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民主社会常常被认为言论太自由,自由到不用负任何的责任,除非你拥有很大的產业,这些產业又与公眾有关。比如快艇队的前老板,因为被小三揭发对黑人球员有种族歧视的言论,遭到千夫所指,被迫出售球队。不然,你讲话出格,別人又能怎样? 在新媒体的时代,这种情况更甚,每人都是新闻的发表平台,谁怕谁?但是,这也导致另外一种情况出现,那就是言论太自由,太多、太杂,因此,言论带来的影响力更大幅衰退,以至於需要用「出格」的方式,来传递自己的立场。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种「搏出位」的方法,有点像演艺界有些女星用「脱」的方法来博取眼球。 今天的社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个卑诗反移民组织的前地区负责人萨兹伯格(Bradley Saltzberg),日前发动请愿要求卑诗大学(UBC)解雇华裔歷史学教授余全毅,因为「余全毅教授的有关卑诗省的社会歷史,只不过是在推行一项运动,宣传非白种加拿大人遭歧视被打压」。 他点名了余全毅,因此被英文媒体大幅报导。其实,一个具有强烈偏见的个人,对大学的教授发起攻击,这是司空见惯的,被攻击者如果觉得言论涉及誹谤和人身攻击,当然就要按铃控告,不然,媒体应该將其视为胡说八道,不必郑重其事地报导,那是攻击者的目的所在,越报导,他越高兴。说穿了,萨兹伯格並没有操纵公眾与论的影响力,卑诗大学的回应足够让闹剧落幕,而我们仍然支持余全毅教授继续以追求歷史公义为原则,来研究华人受歧视的歷史真相。 值得探討的倒是本拿比山上的抗爭激化问题,环保组织用违法的抗爭,显然也是要传递他们反对铺设油管的立场,这种「搏出位」的方法,引发媒体的连日报导,其传递信息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利用」11岁的女孩来衝撞法律,引发同情的「搏出位」做法,是否值得赞同,或者是否有利於环保理念的传播,肯定需要討论。 当然,这些违法示威並没有涉及到平民的生命安全,小女孩穿越纠察线也没有安全之虞,与恐怖分子利用孩子持枪叫囂杀死异教徒的画面,不可相提並论。但是,在孩子接受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年代,公然让其视法律如无物,这样的示范肯定会引发爭议。 更需要关注的是,在加拿大具有极大话语权的环保偶像级人物大卫铃木亲自上山为「违法」的示威民眾撑腰,是否是好的示范?铃木有基金会,有上电视上报纸的优势,有出版书籍的条件,有全国的知名度,为何不能號召示威者遵循法制的原则来抗爭呢?他这样的环保权威还需要用「搏出位」来爭取关注吗? 谢天谢地,铃木毕竟知道自己的身分,没有以身试法,不然,他跨过纠察线遭到手銬逮捕的画面,会激发怎样的后果,就难以想像了。我建议,大卫铃木不需要鼓励追隨者违法,他自己出来组党参选,爭取执政,或许能更快达成「理想」,这样的示范,更好! |
娱乐 昨天 18:32
美国 昨天 18:29
中国 昨天 18:27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