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文章来源:加西周末微信(微信号:WestCanadaWeekly) 不同幼儿园,不同的槽点。 这几天,悉尼一个华人大妈发视频吐槽澳洲的幼儿园,说那里收费高昂却吃得很差,每天都是面包麦片就冰水冰牛奶。作为对比,中国国内的幼儿园不仅价格便宜还吃得好,接着就是小包子小饺子小炖肉小水果等一长串的报菜名。 [video]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a0875neh511&auto=0[/video] 这土味视频,许多海外华人家长看了都会心一笑,然后在评论区和育儿群引发一波对各自幼儿园的的吐槽。 作为一枚有两个幼龄女儿的宝妈,我对加拿大的幼儿园系统有着丰富的第一手体验。整体来说我是满意的,尤其是其多元文化政策、自由和规则兼重的教育思路、对体育和社交技能的重视,以及政府对家长的托儿费补贴(详见旧文:华人美妈目瞪口呆 加拿大老公竟这样推娃! 砸再多的钱也要……)。 但今天我不写表扬稿也不写论文,我要随和一点,讲几件与加拿大幼儿园有关的奇葩事件。 加拿大的幼儿园根据年龄和运营方式分别不同的门类,比如家庭经营的小型托儿所(home childcare),规模较大的公司制日托中心(daycare centre),设在公立学校里的免费托儿所(preschool),以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强制学前班(kindergarden)。为了叙事方便,这里统称“幼儿园”。 我家有两个女儿,分别是3.5岁和1.5岁,都是1岁开始上幼儿园,且经历了魁北克和BC两个省份。 1、幼儿园不管饭 却对学生自带的饭盒挑三拣四 加拿大很多幼儿园都不管饭,规定孩子们自带饭盒。原因一是众口难调,二是这里孩子食物过敏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环境太干净有关)。悉尼大妈吐槽幼儿园食物简单,可能是因为面包牛奶凉水是所有人都能吃且不过敏的东西。 但“带饭”的责任落到家长头上以后,家长却不能随便糊弄。如果只弄些前晚剩饭和超市零食,心大的家长甚至可能被儿童保护组织(CAS)盯上。 北美的儿童保护组织权力很大,经常有家长惨遭误伤。美国曾发生过华裔男孩穿脏衣服上学而导致家长被儿童保护组织约谈家访的悲剧。加拿大babycentre英文论坛有人说,只因孩子两只袜子的花色不一样,以及连续两周忘带防晒霜,家长竟遭到幼儿园的警告。 家长们出于求生欲,积极研究儿童午餐搭配,网上的“toddler school lunch box ideas”一堆堆的,甚至成为“批量备餐”(meal prep)的一个重要流派。 “批量备餐”是厨艺的一个时尚流派,最早在健身圈流行,追求营养、效率和颜值的综合,后来这潮流进入职场和学校。 备餐几周以后我叹息道:没想到,前半生都对做饭这件事持极简主义态度的我,竟然开始自学厨艺,还深入钻研小众流派。谁是天生会做饭的呢?还不是生活所迫? 而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的压迫既不是来自万恶的婚姻制度,也不是因为金钱压力,而是因为加拿大严格保护儿童的政策以及认真执行这政策的幼教工作者。 带饭的另一个关键是,严禁任何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 我们搬回BC省以后,大女儿进入本地一家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入学第一天,校长就告诉我们,学校有个孩子严重芝麻过敏,所有学生带饭时都禁止芝麻产品,因为孩子们可能会交换食物,或没洗手就互摸触摸。 学校同时给我几页纸,上面写着芝麻过敏的症状、芝麻在各种语言中的名字、超市中常见的芝麻产品,以及过敏免疫学的原理。这个以分级bullet point列出要点的大纲,展开就是一篇结构清晰的科普文,非常隆重。 几个月以后,当我发现自己的女儿也是过敏体质(花生过敏)时,我更加理解幼儿园的认真态度,并为女儿深感庆幸。 2、不许随便发糖 禁糖如禁毒 温哥华是世界环保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阵地。著名的绿色和平运动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抗议“加拿大鹅”的动保活动长期活跃,BC绿党俘获大批年轻人并成为北美首个成立议会党团的环保党派,生产Lululemon瑜伽裤的Chip Wilson是温哥华数一数二的富豪。 