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中国 查看内容

网友集体吐槽两会提案:提不出案不要硬提!

加新网CACnews.ca| 2021-3-12 09:44 |来自: 为你写一个故事



每次两会,都会有一些代表的建议登上热搜。


有的建议收到大家的一致叫好:




也有一些建议被网友集中吐槽:




还有一些建议,被网友称为是"提不出建议硬要建议":




但其实这些建议,只是委员们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提出的观点而已。各种建议涉及经济商贸、社会民生诸多方面,也不是所有都会被采纳,实在没必要对这些建议上纲上线,有人提出建议总比没人提要好。






但其中有一条建议,让我有些话不吐不快。


这条:


"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




这些根据都是委员许进调研所得,他具体建议: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


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


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


也就是说,他觉得英语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不要再把英语看这么重,对贯彻素质教育有好处。


网友们热议纷纷,在微博上的投票而言,支持的声音可谓与反对声旗鼓相当。




知乎上亦如此,认可英语主科地位的意见也仅仅是稍微领先对方。




双方可谓你争我夺,并不退让立场。


01.


学外语就是崇洋媚外吗?


这次提案出来,大V们的讨论还算理性了,都在讨论需不需要与外国人沟通,多少人需要与外国人沟通的问题。


如果还记得过去那些关于"中国人要不要学英语"的讨论,会发现很多人会站在一个道德高地上表示:


明明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说英语?那是蛮夷的语言!




在中国学英语、练英语,是"给洋人跪下了"、"典型的洋奴思想"。




说了英语,会被嘲笑:"英语救不了中国人"。




甚至认为英语是毒害思想的教育。




开始鼓吹"中国教育不应该有英语"。




甚至上升到"英语滚出高考"。




"英语无用论"的推论总能在一通概念转化下,最后扯到了我们缺乏民族自信上。


但其实即使在国外,很多人都需要学第二门语言。


欧洲人够自信了吧。


他们一样会学一门外语。


在欧洲,44%的公民能说多种语言;


在英国小学,教西语的老师,从2012年的16%,上升到了2017年的27%;




美国人够自信了吧?


但大多数美国人还是会在高中或者大学期间修一门外语,2018年BBC甚至发过一篇文章表示:


在美国,只懂英语会不会成为一种缺陷?




说到底,学习一门外语,尤其学习世界通用的语言,比起什么"文化不自信"这种虚头巴脑的口号,更重要的是实用。


就拿西班牙语为例。


为什么英国人爱学西班牙语?


因为有用。


因为西班牙语是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使用人数位列世界前列,学了西班牙语有助于英国人做生意、搞文艺……


他们都不觉得"跪"了,我们为什么要妄自菲薄呢?


然而这种"扩大及歪曲"还没完,只要愿意,数学、物理、生物通通都能被他们请愿滚出高考。






当然原由是显而易见的,只要自己考不到好分数的,都该给滚出高考。


一曲浓浓的"利益相关"的高歌,打击与自己立场不一致的观点,这很"饭圈",也很不妙。


那些今天鼓吹英语无用论的人,明天就会鼓吹数学无用论,后天就会鼓吹语文、物理、政史地无用论,直至最终就会怀疑读书的用处,鼓吹知识无用论。




他们不断在打破平等对话的规则,试图让别人无话可说。


其实只是想将自己从相对公平的筛选机制里跳脱出来,让他人遭受不公平,看多了便见怪不怪。


反而语言的学习才是了解更多人的想法,消除不同族群间隔阂的行动,才是在推进平等对话。


这些又常常为一些人有意忽略。


02.


使用率不高的课程会影响主科地位吗?


那些"英语无用"、"讲外语就是崇洋媚外"的言论的根据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不怎么需要用英语。


说白了,他们认为英语的使用率不高。


这和委员许进这次提建议的理由中的第一条差不多:


一、英语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约有4000万学生学英语,但最后只有1/10的人用得上英语。


二、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已经能取代口语翻译服务。


三、音乐、体育和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占比偏低,课时显然被其他科目挤占了。


粗看起来,理由和上述许进的建议有着明显对应的关系。


当然第二条"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已经能取代口语翻译服务"的说法明显不成立,我们就略过。


其实这样的看法早已有之,而且似乎数据更震撼。


2017年,就有代表提出将英语学科从高考必考学科改为选考,从中小学生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他依据这样的数据:一个孩子最美好的十年里,近两成的时间投入英语学习,负担深重。




他感叹:"这是在高考指挥棒下无奈的选择。"


当时,提案得到了一些人支持。




当然,我们知道,提案里的建议只是建议,一些人支持只是一些人支持,毕竟至今也没实行。


让我们跟进许进委员的思路。


他是这么理解的,只有10%的人大学毕业后用得上英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中小学英语教学是资源的浪费,所以他建议让英语进冷宫。


循此逻辑,只要大学毕业后使用频率过低的课程都应该被提议取消主科地位。


那么反过来思考一下,其他主科够不够格?


