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在卑诗内陆菲沙河(Fraser River)河旁的利顿(Lytton),一个由苏格兰裔自费筹建的利顿华人历史博物馆(Lytton Chinese History Museum),周六正式开幕,展出数百件与当地华人相关的历史文物,包括修建太平洋铁路和淘金年代各类工具,以及平日生活中使用的瓶罐瓷器等。馆主透露花费逾26万元筹建,盼此举让利顿一带的华裔先侨历史不被遗忘,并提醒政府重视保育华人历史遗址。利顿镇长莱特富特(Jessoa Lightfoot)期待博物馆建成后,让民众认识卑诗华人的贡献,进而也带旺小镇旅游业。 相信这是全加首间私人自费筹建的本地华人历史博物馆,揭幕仪式周六上午11时30分开始,负责博物馆重建工程的苏格兰裔洛娜(Lorna Fandrich)和丈夫伯尼(Bernie)、镇长莱特富特,以及华裔历史学家、卑诗华裔传承计划咨询委员会成员蔡小珊等,都到场主持剪彩仪式。同时,对于一个目前约住着250人的小镇,这座华人历史博物馆的开幕就成为镇上大事,逾百居民前来参观及庆祝,气氛热烈。 冀收门票可达致收支平衡 洛娜告诉本报记者,从购买土地到搭建博物馆以至收集文物,两夫妇共花费超过26万元。目前博物馆属自负盈亏性质。据估算,每年运营开销约3万元,她计划通过收取门票费用达致收支平衡。目前收费为成年人8元、5岁以上小童5元。 利顿镇距温哥华东北约250公里,建镇于19世纪中叶淘金年代的1858年,因着菲沙河和汤普森河(Thompson River)两河交汇之地利,成为沿着菲沙峡谷的卡里埔商道(Cariboo Wagon Road)上的交通重镇。但自从开辟了现代公路后,利顿串起南北商旅的优势不再。 博物馆前身是华人香火堂(Joss House)。根据记载,香火堂建于1881年,是当时华人的精神寄托,甚至可能是加国其中一个最古老的华人宗教建筑。当年建造原意,是为附近地区的华工及淘金工人提供祭天拜祖场所,及作为社区聚会地方。 入门摆放观音像高3呎 这幢平房式建筑新盖成不久,以棕色为主调,入门处摆放一尊高约3呎的观音像。据洛娜透露,此举旨在还原当年香火堂的设计,还辟有多个玻璃柜放置不同年代的陶瓷器皿、酒瓶,以及华工修建铁路和淘金时期使用的工具,文物达数百件,均分门别类,可让人缅怀昔日华人生活的小镇风情。 洛娜表示,盼望借由博物馆的设立,通过实物展示,让民众加深认识百年前华人对利顿镇、菲沙峡谷(Fraser Canyon)以至整个卑诗的影响和贡献,同时让本地居民加强与华社的联系。她表示自办博物馆,就是想通过这做法促使政府重视保育华人遗址。 馆主拟自行经营两年再算 洛娜说,不清楚每年可以吸引多少人参观,但估计在7月和8月旅游旺季,每天可接到1到2个巴士旅游团的参观者。她还笑说道,如果无法通过门票平衡开支,或要从丈夫所经营菲沙河激流店生意的利润中补贴。 卑诗省府去年初,确认利顿香火堂为本省21个华裔历史遗址之一,并形容这是卑诗华人最早建筑物之一。对此,洛娜解释,目前博物馆未跟省府有任何联系及合作。如要取得省府拨款,博物馆须属非牟利性质。她打算先经营两年,如果届时实在入不敷支,就考虑成立非牟利组织,以寻求省府资助。 此外,洛娜也透露,目前暂未与省府合作的另一原因就是,一旦和省府挂钩,很多涉及博物馆的筹备或更改事宜都要经过漫长的申请和批准,恐怕妨碍了博物馆及早启用。 对华人贡献的具体确认 卑诗华人历史学家蔡小珊指出,这对夫妇的确彰显了他们对华人历史的珍惜,也反映出他们对加拿大族裔关系的尊重,所以,这座博物馆无疑是对早年华人贡献的具体确认。 她表示,在19世纪中的淘金热早期,华商和华人矿工已出现在利顿及附近区域,“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的过去是华裔历史重要一页,值得保存”。 镇长莱特富特则强调,华裔是组成今天加拿大的一分子,亟需一座博物馆记下地方生活历史,该博物馆正好有助加深民众认识早年华裔在利顿和卑诗所作贡献。她说:“我也希望它能带旺本地旅游业,让前来内陆的旅客经过高速公路的时候,记得在利顿停留一会,实地看看1800年代时最原始、最纯朴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