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天气渐冷,寒邪易袭人,体弱和好动的孩子稍不注意就会上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时调理,很可能会反复感冒,不但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降低免疫力,还可能诱发哮喘、肾炎、心肌炎等病。长期大量用药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孩子的肝肾功能,所以,对经常感冒的孩子,不妨试试中医调理。 由于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原因,可引起的内热积聚,这是导致小儿反复感冒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当孩子出现手心热、大便干、嘴唇红、尿黄等内热表现时,不妨试试中医的方法清除内热,调理身体,从而消除引发反复感冒的隐患。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营养物质,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年人多,但小孩“脾常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弱,消化能力较差,加上小儿饮食不会节制,容易为饮食所伤,稍有不慎,就可能食积肠胃,湿热内生,出现口臭、便秘等。此时,可用陈年萝卜干配冬瓜煮瘦肉汤消食导滞;平时经常用淮山、芡实等具有益气健脾的中药煮瘦肉汤,调和胃肠,帮助消化,但对大便秘结的孩子则不宜多吃。 小孩“肝常有余”,体质常偏于热,如过食辛辣燥热食物,就会“上火”、“燥热”,引起口干、烦躁、流鼻血,易发咽炎、扁桃腺炎,此时可用夏枯草10克、陈皮6克、红枣煮瘦肉汤服。 经常感冒的孩子,由于过用了苦寒药(包括抗生素)常出现伤阴现象,表现唇舌干红,舌苔黄厚,此时可用太子参、沙参(7岁前各用10克,7岁后各用15克)煮瘦肉汤服。太子参又被称为“孩儿参”,有近似人参的益气生津、补益脾肺的作用,但药力较弱,是补气药中的一味清补之品,使用安全,小孩子常用也无妨。病后体虚、纳呆、虚汗的小儿十分适用。 孩子由于脏气清灵,肌肤薄嫩,贴“三伏贴”较成人疗效更佳,对体弱多病的儿童更为有益。一过冬至就进入“三九”,在三九天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贴敷,所贴药物很容易经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2岁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应抓住每年“三伏”及“三九”两次改善体质的时机,通过穴贴(三伏贴及三九贴)来调整体质。“三伏贴”及“三九贴”主要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反复咳嗽、虚寒腹泻、小儿厌食、遗尿等。“三九贴”是“三伏贴”的延续和加强,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即使夏天没有贴“三伏贴”,冬天仍可贴“三九贴”。贴敷时间:每九一贴,两次间隔十天,共贴3-4次。(一九:12月21日—12月29日;二九:12月30日—年1月7日;三九:1月7日—1月15日;加强时间:1月25日—1月27日)。小儿贴敷时间一般为0.5-2小时,贴敷期间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吃辛辣、寒凉、刺激性食物,海鲜、牛羊肉及生冷食物。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