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战争的最前方,是千万在一线奋战的医护工作者,他们在拼刺刀,流血流泪,在后方,也有无数被波及,在寒冬里为生活坚持的人,大家都需要加油。 从武汉宣布疫情,到各地陆续启动一级响应,进入紧急状态,十几天过去了。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人数已经超过非典。 按照中央1月29日的判断,疫情仍处于扩散阶段,并且局部地区有迅速上升趋势,形势复杂严峻。 在疫情爆发的这些天,我深深地觉得: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是一场一次影响重大的黑天鹅事件。 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次始料未及,甚至于改变命运走向的大考验。 今天不说什么宏观大势、数据,只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说几个亲历见闻的例子吧。 当年“非典”,中国背房贷、车贷,高杠杆过日子的家庭远没有今天这么多。 这一次就不一样了,它直接让很多人见识到了寅吃卯粮的危害。 比如我家。 1、我的妹夫,在安徽合肥,只能拿底薪了。 他做的是婚庆摄影,一个月收入八九千,多干多得,少干少得。 2020年是婚庆大年,从正月初六开始,几乎每天都排满了,年前他买了新相机,剪片子的新电脑。 结果,疫情来了,当地启动了一级响应,取消一切群体性集会活动,包括婚庆。 婚礼推迟,婚宴取消,对我们来说,也不过就是少吃一次喜酒罢了。对他来说,压力却瞬间从天而降:因为没钱了! 他去年才买了房,又生了二胎。房贷每个月要还六千多,家庭日常开支也要三千多。 现在,一下子只有了两千块的底薪,现金流立即枯竭。 大年初一,他找我借了两万先备着。 2、钱我是借了,但我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好过。 我在苏南,复工推迟,收入暂时还没有影响。 我老婆就麻烦了。 她上班的公司是典型的小微企业。 二十来个人,给电瓶车做配件,连续两年亏损了。现在开工日期延迟,订单、招工也几乎全部暂停,老板已经暗示今年上半年要裁员关门了。 这也就意味着她即将面临失业。 以前,我负责房贷、孩子学费这些大头支出,她负责日常生活费。看样子,短期内,两个人养家要变成我一个人死撑了。 3、昨天和一个同事聊天,他老婆是做旅游业的,现在也直接停工在家。 他们原本计划今年买个车的,现在直接取消了。 因为她所在公司有没有工资发,后续会不会降薪,都还是未知数。 夫妻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多留点钱在手,安全感强些。 对他们的上下游,比如开民宿的,开旅游大巴的,做导游的,这场疫情都是一场大冲击。 中国有三万多家旅行社,大部分都是微利、薄利,看样子疫情过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缓过气了。 不过她很有信心,认为参考当年非典情况,这次疫情结束之后,旅游业压抑的需求会快速释放,现在熬过去就好了。 我们这样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出生的家庭,正值上有老下有小,住房医疗教育支出都不少,抗风险能力其实比较低。 这一次疫情,对我们敲了一个大警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太重要了。 一定要千方百计把负债降下来,多留现金,否则下一次遇到突发事件,就不一定能借到钱了。 在大量媒体没有关注到的地方,比如县城乡镇,有很多行业,开花店,做民宿、大棚采摘、小超市、小饭店,今年过得很难,正在寒风里煎熬。 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大都是一些起早摸黑,拖家带口的小老板、个体户,平时没什么生意,就指望春节行情赚一点的,结果疫情这只黑天鹅来了。 比如说: 1、每年春节,很多地方都会举办庙会、灯会活动。 那里有很多糖葫芦、炸串、牛丸之类小吃,打气枪、套圈圈的游戏。 我老丈人就有一个老熟人,夫妻两个人就是做烧烤的。 为了应对客流,今年春节前备了小万把块钱的货。现在要么送人了,要么眼睁睁地看着过期臭掉了。 这些人,大多也没什么一技之长,本小利薄,养家糊口。 被疫情冲击了,亏损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还算运气好的。 2、有一个叫“咸游动的咸鱼”的知乎网友,运气就差了。 春节前,他借了13.5万,买了充气城堡、太空穿梭游乐设备,准备在春节庙会期间开张。 本来计划初一干到十五,赚个三五万。但初一当天下午3点就被叫停了。 为了这次春节庙会,他把两个孩子都扔在姥姥家了,叫停之后,只能把设备扔场地里面,回老家了。 钱没赚到,还背上了债了。 3、我家门口的花店货进不来,也卖不掉,直接关门。 全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是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场。 那里每天交易的玫瑰,就有两百万到五百万枝,其他花卉草类也有几十万只。 现在呢?1月26日起,就直接关停了,开门时间未知。 看到一个逛花市的网友的留言,心里一酸。 4、留心观察一下,在城郊和乡镇,损失惨重的还有网吧、小旅馆、小饭店。 往年在县城里,大量返乡群体都会出来聚会、吃饭、唱歌,网吧五块涨到十块,上座率全满。 这些小门店一个春节的收入可能就占全年收入的五分之一。 现在,许多店里屯的水果、节礼也没销量了,要么直接关闭,要么断网,要么门可罗雀。 房租水电物业人工成本还在啊,每个月损失少则上万,大则几万块。 在一个和辖区小商户熟络的知乎基层民警眼里,这样的群体他们: 这样的一家网吧、一家宾馆可能是一家人的收入。