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健康 查看内容

运动后可放肆喝汽水?研究揭仍增22%糖尿病风险 10问题自测身体糖上瘾危机

加新网CACnews.ca| 2025-7-25 10:34 |来自: 星岛日报

【糖尿病/高血糖】不少人运动后都会喝汽水奖励自己,不过有医生指,即使维持规律运动习惯,也无法完全抵销饮用含糖饮料对身体的危害,甚至有研究发现此举患糖尿病风险仍增22%。若想知道是否糖上瘾,医生也列出10大问题自测,及早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运动后可放肆喝汽水?研究揭仍增22%糖尿病风险

常做运动也会患糖尿病?减重专科医生王律婷在Facebook专页发文指,若规律运动仍难以减重,关键可能在于含糖饮品摄取问题。含糖饮品不仅限于手摇饮品,还包含果汁饮品、运动饮品及标榜100%纯果汁的产品。

根据发表在《Diabetologia》的美国大型研究显示,即便每周运动量符合标准,若饮用超过两份含糖饮品,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风险仍较每月饮用少于一份者高出22%。研究更发现,每周摄取超过两杯代糖饮品者,其糖尿病风险相较完全不饮用者仍会上升7%。

为何多运动喝含糖饮品仍会患糖尿病?王律婷医生表示,液态糖分由于吸收速率快、饱足感低,更会过度激活大脑奖赏系统,导致“糖瘾”形成。含糖饮品的危害非单次热量摄取,而在于长期引发血糖波动,促使脂肪堆积,导致胰岛素敏感度下降,严重影响体重管理成效。

糖尿病|10问题自测身体糖上瘾危机

如身体出现糖上瘾,患糖尿病风险会激增。王医生特别提出10项自我检测糖上瘾指标,如发现自己符合其中3项指标或以上时,显示身体可能已形成糖分依赖性,即“糖上瘾”,此为身体出现代谢功能障碍的初期警讯,增加患糖尿病风险,建议尽快求医。

糖尿病|如何自测糖上瘾风险?

糖尿病|10大问题自测糖上瘾

  1. 餐后或睡前出现强烈想吃甜食的渴望
  2. 情绪波动或压力情境下特别想喝含糖饮品
  3. 无意识摄取完整份量含糖饮品或吃完整包甜品
  4. 注意力常常不集中
  5. 容易头痛或感到疲倦
  6. 几乎每天都会想喝含糖饮品
  7. 尝试戒糖但从来没成功过
  8. 持续为糖分摄取寻找合理化借口
  9. 依赖甜食调节情绪状态
  10. 吃完甜食或喝完饮品会有罪恶感

香港糖尿病患者逾70万人 留意8大初期症状

据香港医管局的数据显示,香港约有70万名糖尿病患者,占总人口约10%,即每10名港人便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更有年轻化趋势,年龄35岁以下人士有2%发病。根据世界衞生组织的准则,如空腹血糖大过或等于7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1.1 mmol/L的人士,则可判断为患上“糖尿病”。空腹的定义为禁食8小时以上。当中,糖尿病主要可分两大类型,并会出现以下常见症状:

第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 病因:胰脏内制造胰岛素的细胞遭受破坏,不能制造胰岛素。
  • 原因:与遗传、自身免疫系统出现毛病或环境因素有关。

第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 病因:最常见的类型,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正常或相对些微减少,但胰岛素不能发挥功能,病因是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抗拒性。
  • 原因:与遗传、不良饮食习惯、体形肥胖或缺乏运动有关。

糖尿病者初期常见征状

  1. 经常口渴
  2. 小便频密
  3. 感到饥饿
  4. 体重下降
  5. 容易疲倦
  6. 视力模糊
  7. 伤口不易愈合
  8. 皮肤痕痒,女性或会出现阴部发痒的情况

小心2大糖尿病并发症 严重恐中风/截肢

据医管局资料,糖尿病有机会引起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严重者有机会导致截肢或致命风险:

1. 慢性并发症

若糖尿病控制不当,血糖长期偏高,血管和神经系统容易受到损坏,令身体器官长期受损,甚至丧失功能,有致命风险:

  • 脑:脑血管病如中风等
  • 眼睛: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
  • 心脏及血管:冠心病、心脏衰竭、高血压
  • 肾脏 :蛋白尿、感染、肾功能衰竭
  • 足部: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溃疡、感染。如下肢溃疡感染长期不愈者,可能需要截除下肢

2. 急性并发症

急性血糖过低 (血糖少于3.9mmoil/L):

  • 患者可能出现会出心跳加速、严重饥饿、头晕、眼花、震颤、发抖、冒冷汗、嘴唇、舌头或手指有麻痺感觉,昏昏欲睡、甚至神智不清
  • 若患者清醒,可服用15克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方糖/果汁糖3粒、3茶匙砂糖、普通汽水或果汁半杯,征状改善后加面包1小片或饼干3-4块

急性血糖过高 (血糖等于或超过15mmoil/L):

  • 患者可能会呼吸快而深、有恶心、呕吐、剧渴现象、并引致神智不清或昏迷情况
  • 此时患者应尽快送院医治

专家履历:王律婷

初日诊所控糖减重与儿童成长门诊医生,专长为肥胖症、糖尿病、儿童生长、甲状腺疾病。

资料来源:减重专科医生王律婷、衞生署、医管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刚刚! 大型商场爆枪声 人群尖叫逃命 警铃狂响! 目击者亲述: 有人拖婴儿车狂奔!

美国 昨天 19:54

可怕!华人超爱的豪华邮轮出人命 连捅数刀后 男子跳海抢救无效 乘客惊呆

美国 昨天 19:54

震惊世界! 百年寺庙被曝埋葬数百女性 遭性侵毁容焚尸 太可怕了

国际 昨天 19:54

李小璐晒与男子亲密合照,疑似新恋情曝光

娱乐 昨天 15:24

大S女儿和张兰聚餐显生疏,两大变化太亮眼

娱乐 昨天 15:17

张柏芝68岁母亲成网约车司机!四婚四离太潇洒

娱乐 昨天 15:06

陈赫前妻许婧晒外国帅老公,定居南意坐游艇出海

娱乐 昨天 15:03

顶流颜值网红,消失的90天

娱乐 昨天 14:37

前男友把她卖给了十万人:起底跨境偷拍群的肮脏交易

社会 昨天 14:25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