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华妇被邀发展关系 不介意大龄已婚 社交软件如Facebook或是微信的交友邀请功能,虽然提供跨国交友机会,却也让跨国诈骗集团有空隙可钻。 一名住在本地的华裔妇女曾经对这些陌生的交友邀请感到好奇,与自称是住英国曼彻斯特(Manchester)的陌生男子交谈,才开始交谈不久,陌生男子即询问她「是否有兴趣发展新关系」,妇女马上警觉认為对方即可能是骗财骗色的诈骗集团分子,所以二话不说将该陌生男子封锁并删除对话内容。 该妇女说,透过Facebook邀请她為友的陌生男子差不多都有共通点,都是「白人」,有很好的工作,学歷不是哈佛或史丹福,就是剑桥大学毕业。他们有些在跨国公司任职高层,有些在大学任教,年龄约在45至55岁之间,所用的照片不是像明星那麼帅但也还算斯文,有点年纪,多数居住在英国或爱尔兰。 该名妇女表示,一般看到这种邀请,她都直接删去并向Facebook投诉他们可能是诈骗户口,但有一次由于发出邀请的陌生男子与她有共同朋友,于是鬆懈了防卫,想和那陌生男子交谈看看。 在接受朋友邀请后,陌生男子马上主动打招呼,说看到照片上的妇女很漂亮,想知道她几岁,她则告诉对方年龄很大,已婚,且有孩子等。 陌生男子表示并不介意和已婚女子交往,因此问她是否想发展新的关系,她直觉该人应该是报纸上常写的诈骗集团成员,所以马上取消该男子為友并加封锁,也进一步删除对话内容。 该名妇女说,平时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都不见得可以百分百信任,何况是从Facebook上突然跳出的不明身分男子?她说,下次她不敢再与陌生人有任何交谈了。 跨国网上情缘骗案 73受害港人学历高 几乎在同一时间,香港警方12月中也捣破一个跨国网上情缘骗案集团,主脑是36岁尼日利亚男子及46岁马来西亚女子,该集团最少涉及86宗骗案,诈骗金额高达6000多万港元,骗案是以英文进行。 该骗案有73宗受害人為香港人,多数女性,涉款多达5800港元,事主普遍有高学歷,会以电脑和英语沟通,单一事主最高损失金额高达910万港元。 该骗案集团主要以欧美或白种人的照片偽装身分,并假装是在东南亚国家工作的专业人士,包括工程师、跨国企业管理层及驻海外的军人等,并先在「网上起底」,了解诈骗目标女事主的喜好及个人资料,然后透过社交平台接触目标,继而透过即时聊天软件以英文与事主沟通。 骗徒若察觉女事主开始动了真感情,便以不同藉口诱骗事主匯款到特定马来西亚的傀儡户口,例如声称邮递巨额金钱遭扣押、缴付关税及生意周转不灵需金钱援助等。其中一次骗徒还称要寄装有结婚宝石的邮包给女事主,但遭到扣押,女事主急着匯钱是為了保住结婚信物。 香港警方统计,2014至2016年首10个月共录得181宗类似骗案,涉及被骗金额高达1.36亿港元。2016年首10个月,共录得90宗个案,比去年同期42宗上升逾倍,当中84名事主為女性(25至73岁),近半為白领,其中14%从事服务行业,6%為专业人士,其餘為退休人士及家庭主妇等。当中包括73岁退休男商人,因迷恋自称女军人的骗徒,先后匯款近百万港元给对方,其后怀疑受骗报警。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