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加拿大 查看内容

CIA虐囚再曝内部 加国帮凶难逃其责

加新网CACnews.ca| 2014-12-23 16:35 |来自: 加西周末

##271头版版型-01


2009年,美国参议院成立情报委员会,对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强化审讯计划”进行调查。时隔五年,12月9日,参议院公开了这份报告的摘要,在美国政坛掀起风波,国际舆论也集体将矛头指向美国。不过,CIA虐囚事件早已不是新闻,这份报告在此时披露,与其说是为了抨击CIA的非人道审讯行为并唤醒美国的人权价值观,倒不如说是美国两党之间利用旧话题的新调查来互相攻击。

tortureprotest

始于911事件的强化审讯计划

12月9日,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完成并公布了一份长达528页的报告概要,披露了“911”事件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采用强化审讯计划,从恐怖嫌犯口中获取情报的情况。该调查耗时5年,耗资4000多万美金,整份报告长达6000多页。虽然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虐囚事件曾多次遭到曝光,已不算新鲜,但此份报告是首次由美国官方公布的中情局刑讯手段,内容更为细致,并指出在酷刑下获得的许多情报纯属捏造和屈打成招,对于反恐事业毫无帮助。


强化审讯计划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在911事件之后采用的一套拷打审讯被拘留者的程序。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对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恐怖分子展开追捕行动。但是,抓住的恐怖分子及嫌犯应该如何处理,成了一个问题。包括司法部律师John Yoo在内的诸多官员认为应当将恐怖嫌犯置于日内瓦公约的保护范围之外,将他们囚禁于特殊的监狱而非一般的战俘营。为了避免本土法律的约束,美国开始在海外建立秘密“黑监狱”,包括著名的关塔那摩监狱、巴格拉姆监狱以及阿布格莱布监狱。对于审讯犯人,美国早有准备。早在2001年11月,尚未抓捕任何重要嫌犯并展开审讯前,美国中情局法律顾问就提出,为了避免其他更重大的、物理上的伤害,从肉体和精神上对囚犯进行折磨是必要的手段。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对犯人造成肢体上的严重伤害,强化审讯融入了更多的心理摧残手段,逼供手法包括长期施压、蒙头、长期以巨大的噪音影响睡眠、断水断粮、水刑、寒冻、关押在小棺材盒子中等,甚至包括强奸、性虐待或在嫌犯面前强奸其家人子女等极端暴力行为。



2002年3月,CIA首次在一个名叫Abu Zubaydah的拘留犯身上使用强化审讯计划。据调查,Zubaydah共遭受了至少83次水刑,整个审讯过程被录像记录。2002年11月,一个名叫Gul Rahman的拘留犯在审讯过程中身亡。直到2003年1月,在拷问了40多名拘留犯之后,CIA才为强化审讯设定了正式的操作策略。2004年,一名CIA检查员完成了对强化审讯计划合法性的报告。报告指出,强化审讯计划有多处违反了美国司法部的方针,并对该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出质疑。此时,中情局局长Tenet才下达了暂停该计划的临时命令。截止此时,已有至少113人被拘留,而在暂停计划发布后,共有6人受到拘捕和刑讯。计划暂停后,对强化审讯计划的深入调查也开始展开。2005年11月,华盛顿邮报向公众披露了秘密监狱的存在,引起哗然。根据参议院此次发布的报告,强化审讯计划在2008年4月终于结束,此后再无拘者受刑。


Dick-Cheney-➠-CIA-Torture-Report-Full-of-Crap


强化审讯计划遭到披露后,其合法性和美国高层领导团队的知情与否,成了舆论热点之一。虽然美国参议院在报告中指出,CIA官员向时任总统的小布什及国会隐瞒真相,导致暴力刑讯持续发生,但CIA发言人在10日表示,在反恐战争时期对恐怖嫌犯进行刑讯获得了白宫的批准,时任总统小布什、副总统切尼、国务卿赖斯等人对此完全知情。他同时强调,CIA通过刑讯获得了许多可靠情报,不仅挫败了多起恐怖袭击,也帮助情报部门搜索到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下落。


