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国际 查看内容

这桌酒,中欧都没等拜登

加新网CACnews.ca| 2021-1-1 05:18 |来自: 南风窗

2021年,将是中欧关系的新起点。因为2020年的倒数第二天,中国与欧盟干成了一件大事: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不明白这件事有多重要?那就想想近年来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围剿。中国经济上的崛起,美国与欧洲都感受到了压力。但不同的是,美国只是一味地对中国发脾气,而欧洲与中国想的是如何通过立规矩来解决问题。中欧投资协定谈妥,体现了这种理念差异。


很少有哪个年份,像2020年这样让人感受到不确定性。新冠危机与经济衰退,可以说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做了一次极限版的压力测试。压力之下,有人表现得不理性,有人在寻求确定性。中欧都选择了后者。


中欧联接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3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在这次会晤中,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目前中欧都没有对外公布协定的详细文本,但从双方的表态中,都可以看出对协定“平衡”、“双赢”和“高水平”的定性。


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的消息,欧方领导人表示,结束欧中投资协定谈判“再次向世界表明,尽管欧中在有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都有政治意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欧中投资协定是高水平的,欧方赞赏中方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促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


中国商务部就此话题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欧投资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下一步,双方将开展文本审核、翻译等工作,力争推动协定早日签署。此后,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今天的协定,是我们与中国关系的一个里程碑。”在欧盟委员会网站发布的新闻稿中,冯德莱恩对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做了这样的评价。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在一份声明中,称该协定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是经贸政策的里程碑。


法国总统马克龙发的一条推特,配了他参与视频会晤的现场图,他写道:“近年来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有所加强,这项投资协定将让欧洲公司更大程度地进入中国市场。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对话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加强,也变得更加平衡。”


马克龙推特截图


据路透社报道,马克龙还提议,在未来几个月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同访问中国,讨论医疗和环境等其他领域的合作问题。


习近平在视频会晤中说:“双方如期实现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预期目标,达成了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投资协定。”他还说,“2021年即将到来,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展现担当,积极作为,做世界和平进步的合作建设者。”


这番话,带有历史回响。


我们把时间回溯到2014年。那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那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到访欧盟总部。


在那次访问中,习近平提出“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发展繁荣做出新贡献”。


那一年,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正式启动。


2019年3月,习近平访问欧洲。那次访问,是中国“两会”后,中国领导人首次出访。一个月后的中欧领导人峰会上,在双方发表共同声明中,设定了在2020年达成投资协定谈判的目标。



2019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一道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德国总理默克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应邀出席。图片来源:新华社


回望过去的7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多大变化,已无需赘言。尤其是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把不确定性推到了新的高度。


但是,中欧在7年时间里历经35轮谈判,最终在双方设定的期限内谈成投资协定。不难看出,在某些国家筑起藩篱时,中国与欧盟在构筑联接。中欧的这种联接,可以说是不确定世界里的稳定之锚。


联接为何重要?13世纪欧亚间贸易兴起时,繁荣的贸易城市就是联结这片大陆的节点。有学者做过研究,1995年,跨太平洋(主要是美国与东亚)海上贸易量,在全球海上贸易量中占比为53%,欧洲与远东(主要是东亚)之间占比仅为27%。但2015年,这两条海上贸易路线的贸易量全球占比变为44%和42%。



如今海上贸易依然是全球贸易主要线路,两条线路上贸易量占比一降一升的变化,凸显了全球贸易的“欧亚融合”特征。


根据此前的数据,202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的贸易伙伴排序中,美国已经被东盟和欧盟超越,退居到第三位。毫无疑问,有了中欧投资协定的“利益绑定”,上述学者研究中的“欧亚融合”特征,只会越来越明显。


没等拜登


国际上签署的任何重要协定,不看看美国的反应,就很难解读其中的深意。当然,这不是说美国有多大的影响力,而是相反——影响力在降低。


中欧宣布完成投资协定谈判的同一天,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又抡起了关税大锤。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美方将提高某些来自欧盟产品的关税,包括法国和德国的飞机制造相关零件和葡萄酒。


路透社:与欧盟争端持续之际,美称将对法德葡萄酒、飞机制造零件等加征关税


这两件事之间有没有联系,想象的空间很大。但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政府对中欧投资协定不会感到满意。《纽约时报》的文章写道,白宫也是反对这个协定的,但几乎没有什么手段去阻止欧洲人。“特朗普政府数月以来一直试图孤立中国与中国企业,比如对与中国军方相关的企业施加新的限制,但遭到了那些仍然愿意与中国接触的国家的拒绝。”


要说特朗普对中欧投资协定有多愤怒,那肯定是对他心理的误读。因为,在“总统期限”只有不到三周的时间里,他还在想着如何“翻盘”,找回他自认为被剥夺的第二任期。


真正内心五味杂陈的是拜登。对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他赢得总统选举后,就多次向欧盟喊话:等一等。


中欧投资协定谈成的前两天,拜登还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说:“在任何事关美中关系的问题上,当我们与对世界未来有相同看法的国家站在一起时,美国就更强大,政策更有效。”


如果说拜登说得还算隐晦,那么被他提名为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苏利文,则直白得多。去年12月22日,苏利文在推特上转发了一条路透社报道的“中欧将在年底谈成投资协定”的新闻后写道:“拜登-哈里斯政府将欢迎与我们的欧洲伙伴,就我们对中国经济行为的共同关切举行早期磋商。”


