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很多食物包装和餐馆都标榜没有使用味精,因为味精一贯给人的印象是有害健康的可怕物质,会造成“中餐馆症候群”。然而味精背上恶名实在是被抹黑,研究证明味精除了给菜肴增添美味之外,还具有营养价值。 味精就是谷氨酸钠(MSG),是钠与谷氨酸的结合。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在大自然含量丰富,也存在于许多日常食物中,例如番茄、帕玛森乳酪(Parmesan cheese)、蘑菇、甚至母乳。身体以相同的方式消化味精和食物中的天然谷氨酸,那么为什么人们对味精会出现这种误解? 一切都要从1968年,一封写给“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编辑的信件说起。写信的人描述他吃过中国食物后全身无力、心悸和手臂麻木。此人说,这些症状可能来自他吃的一些食物,包括钠、酒精或味精。这封信带来的结果是,公众把这些症状与一种叫做「中餐馆症候群」的新病症连在一起。 直至90年代初期,美国科学家开始对“中餐馆症候群”产生疑问,以及美国人对味精的恐惧是否有道理,因为中国很多餐馆用味精,为何未听说有“中餐馆症候群”,美国人会受味精影响,而中国人则不受影响? 接下来30年,美国科学家利用科学方法展开独立研究,终于得到答案,就是“中餐馆症候群”之说并无科学证据。就在今年,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 将味精从致头痛因素表中剔除。 现在仍有很多食物标签上大肆宣传“没有味精”,但如果你希望尝试一下,营养师托碧.艾密多(Toby Amidor)认为值得鼓励,因为除了增加菜肴的鲜味以外,味精还可减少用盐。
|
加拿大 半小时前
中国 1 小时前
中国 1 小时前
国际 1 小时前
加拿大 1 小时前
华人 1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