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军事 查看内容

菲律宾越南不够看 这个国家或是南海真正对手

加新网CACnews.ca| 2016-4-29 16:34 |来自: 网易

新加坡海军部队是新加坡武装部队的一部分,负责保卫新加坡领海以及航线。主要在新加坡海峡地区行动,被认为是“该海域最强的海军部队之一”。


2016年4月19日,新加坡海军第二艘滨海任务舰(LMV)下水,新加坡副总理兼国家安全部长张志贤及夫人出席下水典礼,该舰被命名为“主权”号(PF-16 RSS Sovereignty)。


这型被新加坡军政要员众星捧月的新型舰艇正是之前在第十届IMDEX亚洲海事防务展上受到广泛关注的滨海任务舰(Littoral Mission Vessel,简称“LMV”,新加坡当地媒体将其称为“巡海护卫舰”),后以首舰名字命名为“独立”级。


该型舰将建造8艘,以代替11艘“无畏”级近岸巡逻舰执行新加坡近海防卫任务,首舰“独立”号已经于2015年7月3日下水,2016年1月加入现役,全部8艘舰有望在2020年全面投入运作。


2014年5月15日,新加坡国防部正式公布了这8艘滨海任务舰的名称,分别为“独立”号(RSS Independence)、“主权”号(RSS Sovereignty)、“统一”号(RSS Unity)、“正义”号(RSS Justice)、“顽强”号(RSS Indomitable)、“坚韧”号(RSS Fortitude)、“不屈”号(RSS Dauntless)和“无畏”号(RSS Fearless),基本继承了“无畏”级近岸巡逻舰的名称。而在国防部公布名称的前一天,即5月14日,LMV二号舰“主权”号在新加坡科技集团海事公司举行了龙骨铺设仪式,LMV建造工程全面展开。

从总体布局上看,“独立”级滨海战斗舰采用深V排水型舰体,水线以上明显外飘,舰首舷弧较大,干舷较高,具有良好的远洋航海性能,舰体舯部水下装有一对用于改善横摇的舭龙骨。

该舰采用了全柴联合动力,主机为2台MTU 20V 4000 M93L型大功率柴油机,单机功率4300千瓦(5770马力),具有启动迅速、油耗较低、维护简便、使用寿命长等的特点。基于建造成本考虑,该舰没有采用轻型战舰广泛使用的喷水推进系统,而是传统的双轴双舵布局,最高航速27节,自持力14天,续航力3500海里,几乎是“无畏”级1800海里续航力的一倍以上,意味着从新加坡出发,向西可以横跨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南角的马达加斯加群岛,向北前行可穿过中国沿海到达日本北海道。


该舰水线以上外形较为简洁,采用中央桥楼设计,舰艏外露部分只有一门76毫米主炮和可布置垂直发射系统的B炮位基座。高大的上层建筑位于舰体舯前部,呈方形,正面和侧面内倾,夹角处有倾斜切面,后部垂直。桥楼甲板位于上层建筑上部,安装有360°大面积窗户,四周有人行回廊,布置了机炮、机枪、消防水炮等设备,舰桥顶部为一座大型的封闭式综合桅杆。舰桥后部是可以起降中型直升机的大型起降平台和小艇作业区。


据新加坡海军滨海任务舰工程办公室负责人邹俊超中校介绍,在滨海任务舰设计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既不是硬件问题,也不是软件问题,而是新加坡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人力资源吃紧现象。由于新加坡国小民少,相对兵员一直较为紧张,因此如何利用更少的人力达到同等或更高的工作效率就成了滨海任务舰设计工作中的重要考量。为此,该型舰采用了先进的综合指挥系统,包括实况感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作战管理系统等,以提高离岸监控能力,并进一步简化低端繁琐工作流程,使自动化程度有效提升,从而达到节省人力的设计目标。

舰桥设计具有高度集成性,将航海舰桥、战斗信息中心和机械控制室集中在一起成为综合指挥中心,让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顺畅地交流和协调,工作效率是“无畏”级近岸巡逻舰的2.5倍。由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相比“无畏”级近岸巡逻舰,滨海任务舰将所需的舰员由30人减至23人,而空余的舱室能够根据任务不同再搭载30人的特种部队人员或其他任务人员。

滨海任务舰设计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新加坡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人力资源吃紧现象,通过高度自动化,使这艘千吨战舰舰员成功降到了23人。

舰桥上的封闭式综合桅杆在设计时受到了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的技术支持,桅杆内部安装有泰利斯公司的NS 100型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用于对空、对海搜索。该雷达属于最新型的S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了双轴多波束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近海环境下的态势感知能力。圆锥形的综合桅杆外面伸出四根桅梁,后部树立了一根独立杆式桅,用于安装凯尔文•休斯“锐目”导航雷达和航行灯、扩音器、汽笛等航行必要设备。而在桅杆前的基座上还将安装火炮和导弹的火控雷达。


“主权”号滨海任务舰采用了360°全明景观房般的舰桥,在战舰上应用这一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滨海任务舰将常年巡航在沿海水域,尤其是狭窄拥挤、航船较多的新加坡周边水道,这意味着威胁几乎总会出现在目视范围内,360°视角的大玻璃观察窗能让舰员迅速看到潜在的威胁,甚至是那些伪装成商船或民用船只的威胁船只,在这种情况下目视识别要比雷达识别更为可靠。

“主权”号滨海战斗舰作为一款主要在近海、近岸水域执行勤务的舰船,对武器装备要求并不高。但新加坡海军历来有全能舰的偏好,即使是在“无畏”级、“胜利”级这种500~600吨级的小舰上,也普遍装备有76毫米级别的舰炮,安装了防空、反舰导弹和反潜鱼雷。这一传统延续到“主权”号上也没有多少改变。


“主权”号尾部的小艇滑轨,可以搭载2艘9米长刚性充气艇,主要用于海上小目标拦截和救援之用。

主炮选择的是服役多年的非常成熟的意大利奥托76毫米速射舰炮,该炮有着“炮中AK”的美誉。舰炮后面的B炮位有一高出甲板的平台,目前并未安装任何武器装备,这是为MBDA公司的“VL MACA”点防御导弹系统,即“米卡”中程空空导弹的舰载垂直发射型号留出来的位置。据报道,“主权”号将安装12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可以混装主动雷达制导的“MACA RF”和无源双波段红外成像制导的“MACA IR”防空导弹,最大速度超过3马赫,最大射高为9000米,最大射程10~12千米。垂直发射系统平均发射间隔为2秒1发,在紧急情况下具有12秒内发射8枚导弹的爆发射速,且各枚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完全自主寻的,具备多目标交战能力,大大提高了舰艇对抗饱和攻击的能力。

新加坡海军和船舶行业的设计团队紧跟当前海军发展潮流,通过即插即用的多用途模块,使战舰能够灵活变换角色,大大超越传统近岸巡逻舰作战范畴,有效提高了水面舰艇作战效能,使新加坡海军作战模式产生了革命化转变。“主权”号滨海任务舰的下水,标志着新加坡海军次时代舰船建造已经全面开展。

新加坡海军“可畏”级导弹护卫舰。

新加坡海军四大王牌:“射手”级AIP潜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华人欠缺此项技能 掌握好可挽救家人性命

生活 昨天 09:27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