先看数学。


生活与工作中用得上集合、初等函数、空间几何、圆锥曲线、等差等比数列的人微乎其微,不要说10%了,估计5%都不到。




更多的生活细节仅仅需要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就能搞定,算错了都没关系,还有手机计算器帮人搞定一切。


而为了中高考数学,为了考研数学,为了考公的数理逻辑题,学生们往往花了大量时间投入其中。


按照许进委员的个人标准,数学的主科地位也值得商榷。


或许取消了是对一些人比较好,因为他们不至于再遇到一边注水、一边放水的疯狂泳池管理员。




再看语文。


生活中能用到"落霞与孤鹜齐飞"、寄情于景/景情交融、李白预言诗等技法的场景也是微乎其微。


更多时候仅仅一句"卧槽,好漂亮"就能在朋友圈里解决风景打卡问题。


当然写字打字、鲁迅说过等功能还是令语文使用频率比数学高。




看看非主科的学科。


再说物理。


人们的确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很厉害,但用得到万有引力,用得到电磁感应的往往少之又少。


或许取消了是对一些人比较好,因为他们再也不会有离奇至极的物理综合题了。




再说化学和生物。


违反生物医学基本常识的产品大行其道,就说明了中小学的科学知识在不少成年人心中早被人遗忘。


反而政史地被用到的似乎更多。


"不忘初心"、"科学发展"、旅游攻略、店铺位置选择等等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使用比例问题明显要比数学、物理、化学多,难不成建议"政史地"要晋升成为"主科"吗?


仔细一想肯定不是这么回事,不然那么多年中小学教育后只剩下基本汉字识别、"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26个字母,那还要中小学教育作甚?


所以,简单地以毕业后使用比例判断一个科目是否属于主科,显然是不合适的。


03.


英语的实际应用率真的低吗?


既然讨论了这么多科目,那岂能少了英语。


比如很多地标、商场、高档酒吧、餐饮等地都有英文的标语和广告牌。


有时候上厕所的人心急,愣是找不到"厕所"二字也很常见,因为一些地方的标语只有简单的图标和英文注明——W.C.。


写错的还一大堆。




结果就是你只能靠自己去辨识,辨不辨识准自然得靠之前的英语知识积淀了。




不少还误人子弟。




所以说,如何获取有用信息的确非常关键,特别是在中文互联网的信息污染格外严重的今天。


比如NASA宣布:有13个星座,那个就是"蛇夫座"。






最后,忍不住谣言的NASA分别在官方tumblr、twitter上对"重新定义星座"进行了辟谣。


NASA表示"我们研究的是天文学,不是占星术!"("Here at NASA, we study astronomy, notastrology.")


以及"你听说我们改变了星座?不是,我们只是做了计算。"




然而,这个在2016年已经被辟谣的谣言,今天在百度输入"十三星座"进行搜索,最前面的信息仍然还是谣言。




说实话,中文世界的信息污染,百度这个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恐怕难辞其咎。


英文的搜索至少能让你获得相对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


特别是我们的科研实力仍然落后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时候,了解英语,学会英语才是好的方法。


《nature》、《science》、《cell》等自然科学权威期刊都是英语主导的。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没有广泛的人学习英语,没有人掌握前沿科技,又怎么能更好地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呢?


"师夷长技以制夷"有时候就是这么有道理的。


其实英语是不是重要,是不是被夸大了,最有发言权的是企业,是单位,而不是学生或者某个个人。


企业认为他们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对接国外资源和境外客户,需要了解最新的商业模式和核心技术,那么他们自然要求雇佣的员工起码有CET-6证书。




单位认为青年人才需要高素质,年轻人则往往需要在SCI上有所成绩。


真正的选择让你我学习英语的是社会,广大考生只是被选择而已。


既然如此,那么在英语是世界第一语言的今天,各大企事业单位用英语来挑人就无可厚非。


除非,你的工资是自己付给自己的。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语数外三科里,只有高考语文和英语成绩对就业薪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学能力的工资效应并不明显。


而且,收人水平越高的群体,英语能力对收人的边际影响越大。


这样的研究也不断被其他论文证实着。




也就是说,大到"一带一路"、科教竞争合作,小到看英美剧、出国旅游都离不开英语。


于是有人直言,英语是大学毕业以后最具有用处的科目。


而如果仅仅是为了"轻松"、"不考试",就让许多学生被学术大门、好工作阻拦在外,无异于本末倒置。


04.


