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在同一栋大楼内工作的5名女性,被检测出患有甲状腺癌。 这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与猜想,楼内是否存在个别环境指标超标的情况,才导致了多人先后被确诊癌症? 该楼涉事楼层迅速被封,政府对其组织进行了多方面的检测。 近日,检测结果出来了,结果令人感到惊讶。 与此同时,悉尼自来水也“塌房了”,悉尼水务公司证实在饮用水来源中检测出了具有致癌风险的“永久化学物质”,其含量远超国外标准! 这引发了专业人士的愤怒:“澳大利亚竟然采取如此不负责任的态度......” 悉尼“癌症楼”被封 检测结果出人意料 今年6月份,悉尼利物浦市议会大楼突发一起“集体患癌”事件。 在这栋位于Moore街的办公大楼里,在五楼和六楼工作的5名女性先后患上甲状腺癌症。 这栋楼还有四层被卧龙岗大学使用。 这一情况被曝出后,涉事楼层部分区域立刻被封闭, 然后由市议会组织对其进行检测, 以确定是否存在个别指标超标的情况。 在此期间,该楼层内其余工作人员被安排在这栋大楼的四层工作。 在五名确诊的女性工作人员中,有四位参与了新州卫生部组织的调查,另有一位未参加。 市议会分别联系三家机构和专业人士对涉事楼层进行检测: 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 (ANSTO) 进行电离辐射测试; Tetra Tech Coffey进行职业卫生测试; Total Radiation Solutions的Phillip Knipe博士进行射频电磁能辐射测试。 以确保涉事楼层内不存在其他更进一步的危险。 该检测共花费7.6万澳元,检测报告在周二的特别会议上被提交。 报告内容显示: 大楼内没有检测出任何异常指标。 ANSTO的中期调查结果表明,没有检测到高于正常水平的电离辐射水平; Tetra Tech Coffey的职业卫生测试结果表明该建筑适合居住; Knipe博士的非电离辐射报告表明,辐射水平低于澳大利亚辐射防护和核安全局 (ARPANSA) 规定的一般监管暴露限值。 报告指出:根据上述信息,Moore街大楼六层将重新获准入驻。 报告发布后,市议会表示将召开一次“市政厅”式的会议,让员工有机会向专家和检测公司提问,以解决此案并重新开放Moore街大楼的六层。 悉尼出现“癌症楼” 多人患上同一种癌症 今年6月份,悉尼的这栋楼房引起了外界的强烈关注。 这就是位于悉尼西南部Moore街的一栋办公楼,政府部门的员工在那里工作。 最近,这栋楼房突然成了“癌症楼”。 据报道, 有五名在楼内工作的女性 相继患上了甲状腺癌。 此外,还有第六名员工报告自己患上了甲状腺疾病,但目前尚不清楚这名员工患的是不是癌症。 其中三起病例的病人都在六楼办公,目前该楼层已被关闭,工作人员被转移到四楼,第三方环境卫生顾问和新州的卫生部门都正在调查此事。 据称,有几名病人的工位“相距只有几米”。 Jenny Havilah是被确诊患上甲状腺癌的其中一人,她接受了手术治疗。 “我切除了甲状腺和一些淋巴结,大约一周后就会得到结果,”她说道。 “我担心的不仅仅是六楼的同事,还有大楼里任何地方的同事。” 据称,市议会的代理首席执行官Jason Breton的会议发言被泄露,他声称,患者的病情处于不同阶段,3人目前“状况良好,可以正常工作”。 但Havilah对此表示否认,说她“远没有康复,也没法工作”。 目前,楼内的检测报告表示没有相关指标超出正常水平,然而这些为何先后患癌仍不得而知。 “癌症楼”并非首次出现 曾有十几名员工患同种癌症 尽管检测报告显示,涉事楼层内不存在任何环境问题。但多名工作人员在几年时间里先后患上同种癌症,这其中很可能存在一些未被发现的联系。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在澳洲掀起“癌症楼”的风波。 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曾出现过一起“癌症楼”事件,当时十多名女性先后患上乳腺癌。 据澳媒报道,涉事大楼位于布里斯班Toowang,是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一栋办公大楼。 自1994年起的13年间, 在该楼办公的人中共有16名 女性先后被查出患有乳腺癌。 这其中7人在电视新闻编辑室工作过,还有5个人曾经先后共享过同一张办公桌。 在2006年这一事件被曝光后,办公楼内的女性工作者们被告知撤离。 当时还只有13名女性被确诊乳腺癌,这一数字在2007年的时候增加至16名。 也就是说在后续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又有3名在楼内工作过 的女性被确诊乳腺癌。 