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社会 查看内容

“我,985废物,靠假装上班摆烂... ”

加新网CACnews.ca| 2022-7-30 09:41 |来自: 国馆


刷知乎时,看到一条浏览量破千万的问答:

" 孩子博士毕业,华为 65 万年薪,公务员 18 万年薪,应该如何选择?"


底下,@牛小顿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 咱们这个年代啊,总在权衡利弊、思考胜算、患得患失,很少问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适合什么?

仿佛生而为人,最重要的不是‘人’,而是不吃亏、不失败、不走弯路 ......

从孩子很小开始,就不能有想法,有想法就憋着;不能有爱好,有爱好考上大学再说;不能有不同,有不同就改;不能有尝试,失败承受不起。"

内卷之下,如何把烂牌打出王炸,成为每个人的 " 自我修养 "。

放眼望去,无数人在追求一种 " 高效 " 的人生、标准化的人生:

高效读书、高效毕业、高效工作、高效结婚生子 ......

我们被 " 催 " 着往前走,生怕一慢下来,就遭受一轮轮嘲笑:

"26 岁考上研究生,29 岁毕业没对象没工作,是不是很失败?"


我们不敢回头看,因为怕被人 " 乘机 " 跑到前头。

我们活得太 " 高效 ",也太疲惫,以至于快要窒息了,还一无所知。

在《圆桌派》中,窦文涛感叹道:

" 我现在觉得中国效率病态的高,而且这种高啊,让我觉得他们有点儿瘆得慌。"

因为这种高效率,根本就不是一种 " 自愿 " 的选择,而是不得以的生存策略。

有一次,窦文涛点了一份外卖,等了很久还没到,就点了下催餐的按钮。

结果,外卖小哥一送到,就不住地道歉:

" 对不起啊,今天这个堵车我就取晚了。我拼命赶了,我拼命赶了。"

窦文涛连说," 没事,没事,你走吧。"

但外卖小哥还是一个劲说 " 对不起 ",说着说着还哭了起来。

窦文涛很不理解," 这为什么,我没怪你。"

一问才知道,他无意间摁下催单键,外卖小哥三百块就没了,得帮他取消了,他这一天才没有白干。

一旁的陈丹青听完,不断摇头叹息:

" 很扭曲,很可怕。"

当效率成为衡量一切的时候,功利性就空前膨胀。

为了快而快,为了成功而成功。

至于过程,没人在意。

这会形成一个巨大的 " 筛子 ",筛掉那些跑得慢的人。

而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

《半月谈》杂志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群体,叫 " 城市蹲族 "。

"不同于‘啃老族’‘蛰居族’,城市‘蹲族’特指拥有一手‘好牌’、被人寄予厚望,却‘放弃’自我、甘当社会‘隐形人’的年轻人,他们往往以‘现实低欲望、网上多冲浪’的方式闲散度日。"

小星毕业于某 985 高校,却没有进 " 大厂 ",实现 " 毕业即巅峰 " 的欲望。

相反,她在找不到理想工作后,主动逃离内卷大军:

" 只要不花钱,就没人强迫我上班。"

对她来说,攒钱买车买房的需求,其实是外界强加给她的。

" 扪心自问 ",她并不想当 " 房奴 "。

虽然那样家人会感到很欣慰,但她不会开心。

当她明白了这点," 赚大钱 " 的动力就消失了,焦虑感也烟消云散,整个人很轻松。

小星的消费欲望很低,一年 2 万块就够花销了,因此不必过上 996 的日子,剩下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奢侈地 " 虚度时光"。

如李元胜诗中所写," 直到所有被虚度的事物,在我们身后,长出薄薄的翅膀。"

与其说 " 城市蹲族 " 在摆烂,不如说他们在过一种不被外界欲望裹挟的生活。

他们主动 " 按 " 下人生快进的按钮,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在豆瓣,有一个叫 "985 废物引进小组 ",你可以看到 " 废物 " 们的种种反思:

" 从小到大,我都特别不理解‘争气’这两个字,更不理解‘给 XXX 争气’这个概念。"


" 我觉得我被学历束缚得要窒息了。"


" 普通人该如何活着?"


" 学到的东西就一定要用吗?"


