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在18日的欧盟峰会上,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提出制定统一对俄长期政策,但未能就制裁俄罗斯达成一致。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还得尴尬维系。 今年3月以来,美国和欧盟因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重点对能源、金融和军工领域进行“精准打击”。在美欧制裁和油价走低等因素作用下,俄经济处境困难。 然而,欧盟制裁并没有达到迫使俄罗斯屈服的目标,反而伤及自身。 作为反制,俄罗斯宣布禁止或限制从相关国家进口农产品(12.46, 0.09, 0.73%)和食品。俄总统普京本月初出访土耳其时更打出“能源王牌”,宣布暂停“南溪”项目,改变对欧供气工作模式。 据欧盟委员会预计,由于对俄制裁,欧盟今明两年将分别减少400亿欧元和500亿欧元收入,分别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0.3%和0.4%。而普京决定拧紧“南溪”阀门,无疑又给复苏脆弱的欧洲经济再添一抹愁云。 在对俄制裁上,欧盟国家态度尴尬:不能不制裁,又不想过度制裁。因此,欧盟要么在制裁面前“顾虑重重”,要么在制裁中“手下留情”。 无论是法国总统奥朗德看似“无意”的突访莫斯科,还是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直接呼吁就“南溪”计划重回谈判桌,无不显示出欧盟的尴尬。 波兰社会科学院斯拉夫与东欧问题专家维斯拉夫·恰班认为,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俄罗斯是欧盟无法回避的邻居,双方利益盘根错节。 那么,制裁还要不要继续?如何继续?在这个问题上,欧盟内部各有“算盘”。 波兰前总理唐纳德·图斯克[微博]和其波罗的海盟友认为,欧盟和北约需正视自己的历史责任,对俄罗斯实施更严厉制裁。这一立场同时得到英国、瑞典等国支持。但是,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则反对激化“制裁战”。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不久前公开表示,匈牙利非常依赖从俄罗斯的能源进口,希望欧盟重新考虑制裁政策。 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你住在玻璃房子里,就不要朝别人扔石头。”当今,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好比住进了“玻璃房”,国际关系不再是“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对话与合作是大势所趋。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欧盟还将尴尬地维持对俄制裁,等待解脱尴尬的时机和条件。 |
加拿大 2 小时前
国际 2 小时前
社会 2 小时前
美国 3 小时前
中国 3 小时前
财经 3 小时前
中国 3 小时前
娱乐 6 小时前
娱乐 6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