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12月8日,国家博物馆官博晒出了一件晋朝青瓷猪圈。据其官网显示,这只青瓷猪圈直径10厘米,1976年江苏吴县出土。 看这猪跟猪圈的比例,感觉这圈也忒小了点,猪都快转不过身来了。官博出来解释了,没错就是小。《齐民要术》中提到:“圈不厌小,圈小,肥疾。”大概就是说,猪圈不怕小,猪圈小,猪正好肥得快。 网友表示,这个解释我服! 据介绍,青瓷猪圈模型是晋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并常用的随葬用品。 今年10月12日,《慈溪日报》也晒了一张慈禧博物馆馆藏青瓷猪圈的照片,这个青瓷猪圈出自西晋,呈栅栏式圆筒形状。与国家博物馆的图相似,慈溪这件猪圈文物正中央也站立着一头猪,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猪圈不大,这正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一个养猪经验,即猪圈小猪生长得快。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猪就被驯化了,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许多家养猪的骨骼。猪是远古时代江南地区的主要家畜,而且其形象颇受原始艺术家们的青睐。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猪纹钵两壁就各刻有猪纹一个,动态明显,线条流畅,波折自然,十分古朴,猪的外形和现代家猪极为相似。 另外,猪圈中的猪粪则是当时农业粪肥的主要来源之一。西晋时期,北方动乱,包括慈溪地区在内的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于是,在小块农用土地上施以粪肥、密植作物的区种法在南方逐步推广,推动了包括猪粪在内的粪肥在南方的广泛使用。 农耕时代,猪往往作为财富的象征,“家”字就由象征房屋的部首和“豕”组成,所谓“无豕不成家”。鉴于猪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它们被赋予的文化含义,西晋时代的人们烧制青瓷鸡笼和青瓷猪圈作为随葬品,显然是对死者的尊重和安慰。
|
加拿大 1 小时前
加拿大 2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