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国际 查看内容

美大学生疑不满分数枪杀老师 杀人后饮弹自尽

加新网CACnews.ca| 2016-6-6 02:54 |来自: 环球网

反恐特警在校园内搜查学生

  

美国知名公立学府——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1日发生枪击事件,造成2名男性死亡,其中包括在杀人后饮弹自尽的枪手。初步调查显示,两名死者为师生关系。可能枪手对相关学科的打分不满,遂起杀机。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听取了枪击事件的简报,这起枪案也再度引发美国社会对控抢问题的争论。

  

美国《洛杉矶时报》2日报道称,UCLA6月迎来了考试和毕业季。1日上午10时左右,校园内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氛围突然被接连不断的手机声打乱。在校学生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校园内有人开枪。短短几分钟内,数千名在校生迅速寻找掩体以求自保。教室里的人则将门反锁,然后把桌椅堆在一起、堵在入口。由于当时情况尚不明朗,有人收到不实信息认为枪手“多达4人”,校内因此一度陷入恐慌和混乱。

  

接到报警后,包括特警队、联邦调查局特工在内的200名执法和消防人员立即进入校内、封锁入口,直升机在事发地点上空盘旋。荷枪实弹的警察对传出枪声的UCLA工程学实验楼进行逐层搜索。最终,他们在这栋建筑4层的一间办公室内发现两具男性尸体。当地警局负责人查理·贝克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从伤口上不难推断,枪手先杀害了受害人,之后开枪自尽。警方还在凶案现场发现了一张字条,目前推断是凶手留下的绝命书。由于案情仍在进展中,警方表示不便透露字条上的内容。有现场目击者称,枪手当天穿着一身黑色衣服、携带一支自动步枪进入校园,在案发现场至少开了3枪。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日报道称,随着凶手毙命、凶器被起获,UCLA校园的警戒状态于当天中午12时左右得以解除。警方负责人表示,这起枪案并不涉及其他嫌疑人。校方取消了1日下午的全部课程,并表示将在2日复课。凶案发生的工程学实验楼需等到下周一才能恢复正常运营。校内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枪击事件让他们感到心有余悸,“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所在的学校”。

  

经校方证实,被枪手杀害的男子是该校工程学副教授威廉姆·克鲁格,年仅39岁。克鲁格拥有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主攻机械工程和航空航天工程。据熟悉他的人称,威廉姆生前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待人亲切、人缘很好。一名同事评论称:“在竞争激烈的学术界,像他这种既有才能、性格又好的人真的很少见。”

  

据UCLA校内刊物《每日熊报》报道称,这起枪案目前仍在调查中,警方拒绝透露有关枪手的一切情况,包括其身份和作案动机等。但有知情人士在社交媒体上说,枪手是威廉姆的一名学生,因某几门课程的成绩不佳而“极度沮丧”并对威廉姆的打分感到非常不满,这有可能是其制造凶案的动机。然而,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美国白宫方面称,总统奥巴马对这起枪案表示高度关注。在前往印第安纳州的旅程当中,他听取了简报并要求工作人员向他汇报最新进展。洛杉矶市市长艾瑞克·嘎塞提对枪击事件受害者表示哀悼,同时对于该校师生对危机局面冷静而得体的应对方式表示赞许。

  

校园枪击事件在美国屡见不鲜。仅2015年至今,全美已经发生大大小小的校园枪案20余起。近两年,最为严重的一起校园枪击事件发生在俄勒冈州的罗斯堡:该市一所社区大学去年10月遭枪手袭击,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枪案也再度引发有关控抢问题的激烈争论。日前,美国知名枪支拥护人士、当红电台女主播达娜·勒施在推特上发表挑衅言论,称UCLA的枪案说明枪支管控在美国毫无意义。她表示,加利福尼亚州本身拥有极其严格的枪支管制措施,而UCLA校园更是明令禁止携带枪支入内。在这起案件中,枪手竟能堂而皇之地携带大火力武器入内,相关措施的有效性无法不令人质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太划算! 加航推出超值回国套票 单程低至$715 随时出发 只要满足这条件!

加拿大 半小时前

突发! 西海岸地震 整片大地被撕裂! 6级强震拉响海啸警报 万人紧急疏散; 地面裂开巨缝

国际 半小时前

坎城影展/不甩禁裸令违规 女星开深V、她狂秀侧乳

娱乐 3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