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加西周末微信(微信号:WestCanadaWeekly) 还是要谨慎防疫 随着北美的夏季逐渐来临,很多民众开始走出家门,尽情地享受海滩、公园等娱乐场所。很多人都在猜测,新冠病毒是不是会因气温升高而逐渐消失呢?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6家高校就联合发表了最新报告,表明当温度高于25℃时,新冠病毒的传播率会降低。 这项报告采用了全球共3793个疫情地区从2019年12月12日到2020年4月22日的气温数据,考察温度、湿度、降水和降雪等天气情况与新冠病毒传播的关联性。 其他曾出现过的冠状病毒,比如非典(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都是季节性传染,在天气变暖时减弱传播。过去几个月,很多专家也在研究新冠病毒是否也会如此。 结果表明,在其他数值恒定的前提下,当温度高于25℃时,温度每升高1℃,病毒传播率就会下降3.1%;而湿度每增加10%,也会减少1.2%的病毒传播率。 报告还针对2020年中旬到2021年4月的全球疫情进行了预测。利用CRW( Relative COVID-19 Risk due to Weather and Air Pollution)数值作为指标,比较各种气候因素(平均温度和日变化温度、紫外线指数、湿度、气压、降水)和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和臭氧)对新冠传播率的相对变化。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地方的CRW值从1(研究样本中的95%)降到了0.7,说明这里的病毒传播数量因天气原因降低了30%。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天气相关传播风险有很大差距。以美国为例,菲尼克斯市在高温下可能使病毒的传播降40%; 纽约的疫情可能在最热的几个月有所减少,但因为冬季寒冷干燥,疫情很可能会更严重地反弹。
但是,这项报告也强调,只靠高温也不能完全抑制新冠病毒。因此不能单凭气温来让病毒自动消失。 尽管多项研究指出新冠病例多集中在寒冷和干燥的地区,但目前无论什么气候的国家都受到了疫情影响。比如目前疫情较严重的印度和巴西,气温都较高。 这说明新冠病毒更加狡猾,能适应不同环境适应存活下来,比流感、非典这些过去的流行病毒更耐高温; 而且气温环境只是影响疫情的其中一个因素,还有很多其他更严重的病毒传播原因,比如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风俗习惯、疫情管控等等。 一旦感染病毒人数过多,短时间无法因为气温升高就让病例减少,反而会因为没有做到合理的防疫而增加风险。 人们能不能在炎热的天气里依旧保持社交距离,比起气温对疫情的调节来说,是更要考虑的问题。 一旦放松警惕,与他人更加亲密频繁地接触,很可能将任何天气带来的效果化为泡影。 即使气温和湿度等天气能对病毒产生一定影响,但还是自己做好卫生防护,才是目前最好的抗疫办法。 转载请保留 |
健康 6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