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加拿大新闻网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美国 查看内容

美媒:特朗普总统任期以“美国大屠杀”而结束

加新网CACnews.ca| 2021-1-7 01:13 |来自: 环球时报评论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日报道,在特朗普总统任期结束的前14天,数百名特朗普支持者聚集华盛顿特区举行示威活动,向正在进行的国会联席会议施压。不久,示威活动演变为暴力骚乱,部分抗议者进入美国国会区域,攻破国会大厦安保防线,议员们被紧急疏散。


  现场,一名女子中枪身亡。这是特朗普事前鼓励数小时,事后拒绝谴责的惊人一幕。特朗普的总统任期以“美国的大屠杀”结束。


  特朗普在推特和一段视频中只进行了温和的斥责,同时试图为“以他的名义犯下的罪行”辩护。推特和脸书称为了防止更多的暴力事件,已经删除了特朗普发布的这些信息和视频。特朗普的推特账号被暂时冻结。


  


  在被围困的国会大厦内,在助手和国会盟友的一再恳求下,特朗普才发布了一段视频,敦促他的大批支持者“回家”,同时还在煽动他们对窃取选举的误解和不满。


  CNN报道称,在视频中,特朗普赞扬了这群暴徒。而这些人使用武力闯入国会大厦,从房间里偷走物品,并在立法大厅摆姿势拍照。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最初拒绝了动员国民警卫队的请求。


  


  特朗普在视频中说:“我们爱你们,你们很特别。”后来,他似乎在推特上为支持者的这些行动辩解,写道:“当神圣的压倒性的选举胜利被如此无情又恶意地剥夺时,就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带着爱和平安回家。永远记住这一天!”


  报道称,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录制的这段1分钟视频,几乎并不是他的盟友和顾问在下午敦促他发表的“对暴力事件的有力谴责”。特朗普的一些高级盟友对总统的反应持批评态度。特朗普的一名共和党高层盟友称总统发布的视频是“一坨屎”。


  


  CNN报道称,在视频中,特朗普试图根据自己散布的关于选举舞弊的谎言来同情骚乱者。特朗普说:“我知道你们的痛苦。我知道你们很受伤。我们有一场被偷走的选举。”他的言论并没有起到安抚作用。


  特朗普说:“你们现在必须回家。我们必须有和平,我们必须有法律和秩序。”这已是他为控制暴乱做出的最小尝试。特朗普的一些亲信助手也向人群发出了恳求,其中包括女儿伊万卡,她将抗议人群称为“爱国者”。


  与平息暴力事件相比,总统似乎对传达“选举不公”“选举被偷”更感兴趣。他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从来没发生过现在这样的事情,他们可以从我们所有人身上,从我身上,从你身上,从我们的国家身上夺走(选举)。”


  


  另据《纽约时报》报道称,当这一切发生在数小时之前,特朗普曾与副总统彭斯交谈。彭斯表示:当他几个小时后去国会监督选举人票的计票工作,以证明拜登的胜利时,他将无权按照总统的要求推翻选举结果。


  特朗普听后连连咋舌,斥责彭斯软弱。报道指出,在特朗普眼中,他忠诚的二号人物不再那么忠诚。他神情忧郁地坐上总统车队来到白宫门前的椭圆广场,在那里发表了大约70分钟的讲话。


  特朗普明确表示,他对彭斯非常愤怒,称选举结果是“对我们民主的恶劣攻击”。他还说:“我们要步行到国会大厦。我们要为我们勇敢的参议员和国会议员们欢呼。我们可能不会为他们中的一些人欢呼,因为你们永远无法用软弱夺回我们的国家,你必须展示力量,你必须变得强大。”最终,特朗普没有参加游行,乘坐着一辆装甲SUV回到白宫,躲在室内。(编辑:GH)


  延伸阅读:


  英媒:美国这次就叫"政变" 是特朗普邀请了这群暴徒


  【文/观察者网 张晨静】“这应该被称作是一场‘政变’!”


  特朗普支持者在美国会确认大选结果之际,大批攻进国会大厦,导致现场一片混乱。美国作家丽贝卡·索尔尼特(Rebecca Solnit)1月6日在英国《卫报》发表评论文章直呼这就叫“政变”,并称“如果没有里边的政客,外边的暴徒就不会存在”。


  


  《卫报》评论文章截图


  丽贝卡在评论中写道,当地时间1月6日,特朗普发动了一场“政变”,煽动一群右翼暴徒企图以暴力暴动的形式攻击国会大厦,扰乱民主党候选人拜登胜选的认证程序。稍早时候,认证程序还一度被当选官员的恶意言论打乱,他们妄称选举不合法,应让特朗普任期继续。


  丽贝卡认为,不管里外,这就是同一件事,它们都是由共和党领导者和美国总统煽动发起的。“如果没有里边的政客,外边的暴徒就不会存在”。如果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和其他共和党领导人能在去年11月初承认选举的合法获胜者,如果政府内部没有对合法选举发起挑战,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些暴徒。