我见过这些辛勤的小老板们,为了多住一个人或多开一台电脑,整宿整宿的守在柜台前。他们的孩子或父母经常在店里面帮忙,很多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三两个小菜的破桌子跟前。 如果冠状病毒时间超三个月,估计很多小网吧老板都撑不过这一波了! 当然,对上面这些人来说,疫情影响的可能是收入。 背点债务,咬咬牙,唱一句“心若在梦就在就可以从头再来”,也许就熬过去了。 对另一些人,那就不是钱的事,而是性命攸关了,明天能不能看到太阳,都难说了。 1、还在网上看到一个湖北孝感的事。 那是一座距离湖北武汉最近的城市,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誉。 当地有一个病人得的是肾癌,在北京的医院化疗了三次之后有了手术指征,约定在大年初九手术。 疫情来了,孝感封城了,所有的计划打乱。对癌症病人来说,手术指征错过了会直接影响病情发展。 再想一想,因为这场疫情,还有多少需要按周期化疗、放疗、肾透析、血液透析的病人,陷入手足无措之中。 2、我看到的最难过,也是根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群体:准备做试管婴儿的夫妻。 做试管婴儿,需要长时期的调整身体状态,促排卵、取卵、备孕,周期严密,万万不可打乱。 很多人筹了几万十几万的,从乡下小城跑到大城市里,定好了就在这几天取卵,现在也是未知了。又要等下一个轮回。 就算封路了,大巴停了,他们做高铁出来了,这一通折腾,也是筋疲力尽。 旅游、交通、酒店、培训,这些行业受到影响,大家都能明白。 再说一个我相对比较了解,但一般人不太熟悉的行业,马拉松。 最近十来年,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在中国呈井喷状态。 从每年的几十场,爆发式增长到了一千多场。如果算上其他各种名目的、没有备案的那些赛事,估计有两三千场。 这一千多场里,有大概三分之一,在浙江江苏广东,时间也大多集中在春季。 比如三月份的无锡、苏州等地都有各自的马拉松赛。每次参加都在两三万人左右。 现在,根据要求,无锡马拉松延期到下半年了,其他地方十有八九也要暂停。 这影响一般的跑步爱好者,事小,影响到当地的酒店、餐饮,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为赛事做服务的广告、公关、体育营销公司,就挺麻烦了。 那些参与赛事筹备的公司,很多其实都是三五个人的小团队,忙活一年就为了这一两场赛事。 我有两个朋友就是从事这一行的,现在也是一筹莫展。前期的几十万投入,基本上是收不回来了。 类似这样的影响,可以举出很多很多,波及面实在是太大了,还有准备考试出国的留学生、出门打工的、养殖户…… 如果说这次的疫情,是一场全民抗战。 那么在战争的最前方,是千万在一线奋战的医护工作者,他们在拼刺刀,在后方,是无数被波及,在寒冬里为生活坚持的人。 都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 他们不在武汉,也没有被感染,也不是医护群体,甚至于不是直接为防控工作出力者。 但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可能是你,可能是我。 几万几十万的家底,一次两次延期的考试,一条不能通畅的路,一支停业的通知,这些事,看起来也许不大,但实际上,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走向。 而一切都源头就在病毒。 最后,说一说这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有多大? 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宏观预测了。悲观的论调认为这场疫情会损失上万亿,压垮中国经济。 平实一点的认为,如果疫情能够得到控制,那对中国总体稳健的经济形势影响不大。 “在目前状态下,不可能造成局域性的经济崩溃,甚至经济危机等危言耸听的论调”。 我相信这个“总体影响不大”的判断,因为基于一个朴素的认识: 从疫情处置看,这十几天里,我从省城到农村,又在江浙沪一带转了一圈,我的直观感受是除了最初几天的慌乱之外,各地方政府展现出了超强的动员能力,老百姓同仇敌忾之心,远超我的想象。 战胜疫情,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其实上面提到很多行业,都是小微企业、个体户,属于很多人眼中的“非主流”行业,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 但实际上,这些小微企业、个体户他们和大型企业一样,都是中国经济的顶梁柱,他们贡献了中国五成以上的税收,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只要合法,就是养家糊口的行当,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都值得尊敬。 我相信,当年非典,中国采取了各种措施,对旅游、餐饮、交通等很多受到影响的行业都减免了税费,共渡难关。 这一次疫情影响这么大,相关的政策也一定会及时跟上。已经有很多人在呼吁了。 希望此事之后,中国经济的韧性,中国人的精气神,也会让世界再次震惊。我们没必要惊惶,也没必要恐惧。 悲观者获得掌声,乐观者赢得未来。 场还没有战胜的疫情,给我最大的启发,可能就是,深深地体会到: 唯有大环境稳定向上,个人的得失才有意义;唯有信息不被阻遏,才能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加油中国。 加油每一个防控疫情,在寒冬里坚持,为生活而打拼的普通人。
|
中国 5 小时前
温哥华 5 小时前
国际 5 小时前
国际 5 小时前
加拿大 5 小时前
地产 6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