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港澳 查看内容

内地学生的“七年之痒” 拿不拿香港身份?

加新网CACnews.ca| 2016-10-29 10:25 |来自: 澎湃新闻

一名青年在香港大学站月台前自拍。 东方IC 资料图

香港永久居留权,要还是不要?一些在香港连续居住已满或将满7年的内地居民犹豫了。

按照香港特区《基本法》规定,内地居民在香港连续居住7年以上便可获得永久居留权,拥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享受和在香港出生的香港居民同等权利和义务,同时放弃内地户籍。

因为这个政策,有着翻译梦的大连女孩许思曾经放弃了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梦中学校”巴斯大学高翻学院。如今在香港连续居住满7年的她,面对是否要成为香港永久居民的选择,却犹豫了。

同样犹豫的不只她一人。

从2008年起,香港政府为鼓励内地毕业生留港服务,规定内地本科生毕业后可留港12个月,期间可工作或就学,12个月后如有工作便可以继续在港居留。现在距离2008年的政策已经到了第八年,不少在港校受追捧时期赴港求学的内地学子,已具备了申请永久居港权的条件。

10月18日以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多名有在香港念本科求学经历的学生,发现是留下还是离开,是目前这个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纠结。 
 
香港大学招生说明会,现场许多家长带著孩子到现场咨询。 东方IC 资料图

为留下两次“被困”

2008年,陈柚高考排名湖南省前十几名,她当时有两个选择:清华大学或香港中文大学。没有经过太多犹豫,在那个省级“高考状元”纷纷选择到香港读书的年代,她很快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 

陈柚说,她当时选择到香港的原因特别简单,“我从初中开始特别喜欢张国荣,而香港是张国荣粉丝的圣地。”陈柚拿到了50万港元的香港特区政府奖学金,是当年香港中文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从刚开始到香港读书,陈柚就一直想拿到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本科四年,毕业后可以无条件留港一年,之后再工作或读书两年就可以拿到永久居留权。既然已经在香港待了那么久了,就索性拿到身份再离开吧。 ”陈柚对澎湃新闻说。

“拿到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出境就比较方便。”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官网显示,香港特区护照目前可免签或落地签的国家及地区共156个,这是吸引陈柚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也正因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陈柚两次被“困”在了香港。 

201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完研究生后,陈柚想继续在她研究的领域深造,当时她有很多去欧美的选择,但为了满足连续居住7年的条件,她不得不把范围局限在香港的高校内。 “走了吧,就只差这么一点点时间就到了,但如果从学术上来说,一直在香港也不是特别有意思,去美国读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而第二次让她感觉“崩溃”。2015年陈柚在港连续居住即将满7年,但在计算日期时,她发现她的签注加起来距离7年恰好少了一天。而正因为这一天,她需要多申请一次工作签注,即要在香港多工作一年,“如果不是那一天的话,我可能不会多找一份工作多留一年。” 

让她惊讶的是,像香港中文大学等亚洲排名前列的香港著名高校里,不少来自内地的本科生毕业后选择在香港卖保险。 “有些特定的专业,比如跟电子工程相关的专业,可能在内地的发展都会更好,但有些内地毕业生为了凑满7年,选择留在香港从事保险销售,而他们当年高考时都是高分考生啊!”不过陈柚同时说香港就业市场方向偏窄,保险业发达可能是因为目前金融市场状况的原因。

2016年,拿到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不久后,陈柚回到北京大学继续读法律。至于三年后毕业时的打算,陈柚觉得还是要根据工作机会和地点来决定。虽然拿了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但在身份认同上,陈柚觉得自己还是内地人。 

不过,拥有香港永久居留权让她在3年后做决定时多了一种选择。“毕竟回香港工作会方便很多,不用重新申请工作签证,可以随时回去,有些企业也可能更倾向于雇佣拥有香港居留权的人,会省去帮他们申请工作签注的麻烦。”

香港回归祖国后,赴港就读的内地学生曾一度增长迅猛。据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官网显示,1998年,有36名内地学生获得资助入读香港高校。2003年,教育部批准香港高校向内地招生,当年入读香港高校本科课程的内地生数量为842人,2008年则达到了3363人。

然而近3年,港校热却在内地考生中持续降温。据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统计表明,虽然赴港入读的内地本科新生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但申请香港高校就读本科的内地生少了。

香港大学10月24日回复澎湃新闻,2009年申请港大的内地学生人数为8016人,此后逐年上升,在2013年达到顶峰12513人,2015年跌至9400人,2016年再次跌至8000人。香港科技大学来自内地的申请人数也在下降,澎湃新闻曾报道, 2013年来自内地考生的申请有6900份,2014年近6000份,2015年则是近5000份。

