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钟南山说: 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李文亮)是 中国的英雄,我也是。 想必 钟南山 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了 2003年非典第一功臣 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 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如今已经83岁的他 为了人民的幸福 为了让中国重回平静 再一次走向疫情的战场 与新冠病毒殊死搏斗 早在几年前 钟南山院士的一场纯英语教学课堂 纯正的英语口音 流利的语言表达 让许多人都大开眼界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 他35岁才开始学英语 后来,他受邀16个国家和地区演讲 84岁钟南山眼含泪光:他的童年故事,值得讲给孩子听! 钟南山院士已成为国民偶像,除了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敬仰,孩子们更应该学习他的那种敬业和忘我的精神!我们一起来看看钟南山小时候的经历! 这几天,你一定在朋友圈,被钟南山院士的文章刷了屏。 如今,钟南山仿佛成了全国人民的定心丸,他带来的每一条有关新冠疫情的消息,人们都认真聆听,深信不疑。 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确令人肃然起敬! 不仅如此,很多报道中,我们还能了解,钟南山一直保持着规律的健身,一身肌肉让许多3、40岁的中年人自叹不如。 是什么,造就了钟南山这样高度自律的品格、认真严谨的思路、坦率敢言的正直? 堂妈不禁好奇,就去查找了关于钟南山家世和教育背景的资料。 了解越多,就越觉得钟家的家风,值得许多父母沉思和借鉴。 钟南山与父母的故事 钟南山的父亲是中国著名儿科医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 钟南山的母亲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在钟南山的印象里,父亲是一名严父,在饭桌上都不太说话,但只要说话便是非常有分量的;母亲要随和一些,是非常善良贤惠的。 其实钟南山院士小时候也很调皮。 他曾经学着武侠人物,在自己楼下撑着伞从三楼跳下,好在楼底是一大片草坪,才没有发生危险。 钟南山三年级的时候,母亲跟随他去学校问交费情况。钟南山很是害怕,因为他把要交给学校的钱全部买东西吃了。 到学校老师跟母亲说了情况后,母亲回家告诉了父亲。钟南山以为父亲会狠狠责备自己,谁知父亲只说了一句:你想一想这样做对吗? 钟南山说自己听完这句话,一夜没睡,真心觉得自己错了。 2019年8月31日,在一架从新加坡飞往广州的飞机上,一名小男孩突然过敏,状况很不稳定。 当机组求助乘客时,很多人都来关心这位小男孩,这里面就有钟南山院士。 孩子的父亲说:没想到钟南山院士还亲自来问诊,听到他说孩子没有危险时,我悬着的心才平静下来。 其实对于钟南山来说,帮助他人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也是母亲身体力行告诉他的道理。 中学时,钟南山班上一位困难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物理系,但这位同学没有钱付学费。 钟南山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犹豫了一会,因为当时钟南山的家庭条件也不好,后来母亲还是给了钟南山十块钱,让他给同学。 钟南山很感动,之后也一直践行着帮人助人。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钟南山院士35岁前还并没有接触到临床医学。后来也是因为钟南山爱人的关系,才被调到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当医生。 有一天,父亲问钟南山:你多大了。 钟南山回答:35了。 父亲说:咳,都35岁了。真可怕。 这一句“真可怕”,刺激了钟南山。钟南山当时立下志愿,一定要追求医学事业,把逝去的时间抢回来。 1979年,43岁的钟南山,去英国留学。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钟南山的英语太差了。 钟南山决定给父亲用英语写信锻炼英语能力,每一次父亲的回信都非常厚。 回信里还夹杂着钟南山之前的信,父亲用红笔仔细地帮钟南山修改信中语法的错误。 钟南山说他很感动,就这样坚持了一年,英语水平就非常流利了。 在英国几年时间里,钟南山谨记父亲的教诲,努力工作,还被英国的医疗团队夸赞。 钟南山把夸赞转达到父亲那里,父亲生平第一次夸赞他:你终于还是让他们认识到了,中国人不是一无是处。 钟南山的父亲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儿科学家,在七十高龄的时候,他还坚持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即使眼睛患有疾病,还捂着一只眼睛,完成了40万字的儿科著作。 钟南山有一次问父亲:您年纪这么大了,还出去干嘛? 父亲回答:我不写我干什么,我等死吗? 父亲的一言一行对钟南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钟南山至今还记得,父亲说:一个人要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东西,才算没有白活。 钟南山与儿女们 这些话不仅影响着钟南山,还影响着钟南山的儿女们。钟南山对待儿女的教育也是传承的父亲的精神。 钟南山的儿子和女儿同样优秀。 他的儿子钟帷德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教授,也是中国泌尿医学科的专家级人物,获得过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 他的女儿钟帷月,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游泳运动员,曾获得过短池游泳世界冠军。 记者曾采访过他的儿子和女儿,儿子说钟南山的教育比较严厉,小时候调皮会有惩罚。 但是钟南山对他的医学事业也非常支持,帷德表示有这样的父辈指引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钟南山曾经赞赏儿子, 在处理与病人的关系上,比他做得好,言语中满是骄傲。 女儿钟帷月说,钟南山对待病人非常好,这也让她明白了应该如何做人。 钟南山把父亲对他的教育,很好地传承给了下一代,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很优秀。 家风代代相传 钟南山曾经公开说过自己对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勉励: 1、永远要有执著的追求; 2、办事要严谨实在。 他说相信只要把这两件事情做好,一定能够做出更好的成绩。 不仅对自己的儿女教导有方,钟南山还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年轻医学人才。 还记得网上有一段视频:钟南山在讲课时,对90后的学生说,我是80后,你们是90后,我们都差不多。 钟南山至今还担任广州医科大学南山班的班主任,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到校园向年轻人传授知识和经验。 作为他的学生无疑是幸福的。 