事实上,美国白宫早就清楚CIA的强化审讯计划。911事件发生后不久,时任总统小布什就给予CIA逮捕、拘留和处死全球范围内基地组织成员的权利。2002年2月,小布什再次为CIA的刑讯计划提供便利,在其签署的一项行政命令中,小布什指出,日内瓦公约所规定的“禁止残害、虐待和酷刑”,不适用于基地组织或塔利班俘虏。有消息透露,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曾在2002年7月口头允许了CIA对Zubaydah的水刑,但是赖斯事后对此持否认态度。同年8月,在CIA已经对部分拘留者施行虐待后,美国司法部法律顾问负责人Jay S.Bybee发布一份文件给CIA,授权其使用严刑逼供的手段。在此之后,小布什及美国司法部多次向CIA授意支持强化审讯计划,直到2007年7月,小布什再次发布行政命令,允许CIA使用一些已经被禁止的军事审讯手段,但是司法部决定不再违反日内瓦合约所限制的审讯合法程度。


部分CIA强化刑讯手段


冰水治愈(Ice-Water Cure)


将犯人用塑料布包裹后放置在地上,将几桶冰水倒在犯人身上,以塑料布保证犯人被冰水包裹浸润数分钟。犯人往往会被冷冻至昏迷。这一刑罚技术在上世纪30年代的苏联偶尔出现,在法西斯西班牙统治下更常见。英国和法国在二战期间也曾多次使用这一刑罚手段。


冷冻单元格(Cold Cell)


将赤身裸体的犯人绑在白色的房间床上长达数周,以空调持续制冷。这一刑讯手段在上世纪60年代被广泛使用。


水刑(Water-boarding)


审讯者将犯人被放置在木板上,保持其脚比头高的姿势,用毛巾盖住犯人脸部,再将水倒在其脸上。这种刑讯方式会令犯人产生快要窒息和溺毙的感觉,对犯人的精神是极大的刺激。如果水中加入辣椒粉等刺激性物品,会对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更大伤害。这一古老的刑罚技术在17世纪由东印度群岛的荷兰殖民者发明。


小棺材(Sweatboxes或Coubarils)


将犯人困在狭小的箱子中,使犯人被迫曲蹲,对腿部、腹部、头颈和背部造成压力。箱子通常为金属质地,容易在箱中形成极冷或极热的环境。这种刑罚在法国殖民新几内亚时期经常使用。


高袖套(High Cuffing)


将犯人双手铐住,站在地上,而双臂吊至超过头顶的高度。这一做法虽然比完全悬挂犯人所造成的伤害要小,但是会给犯人带来长期的拉伤和永久性的伤害。这是美洲早期处理奴隶的传统方法。


谈人权 拼政坛 美国上下两种声音


torture-cia-videoSixteenByNine540-v2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


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此次披露的CIA强化审讯计划,主要由民主党成员完成,内容包括了共和党成员的反驳。虽然引起了全球舆论乃至美国国内的抨击,但是小布什政府主要成员并未表现出任何歉意。在12月7日的CNN专访中,时任共和党总统小布什表示,对参与刑讯的CIA工作人员表示支持,称无论报告如何描述,都不能否认CIA工作者对国家的贡献。时任美国共和党副总统的切尼在2010年时曾表示自己是“强化审讯计划的坚定支持者”,此次他依旧指出,强化审讯计划为美国最终找到本拉登提供了重要讯息。而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的语气较为迂回,她反复强调CIA“没有折磨过任何人”,并声称刑讯手段是“不虐待的”和“合法的”。参议院的报告公布后,YouGov网站所做的民调也显示,大部分共和党支持者对CIA的刑讯逼供手段表示认可。


02153979


 

马希尔阿拉尔

 