而这些问题,他们必须靠自己去寻找答案。

当一个 " 城市蹲族 " 式的 " 废物 ",最难的,是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因为 " 摆烂可耻 ",早已刻入每个人的基因里。

很多人就在摆烂和内卷之间摇摆。

于是," 假装上班 " 这一 " 行为艺术 " 应运而生。

天涯上有一个很火的贴子,叫《记录每一个假装上班的日子,直到被戳穿的那天》。

开篇的介绍非常坦诚:

"90 年的处女座,刚刚过完 30 岁生日,重度肥胖,未婚,深陷网贷,重度撒谎精,从去年 12月中旬开始就没有工作了,骗家里人考公务员混了半年,最近父亲催着找工作,现在每天假装出门上班,以前在书里看到假装上班的人,觉得非常不能理解,结果现在自己也变成了这样的人,也不知道能混到哪天,所以想记录一下,身在泥潭,如果能爬起来,回头看看也有意思,如果爬不起来,那就爬不起来吧。"


看着很丧,却有一种 " 解脱 " 的意味:

无数人争着坐上 " 高速路 ",她却自愿 " 脱轨 ",过一种非 " 主流 " 的生活。

楼主在英国留过学,当过老师,创过业,有过不错的人生履历,却在 " 而立之年 " 放弃过 " 励志 "的生活,每天瞒着父母假装上班,假装有 " 正事 " 可做。

有时去电影院,有时在宾馆瘫着,有时去逛夜市,有时待在书店,有时去茶室打麻将,有时在街头流浪 ......

期间,她考过公,但失败了。

她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母亲却吼了她一声,试图把她 " 叫醒 ":

" 你到底怎么办啊?"

母亲不停给她介绍对象,经常骂她,为的,是希望女儿能知错,悬崖勒马。

也许,正是父母从小到大无止尽的 " 期望 ",使她人到 30 岁时突然 " 叛逆 " 起来。

她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人玩游戏要分个高低,为什么人生一定要 " 成功 "。

种种困惑,加深了她的抑郁。

有一次,她喝酒喝到深夜,吞安眠药自杀。

第二天,警察来了,要带她去洗胃。

母亲呢,没有关心女儿的痛苦,而是骂个不停,说给她丢脸了。


离谱的是,洗完胃后,母亲依然还在骂。


那一刻,楼主崩溃了,喊着:

" 我就是胖,就是嫁不出去,我跟男生接触,也不会和我结婚。"

没有人生来 " 丧气 ",而是被外界一次次 " 锤打 " 后,才变得 " 不求上进 ",楼主亦然。

与其说她是在赌气,不如说她是在寻找生活的万千种可能性。

只不过,没得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

这就是她从小接受的教育:

不许迷茫,不许犹豫,不许停下脚步,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罗曼罗兰说过一段很扎心的话: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从这个角度看,楼主比大多数人要勇敢得多。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被困在一个叫 " 按部就班 " 的 " 程序 " 里。

内心的激情慢慢熄灭,不敢做任何尝试,害怕人生的下半场出错。

这样的人生,在别人看来很成功,对自己来说则很失败。

感到不甘心的人,开始了他们的 " 叛逆 " 之旅。

豆瓣上有个话题,叫 " 三十岁后的‘叛逆期’ "。


数百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叛逆经历。

有人在 30 岁时存了 25 万现金,打算用来买房,结果 " 脑子一抽 ",在岳麓山开了个 " 博尔赫斯诗歌图书馆 "。


有人在 30 岁时做了自由职业,31 岁离婚,减肥成功,把自己和孩子打造成淘宝初级模特 ......

还有人三十岁时未婚,无固定收入,却丝毫不慌乱,背包旅行三年多,最北去过冰岛,走向世界最南的灯塔 ......

有人说," 活着的意义是创造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谁来定义什么是价值?

是你爱的人,还是你的长辈,还是喜欢指点别人人生的网友?

在我看来,通通都不是。

不然,就没有 " 叛逆 " 一词了。

很多人活着的意义,不过是想取得父母的认同、亲戚朋友的认同、社会的认同。

于是被房贷、车贷压得死死的,对结婚生子的恐惧达到极点。

这才是最荒谬的地方。

什么时候,我们能取得自己的认同,才能找到自我价值感。

那时,人生词典里便不会有 " 倦怠 " 二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重庆美女震撼华尔街 37岁掌舵万亿资产 "社恐"蜕变金融圈顶流!

华人 昨天 18:25

恐怖! 华女疯狂报复 烧车炸房 开车撞人 只因被赶出合租屋

华人 昨天 18:24

刘家昌死后前妻甄珍发文斥其为骗子 因4亿财产反目

娱乐 昨天 17:29

荷兰决定“隐藏”光刻机对华销售情况 看懂的人不多

科技 昨天 17:19

郭德纲高调宣布:郭麒麟是德云社唯一继承人

娱乐 昨天 17:16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