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上个月,中国城市里的街道和购物中心空荡荡的,就像一部后世界末日电视剧。这有可能成为欧洲和北美的未来,那里的封锁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可以预见的是,欧洲和美国的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会集中在封锁状态下的生活:人们将如何获得粮食供应?医疗服务能应付得了吗?人们会得到报酬吗?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网站17日报道,中国已经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告诉我们如何应对这种社会和商业上的破坏。事实证明,数字技术是一个关键的驱动因素。 最近的迹象表明,中国的疫情现在已经稳定下来。在武汉这个拥有1100万人口的城市,封锁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是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城市,市民对他们所面临的情况毫无准备。起初,当局实施的封锁引发了食品和其他必需品的恐慌性抢购,超市货架上空空如也。 然而几天后,物资开始流入武汉。尽管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忧情绪高涨,但当地居民很快就接受了封锁,并利用数字技术与供应商组织合作,从而确保供应物资送达最需要它们的人手中。有两个因素促成了这种非凡的韧性表现: 一是数字配送系统。在中国的主要城市,网上购买的杂货和其他物品可以在购物后20分钟内送到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例如,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通过一个人工智能数字库存系统,为其服务的商户供应链提供支持。几乎在武汉宣布封锁的同时,阿里巴巴就开始向该省运送医疗和食品供应。 二是顾客对于网络世界的熟悉。在过去的5年里,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点评和许多其他公司已经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他们远离实体购物进入网络空间。据估计,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渗透率达到零售的36.6%,71%的中国消费者在网上交易,主要通过智能手机应用。 消费者的数字成熟度和数字支持的供应链相结合,使基本用品能送到处于自我隔离状态的人家里。 然而,与中国相比,美国和欧洲的数字环境似乎不那么有利。 尽管美国消费者已经做好了在亚马逊和其他电子商务平台上购物的充分准备,但2019年只有16%的销售额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的——这一数字在4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实现了。 此外,尽管沃尔玛和亚马逊最近收购了全食超市(Whole Foods),但在数字世界中,食品杂货和即食食品仍是具有挑战性的类别。与中国消费者相比,美国消费者在这种商品方面向数字市场转移的速度要慢得多,而杂货类别的最后一英里物流尚未达到中国主要城市的标准。即使在餐饮业,优步等公司也远远落后于中国的美团点评、饿了么,而在中国还有很多类似的服务。 欧洲甚至更落后。尽管家乐福等大型零售商和Deliveroo等初创企业正在建设最后一英里的物流能力,但消费者的需求和准备程度较低,而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和劳动法规使得快速构建高效的物流系统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去年秋天,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分别在“光棍节”和感恩节期间庆祝各自的成就,而欧洲的大商家在处理“黑色星期五”销售的物流方面遇到了严重困难。 当然,大流行病将会消退,但随着美国和欧洲摆脱新冠病毒,政府、城市和企业应该看看中国的数字优势如何帮助它应对危机带来的物流挑战。新冠病毒为欧洲和美国敲响了警钟,它们都需要在下一次大流行病发生之前,加快本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
加拿大 昨天 16:51
中国 昨天 16:50
中国 昨天 16:50
国际 昨天 16:49
加拿大 昨天 16:49
华人 昨天 16:48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