现任的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对这份披露报告表示欢迎,并在电视采访中强调强化审讯有违美国的价值观,并表示将确保美国不会再使用此类手段。但是在一份书面声明中,奥巴马也表示应对CIA成员的爱国行为进行表扬。前后两任政府对待强化审讯计划的态度,都不能解决美国在此人权问题上所处的尴尬境地。


参议院在此时披露强化审讯计划,也与美国的政治局面有很大关系。11月4日的美国中期选举后,共和党从民主党手中夺得参议院控制权,并且保持在众议院中的多数党地位。虽然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依旧在国会拥有否决权,但两党之间形成的均衡力量更容易导致政治僵局和议案扯皮。《洛杉矶时报》报道称,民主党国会议员急需通过公布CIA在小布什政府期间的“残酷刑罚”来打击共和党。时任共和党副总统切尼也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中的民主党议员在此时公布报告,另有其因。可见,强化审讯计划的公布,远非只有美国对人权问题的自我调查和检讨,还是两大党派之间互相攻击的政治武器。


1poll      poll2


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结果


不仅美国两大党派对于CIA强化审讯计划持不同态度,美国民间对于这一计划也褒贬不一。美国一个调查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12月11日至14日之间,对1001名成年美国人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51%的受访者认为CIA使用的刑讯手段合理,20%的受访者表示不发表意见,而仅有29%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虐待恐怖嫌疑犯。虽然参议院的报告指出,刑讯并未给反恐战争提供可靠情报,但是仍旧有56%的受访者相信酷刑为情报部门提供了情报,有效阻止了恐怖袭击,而仅有28%的人认为酷刑无用。在受访者中,有三分之二的共和党支持者认可刑讯,而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民主党支持者认可刑讯手段。此外,调查结果显示,白人比有色族裔更容易接受和认可刑讯手段,年长者比年轻人更认可刑讯,而男性对CIA的支持比例也超过女性。这项调查显示,虽然在年龄、族裔、党派和性别上有所差异,但美国社会大部分人群对于强化刑讯计划和其对保卫国土安全的作用仍旧持认可态度。这份调查也指出,美国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兴趣并不大,仅有2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跟进了相关新闻,而更多的受访者则对美国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警察击毙无辜黑人事件持密切关注。可见,针对CIA强化审讯计划的揭露报告的政治意义大过社会意义,对美国民众而言更是如同炒冷饭。


CIA虐囚历史


上世纪50年代


CIA建立MKUltra项目,通过物理拷打、催眠及药品等方式获得情报。执行这一计划的Richard Helms,在1966年成为CIA负责人。


1963年


CIA将多年的刑讯经验,整理成手册《Kubark counterintelligence interrogation》,讲解各种暴力刑训手段。


1973年


Richard Helms卸任,相关档案被销毁。


上世纪80年代


CIA继续在南美等地从事秘密刑讯,并在1988年向参议院的情报委员会做过一次非公开报告。这一时期,CIA的刑讯手册为《The Human Resource Exploitation Training Manual》,宣传以催眠等精神控制方式来折磨犯人,而非简单的暴力逼供。


2002年


美国司法部允许CIA使用“高级”刑讯方法。CIA利用包括水刑在内的多种手段对一些恐怖主义嫌犯进行审讯。


2005年


CIA销毁了92盘相关的刑讯录像。


2008年


小布什否决了国会关于禁止使用“高级”刑讯手段的议案。


2009年


奥巴马上任后,禁用“高级”刑讯手段,司法部和参议院开始对CIA进行调查。


加籍男子遭刑讯 本国政府难逃其咎


虽然参议院披露的这份调查报告并未引起大多数美国民众的兴趣,但却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对美国的连环抨击,与之一衣带水的加拿大也逃脱不了干系。美参议院的报告一出,加拿大政府在911事件之后是否曾给美国提供协助甚至与之合作,就成了本国媒体和民众关注的话题。虽然总理哈珀表示,刑讯逼供是美国的问题,加拿大没有参与,本国在与美国的情报关系中也没有扮演任何不当角色,但是多位情报安全分析家认为,加拿大即使没有实际参与刑讯,但其与CIA共享的情报导致了多位加拿大人惨遭CIA刑讯逼供,加拿大籍叙利亚青年马希尔‧阿拉尔就是一个著名的案例。