这绿色的劲风,自然也刮了到幼儿园。 一天下午我去接女儿时,给她一颗酸奶糖,顺手给旁边的几个孩子也每人分一颗。本以为这是自然的分享行为,不料旁边的女老师竟说:“本幼儿园严禁糖果!(No candy in school!)” 好吧。糖类摄入过多确实有害健康,绿色饮食从娃娃抓起。我看着天天穿瑜伽裤上班的老师,知道自己说不过她。 但幼儿园禁绝糖果,不等于整个社会都禁绝。到网上吐槽,我发现“如何将糖果伪装成文具带入学校”,竟是家长区的标签话题。 另一天放学时分,我在幼儿园的大门外看到一堆幼儿,纷纷涌向一个慈祥的俄罗斯老太太。那是班里某俄罗斯裔女孩的奶奶。这位奶奶的想法是,既然校园里不许发糖,那就在校外发,一出校门就发。 这个欢乐的画面,如果将糖果替换成大麻,孩子们的年龄增加10岁,老太太替换成小混混,可能就是无数家长最担心的场景……幼儿园“禁糖如禁毒”的态度,的确令人哭笑不得。 去年万圣节和今年复活节,幼儿园都组织集体活动,带孩子到社区敲门讨糖,或在校园后院寻找装有糖豆的复活节彩蛋。当天接孩子时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欢乐地拎着一袋糖果,就故意问那个老师:“本幼儿园不是严禁糖果吗?”她的回答非常巧妙:“带回家去吃!” 3、不许随便拍照 连自家的娃都不能随便拍 又一天我去接孩子,隔着窗玻璃看到大家开心玩耍,人类的幼崽如此可爱,我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 老师说:“请不要拍照。”她接着说:“你只拍自己的孩子可以,但不要拍到别人的孩子。”但孩子们玩成一团,怎么可能只拍一个? 但我理解老师的主张,因为这是保护孩子们的肖像权和隐私。我家附近的另一家幼儿园也有类似纪律,家长拍照必须经由其他家长同意,老师拍摄的集体活动照片发布在学校官网,公众查看时必须输入学校授权的密码。 4、奇葩时间表 家长敢怒不敢言 我两个女儿上的是两家不同的托儿所,而且时间表非常复杂。大女儿全日制周一至周四,周五不上课。小女儿周一至周五都上课,但每天只上半天,午觉后就得回家。 对家长来说,这意味着每天接孩子有两个deadline。第一个孩子接回家后,脱鞋脱帽脱外套,喝水吃零食。没过一会儿,又得穿鞋戴帽穿外套,一起出门接第二个。幼儿园的接送时间非常严格,每迟到1分钟罚款1刀。如果家长还有工作上的时间限制,就更加兵荒马乱。 如此反人类的时间表,为啥还要接受呢?因为这不是由家长定的,而是幼儿园定的。 加拿大幼儿园资源稀缺,加上政府对教师资质、师生比、学生年龄和幼儿园类型都有严格规定,幼儿园不能随便扩招。而幼儿园在招生上又大多采取“候补名单(waiting list)”制,所以家长只能遵照幼儿园的时间表安排,先把“坑”(spot)占住,然后随着其他孩子毕业、转学、年龄增长之后出现的自然空缺而扩大时间段,最终变成全日制。 5、一个娃感冒 全班都被赶回家! 一个下雪的清晨,我给孩子穿好羽绒服雪裤靴子护耳帽,然后推着儿童推车,踩着一尺深的积雪,辛辛苦苦推到幼儿园。 资料图:感冒的儿童。 刚回家就接到老师的电话。对方说,我家孩子流鼻涕打喷嚏,可能是感冒了。流感季节,为了保护其他孩子,幼儿园对生病的孩子采取“零容忍”政策,特此通知家长将孩子领回家,过几天病好了再回幼儿园。 “零容忍”,听着仿佛我家孩子是个恐怖主义者。我带着满心的怨念,踩着积雪去幼儿园接孩子。当然理性层面,我对这个纪律是理解的,毕竟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传染病所害。 到了校门口,我发现那里围着一堆焦虑的家长,都是来接孩子的。一个感冒,幼儿园的教室空了一大半。我和众多家长相顾无言,流下辛酸的泪水。 吐槽这么多,但总体上我对这里的幼儿园其实是放心的。幼儿园很多让家长感觉麻烦的举措,本质都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而那些因资源短缺而导致的不便,幼儿园、家长和政府应该携手改进,给我们的孩子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转载请保留 |
科技 昨天 15:57
娱乐 昨天 12:03
健康 昨天 12:01
中国 昨天 11:52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