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体育 查看内容

全程闭环运作 体验北京冬奥圈内的特殊生活

加新网CACnews.ca| 2022-2-4 09:29 |来自: BBC中文

机器人提供饮品,温控睡眠舱,还有无处不在的消毒剂。

随着冬奥会在中国首都北京开幕,这就是奥运会运动员、官员和报道赛事的媒体人在未来几个星期的日常。

2022年北京冬奥会很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严格管控的国际体育赛事。

去年的东京奥运会已经证明了,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时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够在全程封闭的空间里举行。但是中国,这个富裕、强势又充满决心的国家,甚至走得更远,创建出一个旨在保证奥运会在无病毒状况下举办的强大体系。

整个计划的核心就是“闭环”系统——当中估计有6万名运动员、代表团官员、媒体、志愿者等等所有人。

这个北京冬奥会的世界里,有三个带出入口的闭环赛区,横跨超过160公里(100英里)。

每一个闭环赛区都以一个比赛场地为中心,并以专门设计的交通路线连通。当中有酒店、会议中心、工作人员宿舍等各种设施。

闭环内的BBC团队这样描述里面的生活——除了吃饭之外,人们必须在自己房间以外的任何地方佩戴口罩,同时保持社交距离。

所有人还必须每天进行深喉样本的核酸检测,并由奥运会的卫生应用程式“My2022”记录。

“目前了解的是我们不会知道检测结果,除非被测出阳性。正应了那句谚语: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BBC制作人普拉提克沙·吉尔迪亚尔(PratikshaGhildial)说。

在目前已抵达的数万人当中,当局测出了大约300宗确诊病例——其中在闭环内的不到一半。

感染者会被带去隔离——再次检测呈阴性之后就能够重新回到闭环内。中国官员具体提到,他们的目标不是零感染,而是零传播——而至目前为止,这个系统维持住了状况。

“新冠防疫措施超乎寻常,”吉尔迪亚尔说,“前天我找人来我的房间修理一些东西,然后一个穿上‘生化服’的男人出现,把事情做了。”

持续的警觉性压倒一切。

公共区域一直有清洁人员,而且到处都有洗地机器人喷洒消毒剂。

我们的记者注意到,在记者会上,一名志愿者会在每一个问题回答之前擦拭麦克风。

在各处的睡眠休息舱,还有团队会在任何人在当中休息过后进行清洁。

“他们在舱里提供一次性床单,”另一名BBC制作人克里斯汀·哈(Christine Hah)表示。

中国还制造了各种“黑科技”小工具,用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在亚洲,人们或许已经习惯使用自动化服务器和滑轮系统,但是在这届冬奥会,厨房和酒吧台后面也有各种机器人,用来制作单点食物和套餐。

“这种粉红和白色机器人似乎比人工服务员更加有效率,”吉尔迪亚尔说。

“我的同事们从机器人那里点餐,上菜比我从一个人那里点餐要快多了,”不过她指出,在调味方面还需要提高一下。

在偌大的媒体中心,大堂宽敞,有各种奥运商品店,“直通天际”的电梯,还有从天花板上吊下来的奥运吉祥物。

今年的农历新年正在奥运会前一周,墙上有一些传统的红色装饰,还有一些人们可以接触的文化元素——比如一张书法桌——你可以在那里看一个机器人写出古老的中国书法。

当地志愿者也会在现场指路和给予帮助。他们不会住闭环内光鲜亮丽的酒店,而是住在普通的宿舍。

当中很多是年轻人——他们在进入闭环前三个星期就开始隔离,也错过了与家人共度春节的机会。

“工程师告诉我们,住在卫星设备旁边临时宿舍的工作人员每天早晨会被主管的哨声叫醒,然后他们全部从房间里鱼贯而出,在操场上排成一线进行早间点名,”克里斯汀·哈说。

当地工作人员的贡献一如既往地受到欣赏,特别在一届新冠疫情下的奥运会,运动员没有太多观众,也很少机会接触当地人。

在全封闭环境下的生活有它的新奇之处,但是总体上,如此受控而井然有序的生活,不时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

记者亚历克斯·卡普斯蒂克(AlexCapstick)是第九次报道奥运会。他表示强制检测和戴口罩的措施在东京也有,“不过也就这一点相似了”。

“在东京我们有机会从酒店走去当地的7-11便利店……在14天之后我们也能够想我们想去的地方吃喝。”

“所有这些在北京都不存在。酒店、巴士、比赛场地,就这样。它叫做‘闭环’是有原因的——就是没有方法可以出去。我还在适应,但是至少巴士是准时的,然后每个人都似乎很友善。”

有些人说,如此受控的室内环境对运动员其实是有帮助的,特别是那些想要集中精力尽可能为比赛做好准备的人。

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奥运会期间通常是标志性活动的开派对和庆祝活动,则是遥不可及了。

北京冬天的寒冷气温也令人们要留在室内。

“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我们总想一有机会就泡在阳光里——主要就是我们来往摆渡巴士的那一段路,”吉尔迪亚尔说。


自全球大流行疫情开始以来,奥运会出席者就是少数被允许进入中国的其中一类外国旅客。

但是,奥运会出席者能看一眼“真正的”中国的机会,就只能在每天来往酒店和赛场之间的摆渡交通当中。

“在过去十年关于中国的崛起,人们说了很多,而我不得不被那些高楼和在当中工作生活的人们所吸引——还有其他一些有关在这里生活的惊鸿一瞥,”吉尔迪亚尔说。

“我每天都盼着那20分钟的旅程,因为那是我在泡泡唯一能看到真正的北京的时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今日推荐

遍地富豪 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 你绝对猜不到

中国 10 小时前

许晴与彭于晏“艺术之魅”是噱头还是为艺术献身?

娱乐 10 小时前

爬藤越来越难?《纽时》长文在中产家长圈炸锅

教育 10 小时前

2岁德国小男孩的涂鸦被疯抢 一幅5万 真好看吗?

国际 10 小时前

大瓜!西班牙王后带情人秘密前往纽约 国王通过保镖才知

国际 10 小时前

小伙瑞典开兰州拉面馆生意爆火 月入百万 准备开分店

华人 10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