英语真的挤占了语文的空间吗?


于是很多人转头一想,不是英语没用,而是英语在作怪。


2010年,委员杨维刚指出学生们语文水平不敢恭维的现象,建议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




2013年,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微博上呼吁:


"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救孩子,救救汉语!"




话语之间,非常义正言辞。


最后呼吁:"全国娃娃学英语当急刹车,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为了中华民族!"


一些媒体还说:WiFi、iPad破坏汉语纯洁性。




这些"反外、复汉"的建议几乎每年都有,外语之存在,似乎专为消灭汉语而来。


而为了更好地保护汉语,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那就消灭外语吧。


但建议就真的只是建议,细究下来则明显是谬误,否则早就实行了。


汉语教育的状况则往往是:


一边,对汉字"提笔忘字";一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题连作家本人都做不出。




语文课没有了"文学性",这些得从语文教育内部去解决的。


语文"文学性"的一点本就在于对外来事物与语言的借鉴,这些新词不断激发着汉语的活力,五千年来自古如此。




我们民族5000年文化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正体现在"兼收并蓄"上吗?




语文拒绝了英语等外来物的思想灵感,并不利于健康发展。


话说回来,根本上解决教育质量的问题还得从根本上着手。




当王蒙说:"语文教学和文学的解读,存在一个悖论,你把孩子教傻了……怎样把语文课要求的规范性,和文学性很好的结合起来"的时候,


何尝不是在说其他学科的通病呢?


05.


英语该变成非主科、非必修的科目吗?


在讨论其他课的通病前,往往一些人就是认为英语在挤占其他学科的空间。


英语挤占了政史地的空间,英语挤占了理化生、音乐、美术的空间等说法同理,也站不住脚。


英语课和其他课程也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也回答了许进委员的第三条理由,英语课的课时并不决定了音乐、体育和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的质量。


但他们依然认为英语在作怪,加之英语耗时耗力,成效不大。


于是在主张拆掉屋顶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有些人退而求其次选择"开天窗",建议让学生们选考英语,这会怎么样?




话不多说,浙江、上海等地的高考改革提供了案例。


根据不一定准确的网络消息显示,浙江某市选考物理的人数比例从2017年来的三分之一猛降到2020年的不足十分之一。




当然这样的信息有待考证,《中国科学网》的报道则准确性更高。


"在浙江,选考物理的考生从2017年的8.9万减少到2018年的7.4万,教育部门预估2019年可能会少于6.5万。"




上海的情况差不多,2017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人数的30%。




究其原因是因为物理难,怕考不好影响高考分数。


有教师直言:"这种局面如若持续下去,优秀的物理教师必将流失,终将对物理学科造成毁灭性打击。"


所以,我也认为,如果英语选考,势必发生这样的情况,报考人数大降,也会对英语教育和"引进来走出去"等造成毁灭性打击。


而当出国留学、科研创新依然离不开英语的时候,选考英语就会成为"内卷"的工具,更有条件的人可以通过课外培训等手段增加英语能力,让英语更加变成一种的先赋资源。


这样不仅仅带来了新的不公平,也无力解决英语教学的根本问题。


所以,我支持英语继续保持与语文、数学一样的主科地位。


至于要不要降低英语分值这样更加专业的问题,则需要专家们依据每个地区的特殊性来解决。


06.


英语教学的症结是什么?


英语的确得学,是个人提升外语能力,了解世界态势的好方法。


我们知道中国人学英语往往是会做题,不会开口说,说了也是很不地道,但这只是个概念,没法儿确证。


托福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学生的平均分数一般在全球各国排名的后列。




印度、韩国的托福成绩都比我们好。


根据EF教育集团发布2020《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来看,中国的英语熟练度得分为520分,全球排名第38位,属于中等熟练度水平。


但这数据得结合金钱花费来看。


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馆少儿英语学习现状白皮书》显示,有31.1%的家长给孩子在英语学习上的年花费为5000~10000元,有24.5%的家长花费了10000~15000元。




还有数据这么显示,中国孩子一年为英语必修课要消耗掉1637.8亿元,等于投资0.8个三峡、发射204个神舟航天飞船。


将学生们的英语投入经费与英语熟练程度结合可知,我们的英语教学的质量实在是效率过低。


有人说是因为过早过度的引入语法,过度依赖音标,死记硬背应试教育……


有人说是因为课程内容与实践课程无法做到良好的衔接,"Jim做了汽车公司经理,娶了中国太太衣食无忧"的故事太落后时代了,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就业市场。


还有人说是没有好好地阅读英文作品,等等。




改革教育方式的建议自然不少,针对性也很强,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以增加阅读英语作品的比例为例,我很喜欢那句话:


"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这其实化用了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我语言的局限就是我世界的局限。"


换言之,多阅读外文原著,多学习外语,能拓展人的世界观,接触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


当然,这些在我们目前的英语教学体系里严重匮乏,又发人深省。


07.


