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国际 查看内容

政治敌不过胃口 澳洲龙虾神奇重返中国人餐桌

加新网CACnews.ca| 2021-6-25 13:06 |来自: 美国之音


在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爆发的贸易战中无辜成为牺牲品的澳大利亚岩龙虾正在透过后门或转口灰色贸易的方式悄悄重返中国人的餐桌。


澳大利亚龙虾曾经是中国人餐桌上最高级的奢侈品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主顾,中国曾经每年进口澳大利亚产90%以上的龙虾。但是由于澳大利亚响应美国的号召,在5G网络建设中以国家安全考量为由排除了华为公司,更因为澳大利亚率先呼吁要对新冠病毒溯源进行独立的国际调查,恼羞成怒的中国政府便在双边贸易上对澳大利亚施加打击报复,限制或终止一系列澳大利亚商品对中国的出口,龙虾便成为中国地缘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之一。


中国政府并没有明令禁止澳大利亚龙虾的进口,但是以海关检疫检查为借口,例如声称澳大利亚龙虾重金属成分超标而延误或拒绝其进口。去年11月以后,中国实际上停止了澳大利亚龙虾的进口。这让澳大利亚的龙虾养殖户突然蒙受灾难性的打击,也导致龙虾价格大幅下跌。


彭博社在研究了多方的贸易数据后报道说,在中国实际上停止进口澳大利亚龙虾之后,香港却突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澳大利亚龙虾进口和消费地。从去年10月到今年4月,香港进口澳大利亚龙虾每个月都增长2000%。彭博社引述专家的话报道说,澳大利亚龙虾价格暴跌当然会刺激香港人的胃口,但是进口这么多的龙虾,香港人就是顿顿吃恐怕也吃不完。


彭博社引述新加坡亚洲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德博拉?埃尔姆斯(Deborah Elms)的话说,“在疫情中居家隔离的香港居民突然在过去半年中购买、烹饪并吃掉平常消费量20多倍的龙虾是非常不可能的”。她还表示,“龙虾是高价值商品。就像所有的高价值商品一样,逃避禁令的诱因是非常强大的”。


堪培拉的渔业研究与发展公司收集的官方数据显示,在2019-2020期间,中国进口了93%的澳大利亚出口的龙虾,价值4.12亿美元。但是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中国进口澳大利亚龙虾减少了99%。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对香港的龙虾出口仅在今年4月就高达1900万美元,这是2013年2月以来的单月新高。今年头四个月,香港进口澳大利亚龙虾的总值为5936万美元。


彭博社查阅了中国海关的数据发现,在香港大肆进口澳大利亚龙虾的同时,中国大陆从香港进口海鲜的数量也在同步攀升。中国大陆从香港进口海鲜的总值已从去年9月的50万美元暴增到今年4月的1060万美元。


在百度的网上批发平台上,有多家供应商出售澳大利亚龙虾。在京东网上购物商城,一只活的澳大利亚龙虾售价1500人民币(约合232美元),而且买家在广东的话,当天下单,当天就可以送达。


新加坡亚洲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德博拉?埃尔姆斯表示,走后门或灰色贸易通常是逃避限制的一个办法。


最早披露澳大利亚龙虾绕道香港偷进中国的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曾报道说,在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议于2015年下半年生效之前,很多商品都曾绕道东南亚国家进入中国,以逃避关税。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引述帕斯美亚中心贸易专家杰夫瑞?威尔逊(Jeffrey Wilson)的话报道说,出口商通常会通过灰色贸易避开“政府强加的贸易障碍”。“灰色管道也是出口商在制裁存在期间与中方伙伴保持联系的唯一办法”。


威尔逊表示,逃避制裁的灰色贸易并不违法,它跟“黑市贸易”是不一样的,因为后者通常涉及贪腐、贿赂和虚假声明。但是,灰色贸易的危险是,一旦政府发现了,很可能会想办法堵住漏洞。


中国政府对澳大利亚实施贸易制裁,包括停止进口龙虾,本来是为了向澳大利亚施压,传递一个政治信息,但是没想到政治敌不过老百姓的胃,澳大利亚龙虾还是透过特殊管道,爬到中国人的餐桌上。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恐怖! 旅游胜地惊现20具尸体 多人遭斩首示众 塑料袋装人头! 加拿大紧急警告!

国际 昨天 18:25

滑跪!加拿大向特朗普“低头” 连夜取消数字税 贸易谈判恢复 到手的70亿飞了 美方已“赢麻”?!

加拿大 昨天 18:24

伊朗最高领袖顾问亲口讲述:我如何逃过以色列暗杀

国际 昨天 15:47

深圳美女网红夺国际数学奖 因被欺凌退学 16岁入牛津

中国 昨天 15:31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