Ccrmedia-MaherArarAndMariaLaHoodOnDemocracyNowSupremeCourtTortu296

 

马希尔 阿拉尔


1987年,17岁的马希尔‧阿拉尔随家人从叙利亚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并在1991年成为了加国公民。1997年,阿拉尔举家迁往渥太华。在给房东的“紧急联系人名单”,他写下了“阿卜杜拉‧阿尔马奇(Abdullha Almalki)”的名字。阿卜杜拉与阿拉尔一样,出生在叙利亚,并在1987年随父母来到加拿大,拥有电子工程学的背景。移民到加拿大那年,阿卜杜拉刚刚16岁。正是“阿卜杜拉”这个名字,在后来给阿拉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祸。1999年,阿拉尔再度搬家至美国波士顿的MathWorks公司工作,频繁往来于加拿大和美国之间。2001年,阿拉尔回到渥太华,继续从事电讯工程师的工作。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展开了对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打击,包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美国盟国也进入紧急状态。9月22日,在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的主持下,皇家骑警多伦多“O-分部”成立了一个“加拿大O-计划”,负责处理国家安全调查事务。同年10月,安大略皇家骑警的A-分部建议与O-分部合作调查一个名叫阿卜杜拉‧阿尔马奇的渥太华男子。于是,两个分部成立了“加拿大A-O计划”,并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及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密切合作。加拿大方面的调查团队除了CSIS之外,还包括魁北克警察、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加拿大海关与税务总署,同时获得加拿大司法部律师的协助。可以说,在911事件之后,加拿大与美国全力合作,调动力量加强对恐怖分子的追查和监控。但是随后的阿拉尔事件显示,加拿大方面与FBI和CIA缺乏明确的信息分享方式和原则。


2001年10月12日,搬回渥太华的阿拉尔在当地一家阿拉伯餐厅与阿卜杜拉碰面交谈。他们的这场碰面,完全在“A-O计划”的监视中。据调查,阿卜杜拉与出生在埃及的加拿大人艾哈迈德‧海德尔(Ahmed Khadr)关系密切,而后者据称是本拉登身边的资深协助者之一。由于此次会面,阿拉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警方“感兴趣”的人物。


2002年9月26日,前往突尼斯与家人度假的阿拉尔在回蒙特利尔时途经纽约,遭到了美国移民归化局(INS)的扣留,因为他的名字已被列入恐怖嫌疑犯的名单。美国移民归化局此举根据的是加拿大RCMP所提供的调查讯息。在拘留过程中,美国官员拒绝了阿拉尔寻找律师的请求,理由是他不是美国公民。由于意识到自己将被美国驱逐出境,他请求当局将他遣返回加拿大,因为在当时,叙利亚政府已经因其残酷对待拘留者的行径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和抗议,但是在美国发动“反恐战争”期间,叙利亚依旧与美国展开密切合作,对嫌疑犯进行审讯,并获得了美国的认可。


就这样,美国方面没有对阿拉尔启动调查和指控程序,也没有将他遣返回加拿大,而是给他带上手铐和脚链,在便衣官员的押送下前往华盛顿,在意大利罗马短暂停留后,降落在约旦首都安曼。在飞行过程中,阿拉尔通过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了解到对方来自“Special Removal Unit”,并计划将他带到叙利亚。由于曾经听其父母说过叙利亚警方的野蛮行径,阿拉尔哀求机组人员不要把他送去那里受折磨。但是机组人员没有给予正面回复,反而邀请他观看机上的间谍惊悚片,借此加重他的恐惧心情。