这些女性到底为何会先后以超出普通澳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确诊,其原因至今不得而知。 因为并没有查出楼内存在任何可能导致患癌的因素。 而就在今年4月份,在美国曝出了一起实打实的、由大楼导致的患癌事件。 据报道,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有超过 150 名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友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和其他疾病, 其中包括患有淋巴瘤、 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的病例 。 而这些人的共同点,是都曾在该校的Poe Hall教学楼里学习或授课过。 经过调查发现, 这栋教学楼里充满了毒素。 有五个房间内的 PCB 含量是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建筑限值的 38 倍多。 PCB即多氯联苯,是一种“永久化学物质”,容易累积在人体内,且已被证明能够致癌。 这栋教学楼已在2023年11月份被关闭。 悉尼自来水“塌房” 含大量致癌化学物 在今年6月份,悉尼多地的自来水就被检测到含有大量全氟和多氟化化学物质(PFAS)。 其含量达到了美国认为不安全的水平,但并未超过澳洲标准。 问题在于,澳洲对于这种“永久性化学物质”在水中可存含量标准要远远低于美国。 今年4月,美国公布了饮用水中PFAS最高限量为0.004µg/L,表示这是供水商可以切实执行的最低目标。 与此同时美国环保机构表示,供水商必须努力实现零污染目标, 因为不存在不对健康 造成影响的污染水平。 也就是说,只要水中含有这两种化学物质,就一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区别只是程度的差异。 然而澳洲2018年制定的饮用水标准允许PFAS最高含量为0.07µg/L。 这远远高于美国制定的可行标准。 PFAS被广泛用于防水涂层、消防泡沫中,因为难以在环境中降解,会积聚在生物体包括人体内,由此得名“永久化学品”。 长期暴露于其中,潜在健康风险非常多,除了致癌外,还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生殖和发育系统等。 国际专家Mariann Lloyd-Smith在消除PFAS和有毒化学品方面拥有45年的工作经验。 她对媒体措辞激烈地表示: “我们的国际同行不敢相信,他们感到震惊的是澳大利亚竟然采取了如此不负责任的态度,在国际上进行了这么多的研究之后,澳洲政府仍然声称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化学品会造成危害。是什么让政府如此不愿意采取行动保护他们的社区?我对此没有答案。” 事实上人类对于PFAS的耐受水平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澳洲允许的每日摄入量, 是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 认为安全摄入量的280倍。 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担忧,毕竟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人,对于这些化学物质的耐受性都不会存在这么大的差距。 卫生部对媒体表示,目前澳洲正在根据各专业机构和专家的建议,对PFAS的含量标准重新进行审查。 在2024年10月将进行公众咨询,预计要到2025年4月才能实现指导意见更新。 印象结语 办公楼、教学楼、公寓楼......这些大楼需要人们每天在里面待上好几个小时; 自来水更是任何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这两样东西一旦出现问题,细菌、病毒、辐射超标、致癌化学物含量超标...... 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是巨大、甚至难以挽回的。 因此对于此次悉尼办公楼内出现的情况,市政府或许不应太快放松警惕,应该持续跟进事件进展,确保办公楼不属于致癌因素。 而自来水水质方面,更是刻不容缓,希望澳洲政府加快对于指导标准的审查和修订。 综合来源:ABC、Daily Mail、Daily Telegraph等 |
加拿大 昨天 16:51
中国 昨天 16:50
中国 昨天 16:50
国际 昨天 16:49
加拿大 昨天 16:49
华人 昨天 16:48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