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新冠 中国新冠疫情 查看内容

《自然》:中国早发现早隔离措施非常成功 值得各国借鉴

加新网CACnews.ca| 2020-3-18 10:46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中国封锁政策的影响,以收集有关控制大流行病的深刻见解。

《自然》杂志网站17日报道,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疫情不断升级的国家急于了解中国的极端封锁是否控制住了危机。还有国家现在也在效仿中国的做法,限制在本国境内的人员流动,数十个国家也对国际游客实施了限制。

1月中旬,中国当局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来控制病毒,阻止了进出疫情中心武汉和湖北省其他15个城市的流动。湖北省有6000多万人口,航班和火车停运,道路被封锁。

不久之后,许多中国城市的人们被告知待在家里,外出只是为了获得食物或医疗帮助。据《纽约时报》报道,约7.6亿人(约占美国总人口的一半)被困在家中。

现在距离封锁开始已经两个月了,有些措施仍在实施,每天新发病例大约有几十例,低于高峰时期的每天数千例。明尼苏达大学的传染病学家(Michael Osterholm)说:“这些对人口流动的极端限制已经非常成功了。”

在上个月末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世界卫生组织祝贺中国采取了“独特和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逆转了病例的升级”。

香港大学传染病研究员(梁Gabriel Leung)说,关键的问题是,在遏制病毒传播方面,中国的哪些干预措施是最重要的。他说:“现在面临第一波(感染)的国家需要知道这一点。”

《自然》杂志采访了流行病学家,讨论了这些问题:如果鼓励人们避免大型集会就足够了,那么封锁是否真的有效?以及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学到什么?

在采取干预措施之前,科学家们估计,每个感染者都会将这种冠状病毒传染给两个以上的人,从而使其有可能迅速传播。在没有考虑控制措施的情况下,这种疾病传播的早期模型显示,病毒将感染中国40%的人口——约5亿人。

但据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传染病传播模型研究员库恰斯基(Adam Kucharski)估计,在1月16日至30日期间,也就是隔离措施实施的前7天,每个受感染的人把病毒传染给了1.05人。“这太神奇了。”他说。

中国每日新增感染人数似乎已于1月25日见顶——就在武汉被封锁两天之后。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研究员赖(Lai Shengjie)和塔特姆(Andrew Tatem)模型评估了中国早期检测和隔离的综合效果,即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及中国城市间旅行禁令对减少病毒传播的影响。这些措施阻止病例增加67倍,否则,到2月底将有近800万病例。

人与人之间接触减少的影响是显著的。利用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的移动电话定位数据,研究小组发现,人们的移动明显减少,他们表示,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大幅减少。他们说,如果没有这种下降,到2月底感染的人数将是现在的2.6倍。

早期发现和隔离是减少新冠病毒病例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这些努力,中国的感染人数将是2月底的5倍。塔特姆说:“如果你想分清轻重缓急,最重要的是及早发现和隔离。”

早期发现为新加坡带来了回报。新加坡卫生部负责疾病传播应对小组的李(Vernon Lee)说,新加坡是最早发现病例的国家之一,因为医生们被警告要当心一种“神秘的肺炎”。李说,当新加坡出现第一批病例时,医生立即对这些人进行了确认和隔离,并开始追踪接触者。

李说,新加坡有不到250例病例,不需要引入在中国使用的严格的流动限制。李说,一些活动已经取消,患者正在被隔离,温度检测和其他社区措施已经到位。“但生活仍在继续.”他说。

中国学校停课的影响尚不得而知。一份关于深圳新冠病毒传播的预印本研究发现,尽管儿童感染的可能性与成人相当,但仍不清楚儿童是否会传播病毒,其中许多儿童没有表现出症状。“这对于评估学校关闭的影响将是至关重要的。”该研究的合著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家莱斯勒(Justin Lessler)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雷军身边的女大佬 狂挖特朗普墙角

科技 昨天 16:51

琼瑶花葬,大S塔葬,明星带火丧葬新风潮

博览 昨天 16:50

他从复旦退学去卖土豆泥,24岁的出格人生

中国 昨天 16:49

打疫苗后“变了个人” 耶鲁:真有这种后遗症

健康 昨天 16:49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