2006年12月,上海,香港大学招生负责人向媒体介绍学校的招生计划。 澎湃资料图

不留下的理由

和陈柚不同,许思已经在香港连续居住第8年了,但她并没有把自己的香港居民身份证换成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许思也是2008年开始赴香港读书,在香港浸会大学读翻译专业。高中成绩优异的许思因在高考中发挥失常,没考到她最心仪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家境殷实的她选择自费到香港读书。 

许思在香港浸会大学度过了5年的本科时光,其中有一年在荷兰交换。在香港的第六年,她选择到香港中文大学读一年制硕士,硕士毕业后,距离7年的标准只剩下1年。 

“就差那么一点点了。”许思一直有个翻译梦,她想要学高级翻译做口译,“如果当翻译的话,肯定需要全世界旅行,有香港特区的护照会方便些。”

如今,她在香港连续居住已满7年,但换不换永久性身份证,许思和家人却犹豫了。“2015年大病一场之后,身体一直不好,不知道还能不能支撑国外顶尖高校高翻学院高强度的学习。我也在犹豫,不知道将来会在哪里工作。”

“我一个女生留在香港,家里未免会担心,而且在香港扎根还是很难的。虽然内地的房价也在不断上涨,但跟香港一直居高不下的房价相比根本不算什么。”许思说,她刚到香港的时候就被告知香港太平山山顶道的房价已经高达每平方米66万元人民币,就算位于香港近郊新界沙田的香港中文大学附近的房价也动辄每平方米超过20万元人民币,而海景房每平方米30万元人民币也是有的。

“买房很贵,租房也不便宜。”许思说租房是她现在每个月很大一笔开销,在香港中文大学附近每个月6000港元租不到一间只有10平方米的卧室。

与香港居高不下的房价相比,香港刚毕业的学生的工资并不高,许思说她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学月薪都很少超过2万港元。

“与并不高的月薪相比,是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我的很多朋友都说每天下班回家,经常累到什么都不想干,只想瘫倒在床上。香港的消费水平很高,每天吃饭大概要花100港元,交通要花30港元,基本上每个月很少能够存到钱。”许思说。

此外,香港没有政府养老保险制度,也成为许思的顾虑之一。她认识的很多香港人都会买商业保险或存钱,不少香港人都在担心养老问题,而如果她将来选择回内地工作,内地雇佣她的单位会替她交纳社会保险,但一般不会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虽然现在年龄还小,但是养老问题也需要提前考虑。”

刘睿是北京人,2007年就到香港读书,在香港居留了9年,让他可以说一口流利的粤语。

在香港一所国际学校教书的刘睿月薪已经接近3万港元,他迟迟没有选择更换香港永久性身份证,主要是舍不得他原有的北京户口,也舍不得他的故乡。

“在香港的内地人经常称自己是‘港漂’,‘港漂’9年,就算再适应,还是感觉这里也不是家,终究要回去。回去自然要有北京户口,在买房、买车等方面更方便一些。”刘睿说。

但如果回去,刘睿也有担忧,他说他当初少小离家到香港读书,从18岁到27岁,在港9年积攒下了很多人脉,他怕回到北京会重新面对融入困难。

刘睿还不舍香港的低税率。香港作为免税港,没有关税和增值税,这使得在香港买进口商品会非常便宜。不但如此,刘睿说和他相同收入水平在内地工作的朋友,交的个人所得税约为他的三倍以上。

2008年,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等待参加香港大学面试的考生。 澎湃资料图

留下的和离开的

重庆女孩麦苏2011年开始在香港教育学院(现已更名为“香港教育大学”)读书。如果一直留在香港,到2018年8月,麦苏就可以换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我现在留在香港,就是因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拘束。”麦苏的男友在美国读书,她说,未来不排除到美国深造和定居的可能,“拿到香港特区的永久性身份证后,拿美国绿卡会比用中国内地的身份快很多,节省很多年。”

如今在香港一家韩企工作的麦苏认为,对于在香港读本科的内地生,在香港读完本科后找工作并非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找工作时也没有受到歧视,相反很多公司都倾向于找普通话水平高又普遍成绩优异的内地生。

然而,麦苏还是觉得想要完全融入香港不容易。她刚到香港时,因为不会粤语和香港同学的交流出现困难,“有的时候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5年过去,麦苏已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可是不要以为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就能完全融入当地人的生活。”麦苏觉得她和同事有时候交流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同事讲的笑话她往往听不懂。

