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天,放映了 153 天的哪吒终于下映了。 成绩斐然,累计票房 154.46 亿。 说实话,分个小数点后面的零头给我,我都美翻了。
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中国影史观影人次冠军、全球影史票房榜第 5 位、全球影史动画片票房榜冠军等等。 即便已经长跑了小半年了,但下播之后,不少影迷还是依依不舍。 有不少人特地跨越一千公里,跑去看哪吒的告别会。 不过,在一片祥和的庆祝声中。
原因是他在上海电影节上,说了一段话。 “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最不合理、最不公平的票房分账的问题。” “ 我们的片方只能拿到 100 元票房中的 38-39元,而去掉发行等成本之后 ,投资方和制作方拿到大概 33 元。” 打开猫眼电影专业版看了一眼,差评君发现确实和王长田说的一样。 《 哪吒2之魔童降世 》的累计票房是 154.46 亿元。但实际上,到片方手上只有 55.02 亿元,换算过来只拿到了票房里的 35.6 %,三成多一点。
和上架个软件不同,一部电影的票房一落袋,就得被剥成好几份。 首先就要先交一笔国家电影专项资金( 5% )和特别营业税( 3.3% )。扣除了这部分需要上交的费用后,剩下的 139.77 亿才是可以拿来分的钱,咱们叫分账票房。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小费用,比如 1%-3% 的中数代理费。 制作方拿到这笔钱之后,发行方一般又得从这 43% 里分出一部分的发行代理费。所以七七八八算下来,片方的分成就被砍得不到 40% 了。 看起来,制片方们自己花钱做了电影,还得宣发造势,结果忙活半天,连票房一半都拿不到。反而是电影院,看着啥事也不干,上上片子就躺赚了。
在北美市场,一般情况下票房好的电影拿大头的都是片方,比例在 60% 上下。欧洲大致在 55%-65%,韩国和印度也有 60%左右。 所以,院线和片方的争斗从世纪初就开始了,基本就是隔几年就吵一次。 比较出名的是 2012 年的一场战役,当时人们戏称为" 五大金刚对抗十三太保 "。 那年贺岁档前,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光线五家电影制作发行公司联合发布了一个通知。 要求自《一九四二》、《一代宗师》等 9 部贺岁片起,跟院线的分账比例由 43% 上涨到 45%。 院线们当然不肯了,组成防守联盟,联合拒播。当时如果没谈拢,那年大家就没春节档看了。
和当时的架势相比,现在王长田轻描淡写几句话,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但网友们的态度,却似乎和当年不一样了。 曾经大家还只是围观看看热闹,最多担心春节嗑瓜子的时候,没片看了。可现在,大部分网友却都不站光线传媒这边。
有钱人,别再刺激我们穷人了。这话别人能说,就你光线传媒不能说。 而另一边则是觉得,在现在提这事,基本不可能实现。 这里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影院投资和经营者们。 一家影院的投资人老蒋和我说,他们的日子才真的不好过。 北美影院虽然看着分成少,但他们主要都是抢区域性的独家放映权。
那么分成比例虽然低,可实际底下影院反而是赚得更多了。 而且,北美的影院们不是单单指望票房过活。
当地观众的消费能力也高,看球赛看电影都乐意多花点钱,不计较溢价。 所以像加拿大的 Cineplex、AMC 院线的食品都占总收入的 30%-40%。
老蒋的影院起码做到每个月 70-80 万才能保本,现在却只有 40 万,甚至有时候 20-30 万。他还算上海前 100 的影院,其他更是吊着一口气在亏损硬撑。 2015 年他一年能卖出 1500 万的票房,现在已经几乎腰斩。映前广告也从 90 万缩水到现在的几万。 现在手下人砍得不能再砍了,新开的一家影院,只有 2 个值班经理,2 个员工, 2 个保洁。 老蒋说,有一些影院就会铤而走险—— 比如偷票房。 票务系统是直接国家监管的,有些影院就通过售卖手写票,或者是像在抖音上,卖票和食物绑定的套餐,把票计入卖品收入,来躲避分账。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很难轻松地说出一句: 我们应该提高一下制片方的分账比例了。 因为现在似乎都不是一个讨论蛋糕该怎么分的时刻。而是这块蛋糕实在太小,不管咋切大家都吃不饱。
电影市场票房还在缩水,根据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4 年的总票房 425.02 亿,比 2023 年下降了 22%。 走到这一步,似乎这个问题就是完全无解的了? 微博 CEO 王高飞也说,再这么下去,其实谁都活不下去。要么就是咬咬牙,淘汰掉电影院。 电影院的淘汰,其实在所难免,或者说是正在进行时。但余下的人,其实也可以找到别的路子。 像制片方可以尝试 IP 的衍生品。北美等地电影的衍生品发达的可以占到一部影片 70% 的收入。
影院也可以接点别的活,别让资源空转。 去年有一个路子已经冒出了一点苗头。当时巴黎奥运会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是在电影院里看的。 老蒋说,现在还只有中数发行这些头部手里有转播权,如果能放出更多的直播权限,影院看赛事直播会有不少机会。 票房的划分上,虽然不能直接硬砍下哪边的胳膊,但大家分钱的时候可以更灵活。 电影上线的前期,可以调高片方的分成,让片方尽快地收回制作成本。 过了宣发期之后,片方这边就没啥更多的成本了。与之相反,后期观影人数下降,影院为了维持场次承担的成本压力就越高。那么,就应该承担成本更多的一方,拿到更多回报。
哪怕不动影院的分成,也是有办法让大家稍微松松气。 此前 2023 年 5 月到 10 月这两个暑期档和国庆档的电影,国家就减免了电影专项资金的征收。 不少业内人士,最近都在呼吁说再降一下这 5% 的费用征收,帮大家度过眼下的难关。 尽管归根结底,大家心里也都明白,这样的政策减免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能解燃眉之急。内容行业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内容。 在老蒋看来,他觉得是早几年电影烂片太多,消耗光了观众的耐心。
又有些人说,是短剧之类的短平快的内容出现,导致大家已经不愿意静下来花 2 个小时听一个故事了。 但哪吒的出现,其实给了市场和资本一剂强心剂。 就是中国观众还是留给了影视行业最后一点耐心。大家还是愿意为了好片子,去电影院里一刷二刷,甚至是 66 刷。 只有当蛋糕大了,大家才不会为了尖尖上的草莓到底在谁碗里,而把餐桌掀了。 |
健康 6 小时前
娱乐 6 小时前
美国 6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