  所以是特朗普邀请了这群暴徒,在几个月时间里煽动起来,今天才引爆,就像是他点燃了炸弹的导火索。丽贝卡还写道,“这就应该被称为是一场‘政变’,尽管我认为这不会阻止拜登担任总统,但它肯定是有意为之的,而且是削弱即将上任政府合法性运动的一部分”。这场“政变”企图在这次选举中违反宪法和推翻选民意愿。


  文章称白人的愤怒是多年来不断累积起来的,尤其白人男性他们被特朗普本人、福克斯新闻、各种右翼人士、共和党人、白人至上主义者、以及亲特朗普民兵组织“骄傲男孩”(proud boys)等人煽动。他们对这些事实感到愤怒:在法律之下,其他人也可能是平等的;当权力开始更加平等的分配时,女性和有色人种也可能执政。他们的愤怒,与此前试图以出身歧视,让黑人总统失去合法性的愤怒是一样的。


  “民主是一套共同作出决定并尊重结果的协定,不论你喜欢与否”,丽贝卡称,在国会山看到的那些暴力是专制的,是一种试图迫使其他人屈从于作恶者意志的方式。这种暴力来自于白人男性,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是这个国家唯一拥有权力的人,他们把自己想象成被边缘化和受压迫的局外人,因为其他人也有可能拥有权力和话语权。


  丽贝卡还称,“在去年夏天有人携带半自动步枪冲进密歇根议会大厦时,我们就见过这类人。之后有少数几个因密谋绑架密歇根州长惠特默被捕时,我们又看到了他们。再之后,从德克萨斯州边境,到宾夕法尼亚州犹太教堂的种族主义枪击事件中,我们再次看到了他们”。


  这次“政变”就是“由我们一次次看到的,越来越肆无忌惮的暴力意识形态造成的”,丽贝卡直言大规模枪击事件已成为21世纪美国的常态。因美国人对枪支和持枪权的迷恋,使得枪击造成的死亡变得更加普遍。最近枪支致死已超过汽车致死,成为美国人死亡的主要方式。


  在文章的最后,丽贝卡还说她在写这篇文章之时,听到一位共和党领导人在电视上说,“记住,我们是维护法律和秩序的政党”。丽贝卡讽刺地表示,当然,在国会大厦发生的骚乱严格来说是违法的,但“法律和秩序”作为一个右翼口号,就意味着他们就是法律,他们在实践他们的秩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延伸阅读:特朗普要战斗到底?抗议者持枪暴乱4名前总统发声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今天,也就是1月6日,美国大选将迎来决战时刻,就目前看,特朗普已经做好了背水一战、放手一搏的准备。用特朗普的话说就是,"战斗到底决不罢休,1月6日华盛顿见"。特朗普强调,"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两周美国会发生什么,揭示什么"。


  在特朗普的煽风点火下,不计其数的特朗普支持者已抵达美国首都,且"骄傲男孩"组织还打算持枪备战。


  特朗普支持者来势汹汹,华盛顿警方、美国特勤局也在严阵以待。为增加胜算,特朗普还在1月4日公开施压彭斯,并表态希望彭斯在6日支持白宫。


  

  戏剧性的是,彭斯态度居然又出现了反转。


  一开始,无论特朗普怎样费口舌之力,软磨硬泡也好,打感情牌也罢,彭斯说来说去就那一句话:无力改变大选结果。但在共和党人唾弃彭斯后,这位副总统似乎发现了什么。


  无奈之下,彭斯只好表示,支持共和党人继续挑战大选结果,这与数百万美国人在乎"大选舞弊"相关。彭斯的表态或许会让特朗普觉得,这位心腹爱将还是靠谱的。


  出乎特朗普预料的是,就在1月5日,也就是特朗普发表获胜演讲之后、国会清点选举人票之前,彭斯直接告诉特朗普,一旦国会通过大选结果,他也只能按照大选规则行事。


  


  对特朗普来说,彭斯态度的180度大转弯无异于晴天霹雳。虽然11名共和党议员将联手反制拜登,但国会是不可能改变大选结果的,此时,特朗普迫切需要彭斯发声支持白宫,理由就是"威斯康星等摇摆州存在大选舞弊"。


  由此一来,美国大选就会再生变数,即便拜登如愿以偿获得国会承认,那也就是几天以后的事了。在这几天内,特朗普可以干很多事,比如对伊朗发起军事行动。


  除了彭斯的"反水"之外,特朗普还得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比彭斯倒戈更戏剧性的,是前总统卡特和小布什的选边站。作为共和党元老,小布什很早就向拜登送去了祝贺,此外,小布什还在1月6日表示,会在20日这天参加拜登的总统就职典礼。


  几乎同时,卡特表示,不会出席拜登就职典礼。就目前看,克林顿、奥巴马和希拉里肯定会在20日当天助拜登一臂之力。


  也就是说,除了卡特之外,前美国总统都选择了支持拜登,卡特之所以拒绝参加总统就职典礼,没准还是因为年事已高、行动不太方便。


  


