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健康 查看内容

吃米饭得肺癌几率涨49%?!美国顶尖癌症中心这么说 中国人急了

加新网CACnews.ca| 2018-3-20 17:19 |来自: 加西周末

米饭是很多家庭最经常吃的一种家常食物,但它或许并不是最健康的。据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说,米饭这样的高升糖指数(GI)食品会令患肺癌的几率增加49%。

小编减肥的时候,听说了很多减肥方法,很多人说不吃淀粉就可以瘦。


现在淀粉不光发胖,居然还会致癌?


科学家们调查了最近新得肺癌的1905名患者,并且将他们和2413名健康人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示,在吃完了米饭,白面包,等等高GI的十五之后,血糖会快速上升。如果同时吃水果和蔬菜的话,就会降低一些风险。

首先,小编想科普一下GI到底是什么:


GI=(GlycemicIndex)“血糖生成指数”——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是人体进食后机体血糖生成的应答状况。GI越高,糖分消化吸收的速度就越快。


科研团队成员Xifeng Wu博士表示:"白米饭等食物增加肺癌的风险在以下几类人之中更明显:从不吸烟者、被诊断为扁平上皮癌的病患、以及接受教育低于12年者。"


科学家说,从未吸烟的人群中,吃的高GI多的,比吃低GI的人患肺癌的可能性要高2倍。


吸烟者,高GI的人,比低GI的人只高了31%。


吃高GI食物比较多的患者,比吃低GI的人多了92%的机率患鱗狀上皮癌。


在接受教育低于12年的人群中,吃高GI食物的人得肺癌的风险要比吃低GI食物的人高出77%。


在接受教育高于12年人群中,吃高GI(GI:升糖指数)食物的人得肺癌的风险要比吃低GI食物的人只高出33%。


小编快要被吓死了,爱吃香喷喷的白米饭而已,居然患癌几率就这么高于了其他人……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高GI的食物都有哪些:


中GI的食物

低GI的食物

综上所述,选择食物要综合考虑,最好是选择低Gl和低GL的食物。


当然,除了参考数值,还必须要考虑营养的均衡,营养素的比例及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中盐、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


论文第一作者Stephanie Melkonian(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博士)说:

.

We observed a 49 per cent increased risk of lung cancer amongsubjects with the highest daily GI compared to those with thelowest daily GI


我们的实验发现,吃高GI食物(白米饭白面包等等)的人得肺癌的风险比吃低GI食物的人高出49%。

科研人员推荐人们多吃蔬菜和水果,这样血糖不会过高,得癌症风险降低。


低GI的健康食物还有全麦面包、燕麦片和糙米等粗粮。


总之,就是以粗制代替精细食物。


在美国,每年有45,525人被诊断为肺部癌症, 35,371人因此死亡。


肺癌是美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得病人数是所有癌症中第二多的。


科研人员表示,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少喝酒、多多锻炼运动、少吃高GI食物都会有助于减少肺癌的风险。


对于白米饭等食物会增加肺癌的风险,网友们的反应空前一致:瞎扯淡吧!

在中国南方地区,白米饭更是上千年以来人们的主食。说白米饭致癌,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网友评论:


明显胡说八道!中国人特别是南方人数千年来都以米饭为主食,肺癌的发病率未见比西方人高!如此科研成果,明天可能又让你面粉也不要吃了,因为后者淀粉含量也很高!


自己蛋糕死甜还嫌米饭含糖


我认为美国的烤牛扒最好不要吃,都是烤的,致癌更厉害,你看美国的平均寿命就知道了。


不吃饭增加饿死的风险


专家说的话,可能有他自己的道理。不过实验本身也得看很多因素,比如试验品米本身品质如何,不然实验结论只是纸上谈兵,我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呼应增加进口美国牛肉,多吃牛肉为主食而做的报道。


据科学研究,凡是呼吸空气的人都会死,我建议大家都去戒呼吸


听专家的话,会增加各种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林忆莲消失7年露面了 含泪认遇人生挫折

娱乐 2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