。不幸的是,恒子71岁时丈夫因病离世,出走半生,她再度孑然一身。

本以为这种打击会让她在生命垂暮之年,带着对丈夫的怀念度过余生。但在短暂的休憩过后,她为了忘记亲人离世的悲伤,又重新拾起相机,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她在6年期间走遍日本,并采访了100多位明治时代的女性,用摄影图片说故事为主题,举办了个人摄影展《恒子的昭和年代》。这一大胆的举动在当时的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至于她回归摄影界的缘由,她坦诚袒露心声:不想这样孤苦伶仃去养老院。选择当下回归自己热爱的摄影行业,只因不想等到自己无法行动的时候再去追求,不想错过。人在每个阶段对事物的领悟都不一样,这个阶段自己想表达更为成熟的东西。

图片来源必应,版权归作者所有

2000年,恒子86岁,在法国旅行邂逅了著名雕塑家查尔斯。俩人在艺术交流中心灵相通,并时常往来信件聊聊人生的快乐。日积月累,恒子有感于收到信后的惊喜和悸动,原来这是自己在暗恋他。

2010年,96岁的恒子终于鼓起勇气写下:i love u。但此时却为时已晚,恒子没有收到回信,只因对方在年初便已去世。人生第一次,因为犹豫和迟疑,让恒子默默体验了一把失恋的滋味,而这也成为了恒子心中一份触之极痛的悲伤记忆。

但提及往事,她并不后悔在这个年纪还打开“爱情”的潘多拉魔盒,也并不在意外界的种种负面议论,只因在她的人生信条里:人们如果总做着和自己年龄相符的事,那一生就亏大了。

2011年,日本地震,恒子时值97岁,她只身前往灾区,亲自开了一间服装制作教室,帮助灾区的人。

同年因为身体操劳过度,她不幸在家中跌倒,被诊断为大腿腿骨骨折、手腕骨折。恒子积极配合治疗参加康复,活下去的欲望很强,主治医生不止一次表示这是难得的奇迹。

因为身边缺少人照顾,禁不住亲友劝说,恒子还是住进了养老院,以便有专业医务人员照料。然而,在很多老人恐惧排斥的养老院里,她将日子过成诗,在干净的床头柜上摆放着红酒,每晚浅酌一口后安然入睡。第二天便是为院子里的植物浇水、看报纸、读英文书和做操,还将感兴趣的事情如喜欢的菜谱,漫画记在笔记本上。

在养老院居住的一年时间里,她还出版了自传《97岁的好奇心女孩》,对于恒子而言,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不管你现在几岁,如果老想‘着我都这个年纪了……’那可就真的完蛋了!”

图片来源必应,版权归作者所有

此外,她还会定期为自己制定旅行计划。每天出门前都会精心挑选、精致搭配,连指甲油和香水都不落下。而自己身上的别致小衫,大多是自己缝制,正如她言:时尚不靠钱堆积而靠头脑创造,不用花很多钱就能享受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奢侈

很快,洋溢着生命热情的恒子迎来了她的100岁,因为这份“屹立不倒”的精神气,恒子的身上总是萦绕着独特的韵味,她对生活的精致态度和时尚追求还获得了来自日本时尚协会的认证,他们为这位百岁老人颁发的“最佳着装特别奖”,并邀请她和日本著名影星宫泽理惠同台领奖。

当年,日本官方还为她举办了隆重的《笹本恒子百年影展》,以此记录历史。在103岁时,她拿下“摄影界奥斯卡”露西奖终身成就奖,登上纽约时报,引起轰动。

图片来源必应,版权归作者所有

2022年8月15日,这位已有107岁的传奇高龄摄影师离世。她的一生都在践行自己对于生命的独特领悟:“不要在意老去的身体,只要在乎拥有年轻的灵魂!”

纵观她的一生,是充满动荡却又平实的一生。

她一直带着可爱、单纯的心态去洞察这个世界,甚至在遇到困难和低谷时,仍然保持着那份耐力和坚韧。

图片来源必应,版权归作者所有

作为一位女性,她身上最珍贵的是,从未因年纪增长、外貌衰老而心态迟暮,郁郁终日,反而始终以俏皮短发、淡妆相宜示人,将对生命的热爱贯穿灵魂。

这或许是她作为芸芸众生之中的一粒尘埃,身上值得推崇的精神。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重庆美女震撼华尔街 37岁掌舵万亿资产 "社恐"蜕变金融圈顶流!

华人 昨天 18:25

恐怖! 华女疯狂报复 烧车炸房 开车撞人 只因被赶出合租屋

华人 昨天 18:24

刘家昌死后前妻甄珍发文斥其为骗子 因4亿财产反目

娱乐 昨天 17:29

荷兰决定“隐藏”光刻机对华销售情况 看懂的人不多

科技 昨天 17:19

郭德纲高调宣布:郭麒麟是德云社唯一继承人

娱乐 昨天 17:16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