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开挂的人生牛到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前阵子一个女舰长火爆了网络,在撒贝宁的简短介绍后,她说的一段金句频出的演讲博得现场满堂喝彩,有超过800万点赞。 有人让她放弃读研,给她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但她拒绝了,原因是—— “这个世上有两种价值观。一种价值观是: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自己身价百倍;另一种价值观,也就是我的价值观是: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 旁边的撒贝宁更是赞叹:学到了!学到了!以后年轻人再问我的价值观,我就用这一句。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晚的只是开始的勇气!” 她是中国海军史上的第一位女实习舰长——韦慧晓。34岁“高龄”入伍。 然而,她的人生经历,可不简单,有人说,这是一段开挂的人生。 1977年12月,韦慧晓出生在广西百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壮族姑娘。 本科在南京大学读大气科学,还曾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向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献花,被对方称赞道:“你是个很美的姑娘!” 从南大毕业后,韦慧晓进入了深圳华为公司成为高级行政白领,期间一度获得华为的“金牌个人”奖。 虽然已经取得了远超同龄人的事业成就,可她的内心仍然怀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工作4年后,她果断向单位辞职,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 读研前夕,有公司开出年薪百万的条件邀请她加入,可她却果断回应:“那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 读研期间,她的生活可谓精彩纷呈: 做学术,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列了一大页; 练体育,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定向越野竞赛; 学文艺,获得了选美比赛十佳; 当志愿者,成为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两度援藏的独特经历。 在林芝支教时,当地学生英语课的课时数被大幅压缩。为了帮孩子们赶上进度,韦慧晓向几名课任老师挨个“乞讨”时间,将自己的课时量骤增至林芝县中学教师里的第一。 “看着学生们一天天的对英语课产生兴趣,也逐渐掌握了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我真的非常高兴。” 除了取得成就的巨大喜悦,险象环生的困境也是驻藏常态。 在西藏地质调查大队担当志愿者期间,她曾在无人区多次遭遇陷车危险,在趟过齐胸深的河水时险些被激流卷走,在矿区的边缘考察时差点跌落陡崖…… 由于生死时刻未卜,她选择了一张汽车抛锚在无人区时的自拍作为自己的“遗照”:照片中,她嘴唇干裂、笑容依旧,眸子里倒映着西藏澄澈的天空,仿如湖水般湛蓝。 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跨越和精彩。 临近博士毕业,韦慧晓开始认真思索自己想走的路。 “经历了大学毕业、考研、工作、到西藏支教,直到2008年我才意识到,对于喜欢纪律、性格好强、无私无畏的我来说,军人才是最为适合的职业。” 了解到34周岁是博士应届生特招入伍的最后期限,韦慧晓紧紧抓住自己靠近那一抹迷彩的最后机会。她开始着手准备申请材料。 由于所学专业并不相干,年龄上又已失优势,很多人都嘲笑她是在痴人说梦。即便是唯一支持她并为她写下推荐信的博士导师,依然在她的推荐语里写着“推荐其到科研院所工作”。 2010年10月底,她给海军首长寄出一封自荐信,足足写了两百多页,表达想成为一名现役军人的愿望。“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而且也必将是我此生最值得自豪的历程。” 实际上,为了穿上军装,她在两年前就开始了有计划的体能训练。先是每天跑四五公里,一年后增加到10公里,“把运动当成和吃饭睡觉同等重要的事情来做”。 2011年10月,韦慧晓接到了来自部队的电话,得知对方即将对她展开考察。 那一刻,她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漫卷诗书喜欲狂”。 2012年1月,韦慧晓终于如愿穿上藏青色的作训服,戴上了“一道杠”的学员领章。 理想虽然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与一起参训的拥有两年以上军龄的其他学员不同,从未有过军旅经历的韦慧晓刚一进部队就闹了笑话: 晚点名的自我介绍时,她直接上台鞠了一躬,居然不知道要敬礼,登时看傻了众人。 还有一次,当升旗的哨音响起,舱面所有活动人员全部面向军旗立正站好,只有她“不知道他们为啥不动了”,仍然继续走下舷梯。没有遵守舰艇礼节的她因此被部门长点名通报。 出海又更难。 虽然那天风浪不大,可她却吐的特别厉害,“连胆汁吐都出来了。” 踉踉跄跄来到厕所,在洗漱台的镜子里看着脸色蜡黄、狼狈非常的自己,她不由在内心反问:“你还要当舰长吗?” 为了逾越年龄的障碍,她给自己创立了一套“天花板理论”:每天都把自己的极限往上再顶高一点,每天都要有所突破。 被调往郑州舰后,夜间巡查的舰值人员常常看到她的舱室在凌晨1点还透着灯光——她还在加班学习航海指挥课的内容。 而次日清晨五、六点钟,她又背着小包去练习游泳,分秒必争地弥补自身短板。 都说“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而韦慧晓是属于“对自己再狠一点”的那种 有人说,34岁才去赶末班车,早干吗去了? 韦慧晓回答说:“每个人对自己的认知都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每个人都很早就能够知道自己内心热爱的是什么,而我就是属于比较后知后觉型的。” 而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内心所属,它所展现出来的能量和动力将是无限的。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只后悔自己有什么事情想做但是没有做,但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做过什么事情。”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23岁就职华为,担任高级副总裁秘书; 27岁放弃百万年薪,以第一名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28岁去西藏支教,同年被环球洲际小姐大赛评入中国赛区十佳; 30岁成为博士;随后弃笔从戎, 34岁“高龄”开启军旅生涯,“感觉自己就是属于这里。”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选择,那么韦慧晓就是那个不断放弃坦途选择难路的人。 可也正因如此,她才得将自己还未过半的人生活出了别人三辈子的精彩。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的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人的一生很长,有的人22岁就毕业了,却等到五年后才找到好工作;有的人25岁就当上了CEO,却在50岁因病去世;也有人50岁才当上CEO,但最后活到了90岁。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转载请保留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