飞机降落在约旦后约十几个小时,阿拉尔被一辆面包车押送至叙利亚当地一所监狱。审讯人员对阿拉尔进行了整整一天的审讯之后,开始殴打他。根据阿拉尔事后的叙述,审讯人员以两英寸宽的电缆反复抽打阿拉尔的双手,将他关在一个大约三英尺宽六英尺长的小黑屋中与老鼠为伴,并经常殴打她。透过牢房的墙壁,他也能听到其他犯人被殴打虐待时的惨叫声。为了不再遭受拷打,阿拉尔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声称自己参加了阿富汗的基地组织训练营。“我愿意做一切来换取他们停止殴打我”,阿拉尔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与此同时,阿拉尔的妻子也在加拿大奔走求助,争取丈夫的获释。2003年10月,在拘捕刑讯阿拉尔一年之后,叙利亚方面宣布他们没有找到阿拉尔与恐怖组织的确凿关联,但是他们也否认曾对阿拉尔进行刑讯。10月5日,叙利亚释放了阿拉尔。


事件遭到披露后,加拿大和美国的相关部门都受到了舆论的追问和谴责。2004年9月皇家骑警总警司Brian Garvie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其报告指出,皇家骑警在阿拉尔事件中多有不当举措。例如,皇家骑警在没有限制性条款的情况下,就将有关阿拉尔的敏感信息提供给美国当局;皇家骑警联络官有可能在得知美国将阿拉尔送往叙利亚的计划后,并未向上司报告。2006年,加拿大调查委员会出具了一份最终报告表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加拿大调查官事先知道并默许美国将阿拉尔遣送回叙利亚的计划,但加拿大方面提供的不准确讯息成为美国怀疑和调查阿拉尔的关键原因。


随着调查的推进,阿拉尔终于等来了加拿大政府的道歉。2007年1月26日,在阿拉尔的律师与加拿大政府进行了数月的谈判后,总理哈珀代表加拿大政府向阿拉尔发表了正式道歉,并向其赔偿一千零五十万加币的赔偿金及一百万加币的诉讼费。阿拉尔接受了道歉,但是令他感到遗憾的事,在事件中应当负责的加国官员却并未受到应有的处分,仅有皇家骑警专员Giuliano Zaccardelli引咎辞职。


Special Removal Unit的空中专机


在2001年10月之后,一架尾号N379P的湾流V-Jet频繁出现在一些受禁飞限制的机场,例如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奇、巴基斯坦、巴库、阿塞拜疆、巴格达、伊拉克和摩洛哥等地。


该飞机也经常降落在华盛顿特区外的杜勒斯国际机场、美军位于苏格兰的空军基地、塞浦路斯和法兰克福机场。曾有不少人目睹戴着头巾和锁链的人出入机舱。


这架飞机由一家名为Bayard Marketing的公司运营,总部位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记录,该公司的运营官是一个名叫Leonard Bayard的人。但是没有任何关于此人的联络方式,也没有任何公开记录,包括居住地址、电话号码。事实上,Bayard Marketing是一个虚构的公司,Leonard Bayard也是一个虚构人物,这些都是CIA为了隐瞒其“Special Removal Unit”计划而制造的表像。


在2001年的911袭击事件后,CIA多次拘捕疑似恐怖分子,并以此专机将他们送往外国政府,动用在美国被禁止的非法审讯手段,对嫌犯进行刑讯,甚至将他们杀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特朗普想从BC省“抢”水 解决加州干旱! 专家听完笑了

加拿大 昨天 23:24

紧急掉头! 波音客机高空突故障 乘客集体流血! “耳朵剧痛像被捅”

美国 昨天 23:24

BC美女被打到快毁容 路怒司机尾随扔咖啡 抄棒球棍猛砸!

加拿大 昨天 23:24

近500死伤! 第二波电子设备爆炸 对讲机太阳能也炸了! 炸弹藏电池引爆人群?!

国际 昨天 23:23

《淬火》透露的解放军关键信息,台湾尤其盯上这点

军事 昨天 22:35

意大利传奇球星斯基拉奇去世!曾获世界杯金球+金靴

体育 昨天 22:30

加拿大超20万留学生面临驱逐!移民时代即将终结

加拿大 昨天 22:30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