苏利文推特截图


无论是隐晦还是直白,拜登团队明显都是在向欧盟施压。但他们也只能靠喊话,因为根据美国法律,在1月20日就职前,拜登本人以及他的团队,不能与欧方官员有任何官方层面的接触,更不能磋商外交问题。苏利文所说的“早期磋商”,再早也只能等到1月20日之后。


有美国媒体分析称,中国意识到即将就任的拜登政府,对华政策依然会强硬,所以急于在拜登就职前敲定协议。《纽约时报》的文章就提到,中国与欧盟的官员就协议谈了近7年,但拜登在大选中击败特朗普后,谈判进展突然加速。


客观地说,在拜登政府就职前谈成中欧投资协定,对中国来说肯定是利好。因为这有助于稳定外来投资,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但要说中国急于求成所以促成了协议,那显然有逻辑硬伤。因为谈判是中欧两方的事,中国单方面如何“加速”?


所以,有美国媒体指责欧盟背弃美国。美国彭博社在题为《中欧投资协定是个错误》的评论中称,中欧突如其来的和解,冷落了即将就任的拜登政府。“欧洲人这样做,已经损害了他们更宏大的战略目标:一个迫使中国真正接受自由、基于规则的国际经济模式的西方统一战线。”


拜登及其团队,或许不会表现出特朗普式的愤怒,但失望、焦虑是显而易见的。去年12月初,拜登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他计划对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做全面评估,在与亚洲和欧洲的盟友磋商后,制定出连贯的战略政策。


2020年12月初《纽约时报》采访拜登的文章(节选)


如果与特朗普的行为方式相比,拜登的这种姿态,几乎低入尘埃。但为什么欧洲的盟友就不等一等拜登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


首先,是外交层面。有欧盟外交官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虽然他们希望与拜登政府发展更加合作的关系,但他们不可能让自己的利益屈从于美国的选举周期。


这话说得“很外交”,但也无可厚非。毕竟,特朗普政府在与中国谈第一阶段协议时,也没与欧盟磋商。未来的历史学家或许会有这样的总结:与中国敲定投资协定,是欧盟追求独立于美国的外交的标志性事件。


其次,是政治层面。欧盟感知到了美国政治“回归正常”的不确定性。在大选中艰难击败特朗普的拜登,对欧盟的姿态再低,也很难拉高欧盟对美国政治的信心。因为,美国政治中的“特朗普阴影”,注定还会制造不确定性。


《纽约时报》分析称,欧盟无视拜登团队的反对,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即欧美关系不会自动回到奥巴马政府时期的蜜月期。对于欧盟来说,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寻找确定性,目前的美国很难被视为最佳对象。


最后,同时也最为根本的,是战略层面。自宣布竞选以后,拜登对华政策的突出特征,就是打造“西方统一战线”。虽然拜登公开表示不赞成特朗普的新冷战,但他这种外交设想,让人不产生冷战联想,也很难。


2018年10月,美国前副总统迈克·彭斯在华盛顿哈德逊研究所针对中美西太平洋问题发声


去年9月中欧领导人视频峰会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谈到欧中关系时表示,中国在很多领域都是竞争者,但是“我相信,与中国建立良好的战略关系,是正确而且重要的。”由此可见,欧洲领导人想的是如何良性竞争,美国方面更在乎如何击败竞争者。


或许,未来的历史学家也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与中国敲定投资协定,是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标志性事件。


选择理性


不等拜登,也是在选择理性。


总部位于瑞士的保险公司“苏黎世北美”,2018年发布了一份预测性报告。这份报告对美国的经贸政策做了三种假设,由此测算对2017年至2022年间美国经济的不同影响。


第一种是孤立主义,贸易保护盛行、限制外来投资、产业链本地化。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贸易将下滑30%。第二种是大西洋主义,专注经营美欧经济关系、与中国脱钩。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贸易将下滑10%。第三种是国际主义,拥抱全球化、坚持自由与开放的全球合作。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贸易将增长10%。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希望打造“西方统一战线”的拜登,在政策上将更接近于“大西洋主义”。这种甘愿“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美国人认为是值得付出的战略代价,但欧洲人感觉到的是非理性。与中国谈妥投资协定,事实上是欧盟对“大西洋主义”的否定。


拜登


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欧盟的67%。2019年,这一比例增加到92%。经济实力差距的缩小,欧盟不可能不感觉到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新冠危机暴露了产业链的脆弱性,也增加了对经济相互依赖的担心。而且,近年来欧盟在处理对华经济关系时,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安全顾虑”。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也没有像特朗普政府那样选择脱钩。中美投资协定的启动(2008年),还早于中欧投资协定。但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就再也没有后续。拜登政府是否或者何时重启谈判,目前来看悬念还很大。


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国企角色、劳工权益等,美国在这些问题上对中国的“抱怨”,欧盟都有。但欧盟选择的是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中欧投资协定的条款,对上述问题都有涉及。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约尔格·伍德克,在一份声明中说,一份强有力的协议,将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建设性的接触能产生实效。


谈成投资协定,也是中欧在向美国做示范:如何理性地应对变局和挑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南加华人豪宅夜袭 屋主开枪嫌犯1死1伤

美国 13 小时前

留学十年的欧阳娜娜 洗白签证已到期 留学是最好的医美

娱乐 13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