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为“全球大流行”不到一个月,全球累计确诊已上升到超13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7万,疫情蔓延到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为了应对疫情的全球扩散,从国际组织负责人到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商界领袖到学界精英,纷纷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抗疫。 遗憾的是,目前国际合作还仅限于“呼吁”阶段,依然没有看到合作的清晰方案和具体路径。抗疫国际合作仍面临各种阻力和困难,合作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显而易见。 进入新世纪后,人类面临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等跨国界、非传统、全人类的共同威胁。通过国际合作,全球反恐和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已逐渐走上正道。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指出的,新冠疫情是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面对这场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生存性和革命性挑战,需要更有高度、强度、广度、深度和更加多元、创新的国际合作,要形成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大合作格局。 国际合作理念须更有高度。新冠病毒不分国籍、种族、身份等,“无差别”地威胁每个人的健康。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所有政策和行为的最高目标,也是国际合作的出发点。除了失去生命,疫情已经并且将继续造成疾病、饥饿、失业、流离失所等人道主义灾难。随着疫情向更脆弱的国家和人群蔓延,人道主义援助将更加迫切。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开展人道主义合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全球共识,更应成为指导全球行动的最高理念。面对新冠疫情这种典型而又新型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我们需要树立一种超越国家利益,致力于人类健康的全球合作和全球治理的理念。 国际合作能力应更有强度。全球合作需要全球领导力,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及大国领导人和决策者,要有胆识和智慧承担起领导全球合作的责任。联大通过的“全球团结抗击新冠肺炎”决议、二十国集团特别峰会通过的联合声明等,是全球合作的重要体现。除了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合作意愿的加强和合作能力的提升。当前抗疫国际合作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国间互信不足,联合国在团结国际社会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而启动的全球对话将有助于形成共同抗疫的合力。 国际合作领域要更有广度。研发疫苗和特效药、分享病毒和疫情的信息、交流治疗的方案和经验、借鉴预防病毒的措施和方法、协调医疗和救援物资的供应等国际卫生合作,是当前抗疫国际合作的重点。但疫情已构成全方位的危机,应对全球疫还需要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例如,如何阻止世界经济的衰退和国际金融的动荡,如何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如何在限制国际旅行的同时保持必要的国际贸易往来,如何在疫情期间实现全球停火和结束国际冲突,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国际协调来共同应对。 国际合作层次要更有深度。应对疫情的全球蔓延,需要在现有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大国合作是推动全球合作的决定性因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主要经济体、地区大国之间的协作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全球抗疫的走向,而能否帮助脆弱国家有效应对将决定疫情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结束。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封锁和限制国境,通过开展周边和地区合作,建设周边和地区抗疫共同体显得尤其重要。此外,国际组织间合作也有待深入开展。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和指导下,联合国专门机构、全球性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之间深化抗疫合作,有很大潜力。 国际合作行为体要更多元。主权国家及其政府是全球抗疫的主体力量,但国际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在全球合作抗疫中都可以发挥独特作用。事实上,在国家间合作不充分和相对乏力的同时,企业、民间、个人参与的国际合作非常突出。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放弃瑞德西韦“孤儿药”资格,无偿与全人类共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提供全球疫情实时统计数据;中国的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向140多个国家捐助抗疫物资;中国的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医生等专业人士向国际社会分享治疗经验等……这些都是多元行为体参与抗疫国际合作的亮点。 国际合作路径要更创新。疫情改变了传统国际合作的方式,也为创新国际合作提供了机遇。利用网络在线交流成为国际对话的首选方式。二十国集团历史上首次通过视频方式举行抗疫特别峰会。中国与欧盟就疫情进行多次专题电话会议,中国与东盟举行临床医学专家视频会议。3月30日,联合国宣布,腾讯公司将为联合国成立75周年活动提供视频会议及数字通讯工具。这种方式同样可以用于其他国际组织的抗疫所需。办法总比困难多,可以期待,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将有更多的创新路径。(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张贵洪)
|
美国 2 小时前
中国 2 小时前
中国 2 小时前
娱乐 2 小时前
国际 3 小时前
国际 3 小时前
国际 3 小时前
生活 6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