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林奕萱曾提到他门诊的一个病例,中年男子阿南,主诉是“我被跟踪一年了,他们就是想要整我,我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这些车子都是针对我来的。“ 详细问起阿南的状况,所有的想法都围绕“他们”(一不知名集团)。“他们”在他工作的地方守候,“他们”知道小孩在哪里读书和生活,即便来到医院“他们”也是尾随而至。 然而,一年来,家人并不觉得生活上有针对阿南的人,警察也摸不着头绪,找不到他所谓的“证据”为何;即便对“这个集团”有诸多担心,阿南并没有其他幻听、幻觉、躁症或忧郁的相关症状,而且工作状况良好,事业顺利。 经过一连串会谈及检查,林奕萱排除疾病的影响后,确诊阿南罹患“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 由于“妄想”患者多认为自己是被害者(不太会去妄想自己是加害者),因此,这个症状也被称为“受迫(害)妄想”。 这一两年,因为房价高涨,让政府相当头痛,据说去年卑诗大学(UBC)新聘的教学人才中,有近20人不愿意来报到,原因就是高房价。自从去年以来,本地主流媒体连番报道涉及中国人炒高房价的话题,从中国富豪疑似用洗钱的方式转移财产到温哥华购房到中国留学生斥资3000万购买豪宅,负面消息不断。 与媒体不同,官方在处理“中国人”炒高房价这个话题上,却是小心有加。在所有BC省政府关于抑制房价的讲话或者政策上,对象都是“海外买家”,而不是某一个族裔的买家,比如中国买家。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族裔问题很复杂,政府要保持政治正确。然而,实事求是的讲,也很难将“外国买家”等同于中国人。BC省财政厅在6月和7月连续发表了两次统计数据,第一份数据显示未有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国籍买家占所有海外买家的76.6%,而第二份统计数据,也就是在宣布将对外国买家征收额外15%物业转移税的同时公布的那一份,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海外买家国籍数据。显然是政府想淡化族裔的色彩。 那么对于普通本地民众来说,是否因为媒体的渲染而恨上中国人了呢?确实有不少人有这个疑问,至少笔者就听说过有人说过,“非华人(特别是西人)‘绝对、必然、肯定、不可能不’讨厌华人”。然而,《加西周末》第349期的一篇专题文章《他们如何看待中国人,高房价压力下本地西人的真实想法》却显示西人并未如一般人想像的“仇视或厌恶华人”。这篇文章实地采访了近10名本地西人,大部分是通过实地街访,有些直接是在咖啡馆中上前搭讪的。其中言论“最”为激烈的,也只是表示“有时候会觉得白人成为了少数人”,没有一个受访者认为是中国人影响了他的生活。还有受访者表示中国人有钱能买的起房是很自然的事情。虽然这个采访不是严格的民意调查,但至少是笔者看到的华人媒体中唯一一篇综合反映西人真实想法的文章。 然而,似乎华人圈中的某些人特别希望将华人描述成被主流歧视排斥的一群人。最近,一篇名为《排华暗流已具民意基础,加拿大大陆华人正困坐危城却不自知》(简称《排》文)就颇为吓人。文章中提到“中国人走出去旅游,中国热钱走出去,中国企业向外布局,中国留学生涌出去,中国移民难民跑出去,都给人带来反感。”然后话锋就跳接到“在加拿大,这种情况体现在温哥华和多伦多,就是人们把房价飙升造成的问题一股脑儿扔给中国人,包括非税务居民、留学生、旅客等。”并且斩钉截铁咬定“卑诗省出台的针对外国人的物业转让税,谁都知道就是针对中国人!” 文章还率尔下论断:“从民间来看,虽然排华是暗流,但厌华情绪十分高昂。” “大陆华人已经坐困愁城,却不知危机四伏。”看了这篇文章,笔者吓得不轻,这排华虽然是暗流,也已经有了“流”了,这厌华情绪都这么高昂了,难道要像印尼之前一样爆发排华骚乱了。温哥华文章作者之前曾声称自己熟知加拿大体制,还一度要为中国的某名人来加拿大伸冤。这些言论一出,笔者倒吸一口冷气,要么是这位老兄熟知体制,却不了解加拿大人善良平和的民族性格,要么就是故意要吓吓初来乍到的大陆移民们,多吸点粉也是好的。笔者也在本地媒体圈混过不少年头,自知说话要讲根据,却实在找不出能支持文中观点的依据。 很多华人移民并没有看英文媒体的习惯,这也是本地有这么多中文媒体的原因,中文媒体从业者理应做中西沟通的桥梁。不为了博眼球而挑事儿应该是底线吧。就像本文开始提到的阿南,有受迫妄想不是他的错,出来吓人就不对了!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