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香港的民主抗争持续了超过五个月之后,24日顺利举行区议会选举,投票人数与投票率皆创下历史新高。这次选举被解读为对特首林郑月娥与港府的信任投票,并对北京只强调一国,不强调两制的做法发出强烈的信号。分析人士认为,区议会选举结果民主派囊括了绝大部分席位,将可改写选举委员会的政治光谱,继而削弱北京对特首选举的操控。 香港时事评论员陶杰指出,从某方面来说的确可将这次区议会选举解读为对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和港府的信任投票。他表示,区议会议员数目最多,虽然相对比较基层,但民众对林郑月娥和港府的看法都可通过选票表达出来。他认为,虽然今年新增了38万选民,其中很多是年轻人,但他认为中国大陆方面的组织力也很强,所以这次选举有这样的结果,实不容易。 香港时事评论员潘东凯表示,这次区议会选举明显出现两大阵营,以前香港民众或许有不同立场,但现在已分为一方支持政府,另一方反对政府。投票率高本身和建制派大败传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反对政府的人,以前可能觉得参加区议会选举是没有用的,而24日的高投票率则反映出反对政府的香港人也开始重视区议会的选举,借由投票表达他们的政治要求。 陶杰认为,此次选举没有发生暴力冲突,“勇武派”自我克制,对方也不敢“乔装”黑衣人去攻击泛民、民主派或年轻的候选人,或许与近期国际上出现的一些消息对中共不利有关。 陶杰认为选举是一个“合理、合法、合情的”解决冲突的方式。他表示,能否解决香港当前的问题,关键在于北京如何看待基本法承诺的香港普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的问题。 他认为,尽管“反送中”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如果想要避免“反送中”再发生,就要让香港的选民一人一票选出香港的特首和立法会成员,实现真正的“港人治港”。 他认为,真正关键的是明年9月的立法会选举。 众所周知,香港的特首选举是由一个北京可控制的1200人特首选举委员会选出,其中117人经由民选区议员相互选出而产生。由于非建制候选人大获全胜,足可全取该117个选委议席,再加上民主派在选委中原有300多席(包括立法会议员等),非建制在选委会内最多可手握近500票,已足以左右特首选举大局。
|
美国 昨天 21:15
美国 昨天 20:53
美国 昨天 20:42
台湾 昨天 20:25
台湾 昨天 20:25
加拿大 昨天 20:25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