钟家一家三代把钟家“执著追求、脚踏实地、真诚做人”的家风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有人说:真正决定一个人教养的不是他的家境,而是他的家风。 钟家的一家三代无疑把这句道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竭力寻找快速让孩子成材的办法,似乎教育孩子是有捷径的。 但我们又会说,优秀的孩子总是传承了家长优秀的基因。 其实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钟家一家三代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教育和传承无非就是尊重、激励和以身作则。 1 钟南山出生在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是护理学专家。 从小到大,钟南山几乎是跟着父母在医院里长大的,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父母如何为病人尽心医治,如何严谨的推理诊断结果。 钟南山发现,父母的情绪都是随病人的病情而起伏的。他说,那时就感觉当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可能正是这种使命感和成就感,促使钟南山萌生了从医的志向。 在成长中,钟家父母也一直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向钟南山传递着“诚实、严谨、敬业”的信念。 钟南山回忆说,自己小时候曾将父母给他的伙食费(要交给学校)偷藏下来,自己买零食吃,而且还撒谎瞒着父母。 后来事情败露,当他以为自己免不了一顿打的时候,父亲却只问了一句:南山你想一想,这么做是不是很诚实? 只这一句,却给了钟南山心灵上的震荡,从那以后,他一直告诫自己,要讲实话,做老实人。 同样,母亲也给钟南山做了一个言出必行的好榜样。 在钟南山小学六年级那年,看到别的孩子有自行车,非常羡慕。于是母亲答应他,如果小学毕业考试考到前5名,就买辆自行车奖励他。 可是毕业的时候,学校因某种原因没有举行毕业考试,只根据平时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钟南山排在第二名。 他以为这个成绩不是“考”出来的,所以跟母亲的约定就不作数了。 更何况,那一年家里生活很困难。没想到,妈妈还是给他买了自行车。 这件事让钟南山明白,做人一定要信守承诺。 而且现在,不管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带的研究生,钟南山都保持这个作风——要么不答应,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 长大从医后,有一次跟父亲一起给一个尿血严重的孩子看诊,钟南山很快推断:是结核。 父亲却问:“你怎么知她是结核?” 一句话问的钟南山不敢作答,他这才发现,自己想的并不仔细,尿血还有可能是膀胱炎。 后来又有一次,钟南山独自看诊,因为错误用药,差点危及病人生命。 他回忆起来心有余悸的说:那时我才明白父亲说过的那句“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 “父亲很少说话,但他说话都是有证据的。” 也正是因为继承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钟南山才会在03年非典的新闻发布会上掷地有声的对记者说: “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没有很好的办法,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 一语惊人,但从此之后,非典疫情渐渐透明化。 这次的新冠疫情中,钟南山已经84岁高龄,依旧在第一时间奔赴武汉第一线。 许多人敬佩他,也心疼他。在他看来,这都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说起武汉,他眼含泪光,是发自内心的关切。 要知道,父亲钟世藩当年也是在70岁高龄且身体多病、眼睛几近失明的情况下坚持编写了50万字的著作《儿科疾病鉴别诊断》。 当时钟南山心疼父亲,劝他每天少写一会儿,父亲不听劝阻,反而郑重的说: “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那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这句话,不正是钟南山至今依然践行的吗? 2 其实,但凡是父母言行如一,以身作则的家庭,都高产优秀儿女。 杨绛先生也曾说过: “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 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豪气冲天,掷地有声。 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 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 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 可见,“身教”的影响才是真正渗透骨髓的,才能够成为代代相传的“家风”。 3 还有董卿,近几年,接连策划、主持了火遍全国的文化类节目——《诗词大会》、《朗读者》。 人们惊叹于她的优雅和才情,却不知道,她的初衷,恰恰是要为儿子做个榜样。 刚有孩子的那两年,董卿说,感觉所有的时间都被孩子占据,自己却变的琐碎平庸。 她不想一直陷在这种状态下,消磨了事业心、失去自我,于是决定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儿子将来看到妈妈的努力,能够对她不仅抱有爱,更抱有尊重和敬佩。 也希望儿子明白,努力奋斗应该是人一生的主旋律。 在接受《面对面》的采访时,董卿真诚的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去做什么样的人。 父母的责任,不仅是给孩子关爱,还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身教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孩子非常善于模仿父母。 有研究表明,儿童成长和学习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模仿,且他们的模仿力是非常惊人的。 就连几个月的婴儿,都已经在通过模仿,习得各种技能。 下面这个视频是不是很令人意外?宝宝只看了一遍,不仅成功学会翻身,而且步骤、发力方式都跟爸爸如出一辙。 但这意味着,如果你有什么陋习,他们往往也依样画葫芦。 美国科学家维克勒马曾做过一个访问,他以330名美国中西部青少年和他们父母为样本,了解他们身上各种重要的生活习惯。 然后经过统计对比发现,当父母有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习惯时,孩子几乎也都“复制”了。 所以,父母们,请不要天天追着孩子“讲道理”了,你希望他好好学习,先想想自己最近读了几本书? 你希望他诚实守信,先想想承诺孩子的玩具、旅游有没有痛快兑现? 你希望他将来孝顺父母,先想想你现在对他的态度,是不是一样温和有礼、耐心十足? 很多事情,你说一百遍,不如亲自做一遍。
|
中国 1 小时前
温哥华 1 小时前
国际 2 小时前
国际 2 小时前
加拿大 2 小时前
地产 2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