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教育 查看内容

走出国际教育认识的误区

加新网CACnews.ca| 2013-9-2 12:51 |来自: 搜狐教育 分享新闻:

——访北京爱迪(国际)学校校长连虓

  一个寒风凛冽的下午,我来到北京爱迪国际学校,中国唯一一所全英文讲授完全与国际接轨的澳大利亚同步课程、文凭和学位广受国际认可的中外合作学校。全欧式的建筑、被灰蒙蒙的雾气笼罩的湖面、在寒风的抚摸下摇曳的树枝、不同肤色学生的笑脸,让这个校园俨然像一个远离纷扰的世外桃源。

  一所优质的学校到底要给这个时代的教育带来什么样的转变:是完复制附于现行教育,挤入应试争锋的浪潮中,走以题山课海靠时间的堆砌换取高分数的老路?还是开辟一条以学生的生动活泼、健康发展计,弥补主流教育缺憾的新途?这摆在国际学校领头人面前的不仅是勇气和智慧,更重要的是责任。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北京爱迪学校,在接待室我见到了学校的连虓校长,一位和蔼可亲的教育工作者。

  "国际教育不是为名校输送人才,而是把学生推向世界主流平台上去。"

  "你所认识的国际教育是什么样的?"

  热情的握手简单的寒暄之后,连校长一边递给我毛巾示意我掸掉身上的雪花一边问我。

  当我告诉他我所理解的国际教育是为牛津剑桥这样的世界名校输送优秀学生,说直白点就是国际应试的时候,他的神情严峻起来似乎还隐含着一种焦虑。这是一位资深的教育的工作者谈论起本职工作时特有的一种严谨和责任的神情。

  "很多人都对国际教育有着误区,对我们这种国际学校办学宗旨的理解还不全面。"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国际教育不是指美国的、澳洲、的英国的、西方的教育,中国教育好的东西也是国际教育的一部分。既然是国际的教育就应该是在国际社会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认同的情况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体系、授课方式、授课平台等。民族可以不同,信仰可以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但是世界还有其共享的一部分价值观,比如民主、博爱、平等、自由等,国际教育就是在这些共享价值观的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教育是世界的,这才真正是国际教育的概念,国际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是把学生推向世界主流平台上去。"

  西方大学评判一个教育机构有以下几点准则:教育是否存在着一个标准?制定这样的标准的依据是什么?这个标准跟世界的主流文化是否相符合?制定这个标准的人是什么样的组成(学历、经验和价值观)?是否存在着一种监督机制来监控标准的实施?。这些年来,爱迪学校设立的专门的学术和质量委员会一直在坚持带领学校做一些事来争取西方大学的认同,在爱迪校长说了不算,而是由学校的学术和质量委员会说了算。爱迪通过多年多层次与国际大学相互间的考察交流,使国际大学知道爱迪是怎样培养学生的,他们知道爱迪培养的学生具备怎样的特质,他们相信了爱迪的办学理念是跟自己相同的,最终使爱迪真正得到了国外的认可。除此之外,爱迪的学术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了生源的纯正,使得爱迪在国际合作中赢得了话语权。

  "在输送给对方大学的学分转化中、升级中、审核中,爱迪的学生具有绝大的权力,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挑学校而不是学校挑学生的优势。可以绕过很多复杂的考试,就能直升世界名校。"连校长自豪地说。

  "国际教育不是主流教育,是主流教育的补充。"

  在连校长看来,中国教育的核心是拥护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定团结、建设小康社会,而国际教育更强调独立的精神独立的思想。这两种教育模式都好,但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具有的精神和气质会有差异。中国的教育体制每年培养出来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从中国现在的发展来看更是必须的,毕竟这十年航母出来了、GDP排世界第二、航天也上天了,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我们仍缺少国际级的世界级的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重量级人才。这就需要另一种教育模式来补充。国际教育绝不应该因循应试教育的模式,而应该走一条汲取了中西方教育精粹的教育之路。所以主流教育和国际流教育、公立学校与国际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分工的不同,教育侧重点的不同,是应该有所差异的,即不是碰撞也不是跟随。"

