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莫斯科红场上的列宁墓(Lenin Mausoleum)迎来建造100周年的纪念日。
自开放以来,这座陵墓曾多次用于举行仪式和军事阅兵。在此期间,经过防腐处理的列宁遗体曾被运走和运回,约瑟夫·斯大林(JosephStalin)的遗体也曾在此安葬过一段时间,但后来被移走。
在1970年代,列宁的石棺上被安装了防弹玻璃,以保护其免遭破坏。1990年代,人们则强烈要求将列宁的遗体下葬。
以下是关于列宁墓不为人知的五件事。
这是谁的主意?
历史学家一致认为,保存列宁遗体的想法最早是由斯大林在1923年夏天提出的。
当时,苏俄契卡(克格勃和联邦安全局的前身)的一位领导人在哈尔科夫执行任务时去世,一位名叫弗拉基米尔·沃罗比约夫(VladimirVorobyov)的年轻科学家对他进行了防腐处理。
在莫斯科看到遗体的共产主义者对其保存完好的状态印象深刻。
同年11月,斯大林召开党领导人会议,讨论列宁身后之事。尽管列宁当时还活着,但已病入膏肓。
斯大林主张对列宁的遗体进行防腐保存。而反对派则提出异议。他们后来都在1930年代被杀害。
列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指出,马克思主义不认可遗物,而尼古拉·布哈林(NikolaiBukharin)则坚持认为,将革命领袖制成木乃伊是对他的侮辱。
列宁的妻子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NadezhdaKrupskaya)也要求不要把列宁的遗体变成供人瞻仰的物品。
然而,即将掌握绝对权力的斯大林却更加坚持己见。他引用了工人的联名信,尽管这些信是真正的基层呼声还是斯大林手下精心策划的,现在已无从考证。工人们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列宁应始终与他们同在。
谁建造的?
列宁墓的第一个版本只有三米高,是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内为他的葬礼而建造的。建筑师是阿列克谢·舒舍夫(AlexeiShchusev),他还设计了后续版本。
列宁于1924年1月21日逝世,告别仪式一直持续到3月底。据说有数百万人访问最初设计的陵墓。
到1924年夏天,对列宁进行防腐处理并展示其遗体供公众瞻仰的想法如火如荼。舒舍夫开始设计新的建筑,而科学家阿列克谢·沃罗比约夫(AlexeiVorobyov)和鲍里斯·兹巴尔斯基(Boris Zbarsky)则致力于防腐工作。
1924年8月1日,陵墓向公众开放。其由木头建成,但大小和形状与现在的陵墓相似。
1930年秋,花岗岩陵墓竣工。其万神殿般的外形最接近斯大林的设想,强调了苏联的独特性和伟大性。人们排着长队庄严地瞻仰世界无产阶级领袖的遗体。
列宁与斯大林曾合葬
1953年,在斯大林去世后,人们决定将他的遗体也安葬在列宁墓中。
但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斯大林的皮肤,尤其是面部皮肤状况很差,使防腐过程变得复杂。
新的碑文“列宁-斯大林”被放置在旧碑文的上方,有时会被雨水冲走,露出下面历史悠久的“列宁”二字。
随着苏联领导人否定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铁腕镇压,斯大林的遗体于1961年被移出陵墓,埋葬在克里姆林宫城墙附近。
当1982年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Brezhnev)逝世时,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传开了:陵墓上的碑文“列宁”将被改为“LЁNIN”(勃列日涅夫名字的戏谑)。
意识形态宣传场所并曾遭破坏
从二战后直到苏联解体,列宁墓一直是人们朝圣的地方,外国政要和苏联学童都会前来参观。
1945年5月,在胜利游行期间,德国军队的纳粹旗帜被扔在列宁墓前的地面上,以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胜利。
时任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chev)还在列宁墓的主席台上,为世界上首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YuriGagarin)接风。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列宁的遗体遭到十多次袭击,工具包括石块、锤子和木槌,甚至自制燃烧弹。通常情况下,肇事者都会被抓获并送去接受强制性精神病治疗。
1973 年,一个爆炸装置被引爆,炸死了几名游客。此后,列宁石棺的玻璃被加固为防弹玻璃。
列宁遗体
苏联解体后,对共产主义思想不屑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BorisYeltsin)没有选择在列宁墓发表演讲,而是现身红场附近一个专门的平台上。
1990年代初,负责维护列宁遗体的实验室失去了专项资金。
从那时起,有几部关于列宁墓和遗体保存的纪录片在俄罗斯电视频道播出。这些影片声称,列宁的遗体只有23%的原始部分被保留下来,其余部分都是人工添加的。
时至今日,列宁墓仍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在谷歌地图和旅游网站TripAdvisor上,它的平均评分在五星中获得四星。
游客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说,“我的孩子被他的黄脸吓坏了”,但也有人说,“这个地方值得任何亲身或从祖父母、父母辈听说过苏联时代的人来参观”。
此外,东亚和东南亚的共产主义国家也有存放着经防腐处理的领导人遗体的陵墓,包括中共领袖毛泽东和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在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日成及其继任者金正日的遗体也被防腐保存在陵墓中。
此页来自:加拿大新闻网 https://cacnews.ca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