  第二,五角大楼不会趟浑水,更不会支持特朗普"使用军事力量推翻美国大选结果"。和三位前美国总统一样,10位前美国防长已经表态称,美国军方不可介入"毫无争议的大选",五角大楼应该支持和平移交总统权力。


  表面上看,五角大楼的态度是谁也不帮,但实际上,美国军方更偏向于支持拜登。


  第三,华尔街财阀也选择支持拜登。特朗普之所以会输掉大选,一是因为美国疫情,还有则是特朗普失去了美国精英支持。


  


  通常来说,美国军火商、华尔街财阀都是共和党金主,力挺特朗普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在特朗普拒绝攻打伊朗、满世界挥舞制裁大棒的情况下,美国精英只好选择"更换白宫之主"。


  1月4日,200多家美国金融公司发表了联合声明,主要内容就是"敦促国会确认拜登为总统"。


  也就是说,特朗普正在失去五角大楼、美国政客和美国财阀的支持,特朗普所能依靠的,只剩下数千万忠诚支持者。然而,特朗普并没有选择让步。


  1月6日,特朗普会在华盛顿发表全国演讲,以号召支持者们推翻大选结果。华盛顿警方透露,群情激愤的特朗普支持者,很可能会围攻国会大厦,并与美国警察发生冲突。


  真正的好戏,正在加速到来。


  美国骚乱画面传遍世界 多个盟国领导人表态:震惊


  【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1月6日下午,数百名抗议者聚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为支持特朗普进行示威活动,以向正在进行的国会联席会议施压。随后,示威游行转向暴力倾向,部分示威者进入美国国会区域,并攻破了国会大厦,议员们已被紧急疏散。美国多个盟国领导人就此表态。


  


  英国首相鲍里斯形容国会山的场景是“可耻的”


  约翰逊刚刚发推称美国国会的场面是“可耻的”。在推文中,约翰逊称:"美国国会的可耻场面。美国在世界各地主张民主,现在至关重要的是实现和平有序的权力交接。"


  而就在不久前,拜登发表讲话,呼吁停止暴力活动。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一分钟不落”地关注


  外媒消息,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刚刚就美国国会骚乱表态,称加拿大政府正密切关注事态,“一分钟不落”。


  北约秘书长:华盛顿特区发生令人震惊的一幕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刚刚发推称,华盛顿特区发生令人震惊的一幕。这次民主选举的结果必须得到尊重。


  


  挪威首相:华盛顿特区的场面令人难以置信!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刚刚消息称,挪威首相索尔贝格发推对美国局势表示“难以置信”。


  “华盛顿特区的场面令人难以置信,这是对民主完全不可接受的攻击。现在,制止这一情况的重任落在了特朗普总统身上。” 索尔贝格写道。


  


  


  欧洲议会议长:美国国会大厦场景“令人深感担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刚刚消息称,欧洲议会议长萨索利发推,“今晚在美国国会大厦发生的场景令人深感担忧。民主党的投票必须得到尊重。我们确信,美国将确保民主制度得到保护。”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拜登将会克服这段紧张时期,团结美国人民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刚刚发推称,正在关注来自华盛顿国会山的消息。他称当选总统拜登将会克服这段紧张时期,团结美国人民。


  


  莫迪:对美国发生暴乱“感到痛心”


  印度总理莫迪发推称:“看到华盛顿特区发生暴乱和暴力的新闻,我感到痛心。(美国)必须继续有序和平地移交权力。民主进程不能够被非法者抗议者所颠覆。”


  


  爱尔兰外交部长西蒙·考文尼称:“华盛顿特区发生令人震惊和深感悲伤的场景——我们必须明确,这是现任总统及其支持者对民主的蓄意攻击,试图推翻一场自由公正的选举!全世界都在关注!我们希望能恢复平静。”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发推文称:“来自华盛顿特区的可怕画面,特朗普总统,今天就承认拜登是下一任总统。”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形容暴徒的行为是“对美国民主、制度和法治的一次无形的攻击”。


  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称:“美国国会是民主的殿堂。今晚发生在华盛顿的场面令人震惊。”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写道:“我相信美国制度和民主的力量。权力的和平过渡是核心。乔·拜登赢得了选举。我期待与作为下一任美国总统的拜登合作。”


  包括土耳其在内的一些外国政府警告在美国的公民要警惕潜在的进一步暴力行为。土耳其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土耳其呼吁美国“各方”表现出“克制和常识”,“我们相信,美国将以成熟的方式克服这场国内政治危机”。委内瑞拉政府则表示,在周三发生在美国首都的“令人遗憾的事件”中,美国“遭受了其侵略政策在其他国家造成的同样的事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7旬婆穿儿子“压箱底”旧衣爆红 获邀登巴黎时尚周惊艳全球

娱乐 昨天 09:42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