  从事教育行业多年来,连校长一直主张做教育的人要知道自己的角色,只有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比如说公立学校有自己的角色,作为基础教育,他们培养出一批符合我们国家本土需要的人才,每年都在解决教育的公平问题和不断满足我国公民享受教育的权利的问题,就是把自己的角色做好了。但现行基础教育的缺憾也是不容忽视的,高考体制一分定乾坤、学生的发展空间不足、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大等都是面临的难题,我们学校的责任就是去解决现在社会、教育体制中这样一些缺憾的问题,给那些缺乏教育资源、不适应应试教育的优秀学生一个机会,解决那些孩子没能在高考中胜出,但是仍然能成为人才的问题。我国每年的落榜生有40%左右,400多万,而爱迪的2600多名学生中百分之30%左右都是中国教育体制中的落榜学生,解决好了这个学生群体的成功问题,给他们提供一个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重新胜出,走在人才群体的前沿。我觉得就是很好地应该承担起了的社会的责任。习总书记讲:"空谈误国",我们有责任将优秀学生输送到哈佛、剑桥这样的学校中去,爱迪每年都有这样的学生,这也是我们的责任,但那毕竟是少数,千万不能诱导家长误以为每个人都能上哈佛,或者上了这样的学校就是人才了,上世界名校就是国际教育。我看到有些学校就是在把一种应试照搬到了国际教育的应试中去。前几天中央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的题目:"揭开高中国际班美丽的面纱"给社会大众一个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国际学校抓住了教育的核心,才能才能有稳定的发展,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说到最后几个字的时候,连校长一边说一边用四个手指在办公桌上敲了敲。

  "国际教育是不是暴利的赚钱工具?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在国内存在这样的看法,一谈到国际教育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到高昂的学费、暴利和一般家庭都负担不起的出国费用,因此国际教育一直被戏称为贵族教育。

  "其实这是一种不准确的看法。"连校长似乎开朗了起来,看来这是一个很犀利的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赚钱,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你享受这种教育,你就要为之付出相应费用。其实人们最关注的还是我付出高额的费用后,能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从硬件、管理、服务等各方面讲,国际学校包含了它应有的价值,它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就拿爱迪来说,她的收费标准是建立提供给学生优良的设施和强大的软实力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既然人们选择了这种教育,就应该充分地享受优质资源和服务,而不是去想别人应该赚多少钱或赚不赚钱。因为,毕竟这是在法律允许范畴之内,你自愿选择的结果。(人们千万不要说奔驰的价格比公共汽车贵,因你享受的权利和内容不一样)

  其实一个教育机构能够盈利是家长和学生最大的福祉,因为,良好的经济运转是家长和孩子最大的安全保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的机构如果发生财政荒才是对家长和孩子最大的损失。好比你办企业,如果企业一直在亏损,它的质量、它的服务能有保证么?国际学校只有在盈利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更好地做长期发展。

  但是,毕竟教育机构要以提供教育为前提,而不是经济效益,所以,教育机构的盈利应该大部分投入到教育中去,不断改善设施、提高软件条件,提供给"消费者"最优质的服务和教育,而不是揣了自家腰包。对于教育机构当自身利益同社会利益,教育和盈利发生冲突时,应该以维护社会利益,维护教育本性为第一选择,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品行和要求。

  人们要有发展的眼光,胜败优劣,大浪淘沙,如果教育机构只是追求效益,其毕竟会被淘汰。随着行业和社会的发展,价值规律的作用,价格和价值会平衡到一个合理的位置。最终成为大众都能享受的资源。其实这种平衡其实本身就存在着,只不过不同阶段体现的情形不一样,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差异的存在确实也给公益教育提出了要求,要求其改善设施、改善思维方式,推动改革。使中国教育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

  "国际教育才是民办学校的根本出路。"

  民办学校在中国一直都是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这跟高考指挥棒有很大的关系。"民办学校走过了非常艰苦、信誉危机的阶段,这是因为民办学校从开始创办时定位的方向不清晰有关。跟公办学校争夺生源、教育资源、进行高考分数的大比拼都是无形中把自己处于了竞争的弱势的境地。民办学校的存在就是一种补充、一种差异,给另外一些人一次适合他们发展的机会,是这个群体的人能够将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但如果把这些人拉到中国高考的考场上去不占优势。所以民办学校最根本的出路是国际化。现在进入了民办学校发展的新阶段,他们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把学生带入一种新的教育体制、带向国际化的教育之路。"

  "您说现在民办学校要好一点……"

  连校长欣慰地说:"它起码找到了方向。"

  "干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方向,民办学校如果想跟公立学校争夺生源、争夺高考的成功率,那根本是把自己往失败的路上去引导。公立学校是高考的祖师爷,其坚如磐石,我们可以学习公立学校好的东西,但不可以去复制,有一天民办学校靠公立学校很近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变得价值尽失。离得越远、差异越大,就越有生存价值。"

  说起这篇文章的题目,国际学校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每一周都会有专业的文章去解析国际教育的核心,让家长耳聪目明去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盲目跟风或是被美丽的图画所误导,这就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

  最后连校长给记者展示了一份爱迪高二学生制作火箭全经过的作业,"这份作业包括做火箭的工具、调研的情况、制作的情况、最后做一个报告,报告里要求有证据、观点、论证和将所学的知识形成联系在一起。做作业的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求知的过程,一边做实验一边写报告。正是这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去施展才华、个性的教育机制使学生能真正走向国际化。"

  "国际教育的当家人真正了解国际教育、走出国际教育的认识误区,民办学校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连校长坚定地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并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侵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news@cacnews.ca

64

最新评论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