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在香港,多数人都居住在狭小逼仄的公寓中,与它们相比,纽约或伦敦的公寓宛若宫殿。尽管如此,香港依然赢得了全球房价最难负担城市的头衔。 对于这块前英国殖民地而言,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在这里,买间最不起眼的公寓也至少要花掉你100万美元,而永远渴望收入最大化的开发商已计算出,还可以将公寓建得更小(仅500平方英尺),向大量稍微不那么富裕的购房者出售。 但香港的房地产业大厦正在显现裂痕。房价正在升至越来越不可持续的新高度。香港对外国购房者的限制以及中国内地对资本管制的收紧,正开始抑制购房冲动。来自中国内地的资金已经提振了从悉尼、伦敦到纽约、温哥华的房地产销售。 ![]() 以负担能力为例。Demographia的国际住房可负担性调查显示,去年第三季度,香港房价中值是家庭税前年收入中值的19倍,居世界第一。 算上2003年至2015年9月峰值期间、以及随后至今的资产通胀,香港房地产价格飙升了370%,供应有限、创纪录的低利率以及来自内地的资金都强有力地加剧了房价涨势。 结果如何?与世界各地年龄介于18岁至35岁之间的千禧一代一样,香港千禧一代与父母同住的时间更长了——往往一直住到自己结婚为止,而婚后仍与父母同住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外国购房者也开始泄气。这并不奇怪。地球上没有几个地方花这么多钱只能买下如此小的空间。如今,许多人正带着现金转向欧洲、日本寻找相对便宜的房子。 2012年10月实施的对外国购房者和投资者征收税率为15%的印花税的政策,进一步抑制了购房欲望。该政策旨在为呈螺旋上升的房价降温,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起到了作用。 交易量下降,价格趋稳,而房地产中介叫苦不迭,称这一政策扼杀了二级市场。 但与即将袭来的寒风相比,这些问题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这一次的寒风来自中国内地——它正在关上资金的水龙头。去年8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下调2%,对全球市场造成震动,自那以来人民币已贬值5.8%,处于持续疲软状态,而且许多人认为人民币未来还会进一步贬值,甚至可能再次出现汇率下调。 作为应对,中国加强了资本管制,增加资金外流的难度,同时更加坚定地执行配额制,收紧海外投资申请程序。 中国的反腐运动也产生了影响,通过追踪资金外流轨迹,大大减少了资金在海外的藏身之所。在上述所有因素的作用下,跨境流入香港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变得越来越少。 香港房地产业已经出现了危险信号。2月份,新界的一块住宅用地每平方英尺价格比半年前的类似地块低了近70%。 据中原地产(Centaline Property)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香港房价比去年9月高点低了11%。 开发商的口气开始变得越来越悲观,较为乐观的中介则用一句口头禅鼓舞自己——富人永远是富人,他们总能找到合法途径规避资本管制。 这话的确是事实,但同样是事实的是,中国内地的资金正在枯竭,收益率已受到挤压,购房对许多人来说仍遥不可及。 从购房资金结构与住房可负担性上来看,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与香港高度相似。 在购房资金结构方面,西门菲沙大学公共政策学系助理教授戈登(Josh Gordon)近日发表的一份新报告更进一步指出,海外买家尤其来自中国者,令温哥华很多居民置业梦碎,无法购买房屋。戈登的报告汇集了多个其他报告,包括置业趋势、人口密度、被取消的投资移民计划(immigrant investor program)及美国同类研究的资料。他在报告中强调,温哥华住房危机主要是由海外买家,尤其是来自中国的买家造成的。 而加拿大国家银行金融分析师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也印证了戈登的观点,2015年中国买家共花费127亿加元(约96亿美元)在温哥华购置房产,占当地房产销售总额的33%。 在住房可负担性方面,同样根据Demographia今年初发表的国际住房可负担性调查显示,去年第三季度,温哥华房价中值是家庭税前年收入中值的10.8倍,仅好于香港和悉尼,是世界第三糟。 正如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言:“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中国内地的措施将让香港房地产市场暴露出大批裸泳者,而注满中国资金的温哥华房地产市场也很可能也会如此。
|
吵炸!加拿大印度留学生刷爆卡欠$8000!准备逃债回国!网友怒批“崩溃系统,纳税人买单”
加拿大 昨天 17:20
加拿大 昨天 17:20
加拿大最后一笔碳退税明天发放!但这些人无法收到...各省居民可领多少?
加拿大 昨天 17:20
“火上浇油”!咖啡豆价飙涨+特朗普再征重税,加拿大人每天喝出心痛!
加拿大 昨天 17:19
最新民调:自由党领先8个百分点,卡尼领先14%!选民排长龙挤爆掀狂潮!民众“此生第一次”
加拿大 昨天 17:19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