英语教育不利于社会公平吗?


很多人的确知道英语的存在是一个公平性问题。


他们认为英语教育"嫌贫爱富",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学生学英语是"先天不足"。




所以有人认为委员代表们"建议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有利于保障更多人的教育公平。


真的吗?


根据上文的艾瑞咨询报告,中国家长每年给孩子英语投入的钱在5000~15000元的比例在55%以上。


如果英语不是主科,甚至不是高考考试科目的话,那它将会被用来加强教育分流,到时候英语考试家境越好,投入越多,成绩越好。


培训班可以从之前的200元一课时,细化市场(其实是坐地起价),变成300元、500元一小时。


反正总有人要出国留学,而且每年留学数量都在增加。




那么一对一英语培训为何不更高呢?


上千元,上万元……反正家长们总会愿意给孩子出这钱,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不缺钱,还特别愿意在教育上花钱。


这么一推想便知,一旦如上述所愿——英语退出来主科席位、英语退出高考(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就会变成阶层分化的工具。


没钱的人出不起高价,于是越没法学好,没钱的人越没法找到好工作。


毕竟,目前没有一份好工作是不需要考察英语能力的,尽管好工作的职责内容可能跟英语一点关系都没有。


既然英语能精英教育化,其他科目为什么不能呢?再深入的推论就不表了。


实际上,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专家就提出过,包括话语在内的符号和符号体系是如何成为一种权力实践。


知识的再生产可以被权力所掌控:


获得更好资源←归国求职←出国深造←学好英语←上好的补习班←家境好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英语的主科地位能一定程度上抵制这种权力的垄断,英语的主科地位能一定程度上让许多人拥有更多的生活技能。


也就是说,英语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不能保障英语的主科地位,很可能就没法保证社会公平。


所以说,一旦英语退出来主科席位不仅无法保障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学子的受教育公平问题,还会带来更深重的教育不平等问题。


就会像韩剧《天空之城》、《顶楼》里呈现的一样。




电视剧里那已经不是"文凭社会"所能概括,而是"门第"之类的"精英再生产"——


精英间的继替是精英集团内部的流动,外人(平民)插不了手。


关于英语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地位的问题,我觉得贺军研究员的说法最言简意赅,也最鞭辟入里:


"降低公立教育体系中的英语地位不仅会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平,也无助于强化中国语言和文化影响力的宏伟目标。"




他深刻地强调了两个方面:


对内,英语就是一项保障很多人实现阶层跨越的工具。


所以保障英语的主科地位,其实就是保障了很多人从平民变身为精英的机会。


对外,英语在与汉语的交流碰撞中,使我们的中国故事更好地走向世界。


所以,要让"伦敦玛丽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莫斯科的夫斯基爱上牛肉面疙瘩",就得学习好英语。




于此,我写这篇文章不是夸耀那些疯狂英语学习模式,以及把英语万能论。


而是要指出这样一种现象:


全民学英语的出发点是好的,它让更多人享受了公平,走向了世界,但问题出在了英语教学模式的低效率上。


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才是当务之急,得尽量去扭转阅读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强,只会考试等局面。




因噎废食没有意义,停止英语改革亦大可不必。


外语不是洪水猛兽,就像曾经的火车汽车不是,曾经的互联网亦不是,能带来洪水猛兽的只是那颗封闭的心。


如何更好驾驭才是关键。


所以,值得讨论的永远是如何更好地学好外语,而不非学不学外语。


所以,值得研究的永远是如何让英语教学资源更好地分配,而非英语要不要滚出高考。


那至于所谓的"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真的只是委员代表们的个人建议,甚至是自说自话,未必会被国家采纳,就像今年的那些奇葩建议。








毕竟如果真有其合理性,国家早就广泛推进实行了这些建议了。




英语教育亦如此,有些建议不合理,则不予采纳;有些建议合理,则推进实施。


但总之是改变不了这样的境况——


英语在今天依然是主科,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依然应该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加拿大市中心大批人抗议 引爆冲突 :烧车砸店!特鲁多挨批

加拿大 27 分钟前

薄瓜瓜南园婚宴菜单曝光

台湾 半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