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教育 查看内容

在关键时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加新网CACnews.ca| 2016-2-18 17:24 |来自: 加西周末

在儿童教育方面,家长们一直都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是16岁以下的孩子课后就应该尽情的玩耍;等长大以后如果喜欢,再自行选择学习的内容即可。普遍的论据是“钢琴舞蹈画画外语这些有的没的,我也没学,现在也过得好好的”。但笔者对这个论据表示怀疑,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

其一,学习确实是一件艰苦的事,但是痛苦与否就因人而异了。

少儿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往往会把学习当成是人生最大的挑战和乐趣。马克思从小学习外语,在52岁的时候,开始自学俄语,经过一年的时间就能够很好地阅读普希金、果戈里、谢德林等俄国作家的作品。康熙大帝在政务之余,还坚持研习西方数学和天文学知识,甚至破晓就召南怀仁入宫一直学习到下午三四点钟。再看看曾国藩,6岁入塾读书,常年坚持手不释卷,精进学问,56岁了仍能熟背《离骚》。

这个世界上天赋异禀、智力超群的人不是没有,但大多数文韬武略、雄才大志的“超人”则是由无穷的好奇心、刻苦的学习习惯和天下为己任的高道德标准日积月累而造就的。童年时期的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其二,学习有关键期。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创立人曾经就儿童教育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比如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作为第二语言的老师,笔者自己学过英语、法语、日语和广东话。就笔者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说,8岁、14岁、24岁、34岁、64岁开始学习一门外语,学习难度确实会不同;而且学习外语的数量和难度也是成反比的。比如学习第三门外语或者第四第五门,会比学习第二外语容易得多。最简单的例子,学好英语以后,学习法语的时候就很轻松,因为很多规则是相近的。所以,笔者主张孩子一定要从小学开始学习至少一门外语,培养对语音语调的敏感度和学习语言的习惯。

当然,笔者并不是主张对孩子实施24小时紧迫盯人,没有自由只学不玩,反而是“兴趣”比“数量”重要、“习惯”比“效果”重要。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到这些呢?

首先,保持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高于一切。很多家长认为既然学了钢琴,不成为朗朗,也应该能弹个肖邦或是巴赫吧,考个8级、10级、表演级多好。可是,你宁愿要一个考全了证书、却厌恶钢琴的孩子,还是愿意要一个会听音乐会、或是无聊时弹个钢琴陶醉在音乐的美好里的孩子?我们抱着什么目的让孩子学习?很多家长会说,不是一定要在某方面成名成家,而是能发挥潜能,有高雅的情趣,能够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抱着这样的目的,音乐、体育、美术、外语其实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广泛接触、自由选择。

其次,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终身受益。以第二外语为例,学语言是亲近另一种文化,开拓眼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好手段。常人通常要花2~9年来研习一门外语才有可能达到接近母语的程度,但6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开口简单对话。每天早起30分钟晨读,把手机里的歌曲换成外语,读一两本原文书,随时携带单词本,每天背一个好句子,好的习惯一旦养成,日积月累,获益匪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列治文年初撤支援性房屋 如今原址附近又要建社会房屋 民众心生疑虑

温哥华 半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