在香港融入难的时候,麦苏曾经想过转身就走,可是每次这么想的时候,就还是舍不得。她觉得香港是个相对很公平的城市,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这里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

麦苏现在还在纠结没有选择转身就走,但是她的同班好友李芳却选择了转身就走。

青岛女孩李芳曾经是麦苏的室友,初到香港时,麦苏也曾经犹豫和纠结过要不要在香港待满七年拿到永久居留权,可是很快就发现实在无法适应,“从饮食到气候到方言,都和青岛存在巨大差别,更别说与当地学生之间几乎完全无法交流,我觉得如果完全适应,自己以前的人格都要被重塑。”李芳说。

“离开香港的那一天,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知道我留在香港并不难找工作,可是在那里的四年,一直有一种逼仄的压抑感,为人处世要格外小心翼翼。”李芳说,现在在回到青岛工作的她并不后悔离开香港。

“可是等到朋友圈里一片晒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时候,我心里估计也会‘咯噔’一下吧。毕竟也曾是我的梦想。”李芳说。

李芳说是否去留曾经是他们在内地生微信群里经常讨论的话题,不少人都经过犹豫和挣扎,甚至未满七年的他们现在还在犹豫和挣扎。

来自广东的王倩是麦苏的学姐,2009年进入香港教育学院学习,2013年毕业后顺利在香港找到一份小学教师的工作,2016年8月,她取得了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王倩对自己现在在香港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自2009年读书之初,她的目标就非常明确,要靠读书在香港留下来生活,如今7年过去了,她也实现了她的目标。

王倩说她因为是广东人,粤语是母语,再加上从小爱看TVB电视剧,对香港文化很熟悉,所以在一开始到香港时融入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也交了很多很不错的香港本地人朋友。

但王倩刚到香港时也并非事事一帆风顺,虽然香港文化和广东文化有相通相近之处,但还是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她认为需要多沟通,“只有你多去和香港学生交流,香港学生才会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有很多事情是因为缺乏沟通而造成的误解。”

王倩认为香港永久居留权存在很多便利,除了方便出境旅游之外,还有可以享受香港便宜的公共医疗服务,“每次去公立医院看病,无论大小病都只需要一百港币就可以,包括所有的费用,不用再交挂号费、床位费、药费等等。”

不过,王倩承认,非粤语文化区的同学融入香港会更加相对困难一点,“我见过有人刚到香港时听不懂粤语,然后觉得自己被孤立了。有的内地学生不积极去学粤语,而不会粤语就更加不愿意和香港本地同学交流,然后隔阂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不愿意融入。”

“人才流动是好事”

已经有多少内地学生拿到了香港永久居留权?10月18日,澎湃新闻致电香港入境处,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据香港中文大学官网统计,该校2012年内地本科毕业生中,77%留港,13%海外进修,回内地的有10%。该校2015年内地本科毕业生中,71%留港,21%海外进修,回内地的有8%。3年来,选择留港的内地本科生毕业生比例有明显下降。

10月19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讲师蒋轶红博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虽然个别香港学校的内地考生申请人数确实有所下降,但她感觉目前申请赴港就读的学生数量依旧很多,而且竞争依旧很激烈。“但如果‘降温’也不一定是坏事情,在不影响香港高校收生的前提下,适当‘降温’说明内地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多了,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从而可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蒋轶红说。

10月26日,社会学家、上海政法学院章友德告诉澎湃新闻,他认为当前的想要赴港读书的学生人数下降,与应届高中毕业生总体数量下降有关系,他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关于在香港读书后是走是留,章友德希望每个人都能结合自己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做出理性的判断。 

章友德认为,香港本身的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少子化等问题,香港通过高校招生、制定学生留港优惠政策等可以吸引内地优秀人才,让香港的人口结构更加合理化。 “应该欣喜地看到人才的流动性”,他认为如果有着香港求学经历的学生回到内地也可以促进香港和内地之间更好的交流,可以把香港的经验带回内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王祖蓝将三度做人父?李亚男“孕照”流出疑秘怀第三胎

娱乐 昨天 13:25

靠代写回忆录赚钱的年轻人,被AI卷哭了

科技 昨天 13:16

金马奖2024完整得奖名单!

娱乐 昨天 13:15

薄瓜瓜台湾娶妻 疑似“瓜嫂”许惠瑜照片曝光

台湾 昨天 13:06

菲副总统公开“预告暗杀”:若我有不测已雇人“刺杀总统”

国际 昨天 12:29

拼多多:天雷夹着人造雷,真成 “拼夕夕” 了?

财经 昨天 12:25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