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小时候,菌菌读过的每一本童话书几乎都有着同样的完美结局: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童话书不会讲他们的婚后生活,也没说他们会不会有娃,更不会长远的预想几十年后的变迁,彷佛人生只有青春年少,只有浓情蜜意,只有糖。 长大之后才知道,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 公主不需要王子也能自救,公主王子也会经历劈腿离婚智斗小三的抓马,公主也得生娃养娃,王子也不一定就能躺平,人生这出戏,才不会只有一种模式和结局。 这话不瞎说,威廉和凯特就是个好例子。 最近,王室作家汤姆·奎因(Tom Quinn)就出了本名叫《镀金的青春:王室成长的亲密史》(Gilded Youth: An Intimate History of Growing Up in the Royal Family)的新书,里面讲了讲威廉和凯特的真实生活。 这本书是在王室工作人员以及皇家内部人士的独家证词的基础之上撰写的,目的是研究英国王室的传统教养方式及其多年来对他们的影响。 基调定的挺高的,但骨子里还是离不开两个字:八卦。 让我们看看这本书里都扒了点啥: 凯特和威廉看起来是对完美夫妻,但实际上他倆之间并不是只有甜蜜。 私下里,他们就像所有的夫妻一样,常常吵架,互相吼叫,在气头上说不友好的话,还会互相扔东西的那种。 然而,他们会争吵,也会和好。 通常来说,威廉是性子急躁的那个人,每当他生气的时候,他就会语气中带着点恼怒,叫凯特“亲爱的”; 相比之下,凯特就非常冷静了。她是那种和事佬,也是一个安抚者,她会说‘我们不要把事情闹大’,然后威廉总是会让步。 根据作者的分析,威廉会这样是因为他有很多关于情感上的波动,小时候经历父母的离异,母亲的去世,很多混乱和动荡,都让他从心里讨厌对抗。 而小两口面临的最大压力是他们总是被宫廷助手所包围,一举一动都被关注,丧失了很多自由和乐趣。 凯特和威廉互取外号,互相吐槽。 一位前宫廷工作人员说,41岁的凯特称40岁的威廉为“宝贝”,而威廉则叫自己的老婆为“Babykins”和“DoD”,即“杜立特尔公爵夫人”(Duchess of Doolittle)的简称。 据说,“杜立特尔公爵夫人”可不是什么帮助她融入王室的方式,而是威廉对凯特的挖苦和揶揄,因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经批评过凯特,说她在2011年结婚之前没有全职工作。 还有,威廉总是会对到处都是凯特的头发而大惊小叫,凯特也会因此叫他“秃头”……? 嘤嘤嘤,这种互相取笑的行为像极了十几岁正处于叛逆期的少男少女啊,我嘲笑你就是我表达喜欢的方式…… 喂!你俩能不能成熟一点! 作者特别赞赏凯特的处事方式,特意举了个栗子: 其实,很早之前,媒体对凯特也是很严苛的。因为凯特的母亲是一名空姐,所以没有人会邀请她的家人参加任何有重要人物在场的活动。媒体会评论她是工人阶级的后裔,这绝对是一个绝对残酷的说法。 但凯特从未对此回应过。她没有抱怨,没有给媒体写信或给编辑打电话,她什么也没说。 讲真,这是一个很好的举动。她对那些事情很冷静,没有大惊小怪。然后,这些评论自己就消失了。 相比之下,梅根就差得太远了。 凯特和梅根得到了同样令人不好的媒体报道,但在梅根的案例中,她抱怨这不公平,不友善,太可怕了,这种回应只会让时间不断发酵,持续数周。 这位亲,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梅根就是不想让舆论消失呢! 虽然他们在生孩子、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承受着与普通夫妻一样的压力,但很难得的是,他们已经打破了非常传统的王室教育模式。 具体来说,在王室的教育模式下,会有人帮忙做所有的工作你只需要付钱就行了,但你每天可能只有半小时的时间与孩子相处。 在凯特和威廉这,他们正在试图打破这个局面。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正常的童年,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王室传统的连续性,毕竟,那是我们普通人只能仰望的辉煌世界。 事实上,他们真的这样做了。他们搬到了温莎,因为那里给孩子们玩耍的空间要大得多。 但请注意伊顿公学,距离温莎只有10分钟的路程。这意味着作为父母的他们可以更频繁地看到孩子。 要知道,当年查尔斯被送到苏格兰上学,他几个月都见不到他的父母一次。 凯特想要逃离她中产阶级的童年。 除了育娃,这书还讲了凯特的压力和心酸。 书中描述了凯特第一次与威廉的家人外出打猎时是如何泪流满面的,但她没有抱怨,完全接受,因为如果皇室成员这样做,那么她必须忍受。 还有,凯特不喜欢汉堡和薯条,也不会想带着孩子们去麦当劳,当传统王室追求的巨大压力压在孩子身上时,她也不会动摇。 如此的坚忍,大概才是她能成为王室核心成员的原因吧。 看吧,就算嫁给了王子,生活也不一定就全是随心所欲啊。 |
财经 昨天 16:14
美国 昨天 15:44
美国 昨天 15:33
美国 昨天 15:20
美国 昨天 14:25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