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获得公民身份通常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合法居住若干年,掌握当地语言,没有犯罪记录,经济自给自足······这些要求倒也无可厚非。 可是,在阿尔卑斯山脉环抱的瑞士,这些"常规"条件只是入籍道路上的基本门槛罢了!真正的"暗礁"往往隐藏在各种"融入"标准之下。 到底有多“融入”这个社会才算合格?法律也无法提供一个精确的准绳啊! 可惜,这一切并不足以使他们获得位于施维茨州温特里贝格社区入籍委员会的青睐。 该委员会主席、也是当地市长鲁迪·凯勒(Ruedi Keller)向瑞士媒体解释道:"我们得到的印象是,他们并不真正认同瑞士。" 在瑞士这个以精准著称的国度,入籍申请被拒的奇葩理由比手表上的齿轮还要多,有的说出来真能让人气死。 比如,来自非洲佛得角的一名男子,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早晨,没能彻底除去挡风玻璃上的冰霜,被路边的警察检查出来。就这一个"小事件",使他的入籍梦想也被"冻结"。 甚至一位在瑞士长大、会说流利法语和德语的英国公民,因为不知道瑞士奶酪菜肴"芝士火锅"(raclette)的起源地而被拒绝——他只知瑞士奶酪铁板烧raclette是出自瑞士法语区的特产,却无法追本溯源地准确说出其具体产地-瓦莱州。此外,他对来自瑞士列托罗曼语区的特色菜——传统甜菜卷capuns也语焉不详、所知甚少。 一位在瑞士居住四十年、拥有数个价值数百万法郎企业的法国公民,因为一次超速驾驶(在一个限速40公里/小时的建筑工地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驶过)也被判定为"未成功融入"。 更为离谱的是,一位在瑞士居住四十年的美国教授因为无法说出六个邻近村庄的名字被拒绝入籍;一位申请人忘记了最近山脉的名字以及当地肉店和面包店的名称;还有一位候选人将传统的阿尔卑斯号角称为"Schwizerhorn"而不是"Alphorn",结果都铩羽而归。 一位在日内瓦居住多年的美国读者说:"瑞士人对隐私有着天生的敏感——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与某人成为朋友并信任他们。" 有趣的是,关于瑞士友谊的最尖锐观点来自一位瑞士人劳伦特·比赫利,他指出即使对当地人来说,交朋友也不容易。 "我们的性格中有一种自然的距离感,使我们尊重界限。也许我们对'未知'有些怀疑,比如去酒吧时,会看到我认识的人,他们只是向我打招呼,但不会坐到我旁边。我收到的最大赞美是:你一点都不像瑞士人。"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