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专家解读并没你想的那样悲观

加新网CACnews.ca| 2020-2-7 10:52 |来自: 侨报网 分享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仍然严峻,这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冲击?中国又该如何应对?《侨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国内多位知名经济学家。他们分析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中国可以应对疫情给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暂的

连日来,疫情对实体经济、金融市场的潜在冲击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国务院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夏斌告诉记者,短期内中国经济会受到一些影响,特别是服务行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外贸出口等,但负面影响时间不会太长,疫情控制住了就会消退。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分析,由于本次肺炎疫情在中国传统春节假期集中暴发,因此在短期内,受到肺炎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当属服务业,尤其是交通、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这将冲击第三产业的增速,也将冲击消费的增速,对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张明还看到,目前春节假期已经延长,并且各地有继续延长的可能性,假期长度是过去的春节假期长度的一倍以上,这将会影响制造业、房地产与基建领域的投资增速,也会影响出口行业的增速。

不过,张明认为,外界不要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冲击过度悲观,中国政府有很强的治理能力,也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可以应对疫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2020年上半年的GDP增速可能会下降0.2至0.5%,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部主任贾晋京告诉记者,除了跟日常生活相关的行业,其他行业的不会影响太大。而且民众宅在家里,产生的信息消费也或将是新的增长点。针对企业的资金链和供应链等问题,需要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加码”,减税降负,并提供流动性支持。

疫情不会“逆转”全球化

为了应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中国官方近日接连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从银保监会发通知表示对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到央行等五部门联合推出30条措施,再到央行累计投放流动性1.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央行同时还设立了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并实施优惠贷款利率,旨在增强对关键的医用、生活物资企业的金融支持,这一系列举措提振了市场信心。

在夏斌看来,中国政府在财政、银行、税收、交通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救助中小企业,而且这些政策规定都比较详细,相信会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最近有外媒借中国当前的疫情大做文章,炒作“全球化逆转”,声称这次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严重,使许多跨国公司要重新考虑全球产业链布局等等。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甚至表示,中国的疫情有助于美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回归美国,有助于美国制造业的振兴。

对此,贾晋京指出,中国不可能与世界经济“脱钩”,短期来看中国制造业会受延期复工而有所影响,外贸企业发货周期会有所延长,经济活动中会产生一些周期性延迟,但疫情并不会造成严重影响,更不会引发全球供应链恐慌。

贾晋京说,中国是全球供应链最全的国家之一,调配能力也很强,相信很快就能恢复。他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表示,90%的苹果手机都是在中国生产,受疫情影响可能会延迟发货,但把生产线转移到别的国家绝不可能,中国市场健全的上下游产业链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替代。

疫情促使中国经济加快“补短板”

即使没有这场疫情,中国经济也正在面临下行压力。夏斌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不过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也依然存在,如债务风险、经济转型、脱贫攻坚等,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他表示,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也没有变,还是很重,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中国经济仍然在稳增长、控风险、促改革之间寻求艰难平衡。

不过,“危”中也有“机”。夏斌看到,许多新产业、新机遇正在沿着现有的轨迹发展,互联网、服务、医药健康等产业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此外,通过这次疫情,大家对各个产业中的短板也都看得更清楚,中国经济补短板的速度将会加快。

贾晋京则表示,在疫情发生之前,中国民众的很多消费行为已经转移到互联网空间,并产生大量新的支出,比如知识付费、游戏等,疫情将进一步推动经济活动向网络空间转移。此外,疫情也会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发展,以物流行业为例,可大量安装智能化终端设施,如快递柜等,普及“无接触送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并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侵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news@cacnews.ca

64

最新评论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