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2006年8月23日。 一个女孩的尖叫,惊醒了安静的斯特拉斯霍夫。 女孩从一个私人花园冲出。 瘦到皮包骨的身体,几乎支撑不了她的叫喊。 她逃进一个女人家里。 用尽全力嘶吼:“救我……我是娜塔莎·卡姆普什……” 女人惊吓。 心想,这是哪来的疯子? 于是报了警。 警方来了之后,女孩想抓住了救命稻草。 她反复低吼:“我叫娜塔莎·卡姆普什,我8年前被绑架了……我还活着……” 其中一名警员听到这个名字,心里一紧。 “你叫什么名字?” “娜塔莎·卡姆普什。” 警员随即联系了总部,调遣了更多警力过来。 和警方一起来的,还有一众媒体。 看到闪光灯,女孩像见鬼似的,随即要求头盖毛毯。 她多年未见那么多人。 更不愿以如此不堪的面目,回到众人视野。 至此,笼罩了斯特拉斯霍夫这座小村庄8年的离奇失踪案,终于告破。 数日后。 警方公布了娜塔莎·卡姆普什绑架案的详情。 8年6个月的坚持。 3096天的痛苦折磨。 还有娜塔莎死里逃生的英勇。 她为何被绑架? 又如何活着回来? 面对镜头,娜塔莎一遍遍回忆,此生最不愿想起的经历。 “我妈妈总说,永远不要在争吵后离开。因为我们间的一个人,可能就会出事,我们将永远见不到对方。” 纪录片《一生的故事》里,娜塔莎说。 娜塔莎妈妈一语成箴。 那是1998年3月2日早上,娜塔莎第一次独自上学。 妈妈原本要陪她去。 但因为前一晚,她和父亲去了酒吧。母亲得知后,和她大吵了一架。 当时,娜塔莎父母刚离婚。 娜塔莎作为两个大人的夹心,生活很压抑。 她希望尽快独立。 那天独自上学,是她第一次尝试。 娜塔莎的学校离家并不远。 娜塔莎妈妈在阳台,看着女儿渐行渐远。 她没有跟着去。 后来,这成了她人生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娜塔莎走到拐角处,选择了一条平时并不常走的路线。 她想要叛逆。 走了没有几步,路边停靠的一辆白色箱车里,下来了一个中年男人。 男人中等身材,样貌普通。 他一直盯着娜塔莎看,还露出了微笑。 娜塔莎内心是慌张的。 她觉察到不对劲,但身体还是机械地往前走着。 一步 两步 …… 差不多走到男人身旁时,男人一把拽住了她的手,然后抱起往车里丢。 “啪——” 娜塔莎来不及反应,车门就关了。 她想要尖叫。 却发现因为太过恐惧,声音压在喉咙,根本发不出来。 “我被绑架了。” 回过神来后,娜塔莎确认了眼下的情况。 “求求你放了我……” 娜塔莎在车里,用极小的声音对绑匪说道。 “如果想活命,我劝你闭嘴。” 绑匪声音有些颤抖,头也没回说了一句。 那段时间里,维也纳经常出现小孩被绑架、被侵犯,乃至被残忍杀害的案件。 娜塔莎很爱看这类节目。 也因此获知了一些与绑匪周旋,自我求助的方法。 “你叫什么名字?” 娜塔莎鼓起勇气,问了一句。 绑匪再次叫她闭嘴。 计划失败,她便一路紧紧盯着窗外景色。 她希望铭记任何有效路标,万一有机会向别人求救,便能知道她被困在哪。 很快,车停了。 下车前,绑匪用毛毯包裹着娜塔莎。 然后像扛货物一样,把她扛起走了起来。 娜塔莎使劲听。 但只听到绑匪走路时,鞋子发出“咔吱——咔吱——”的声响。 重见天日时, 她已经在一个隔间里。 隔间特别小,却挤满了生活必需的设备。 当时,娜塔莎并不知道。 她其实身处在一个仅有5.5平方米的地窖。 这个地窖藏在绑匪车库内。 被2个保险柜式的大门锁住,入口处还压着一个沉重的柜子和车胎。 每次进入,绑匪起码要花1个小时。 她不可能出逃。 而且,一旦绑匪不来了,她就只能死在里面。 被绑架那年,娜塔莎只有10岁。 她没有尖叫。 也没有肆意激怒绑匪。 法制节目拯救了娜塔莎,却没来得及教她如何逃出生天。 她成了笼中鸟。 困在阴暗潮湿、不见天日的地窖内。 整整8年6个月。 娜塔莎和普通人质很不同。 成功逃脱后,她不仅没有控诉绑匪。 还认为绑匪不是一个绝对恶人。 很多心理专家认为,娜塔莎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俗称:人质情结。 起初,我也是抱着研究的心态,找到这个案件的。 但当我找到娜塔莎的自传。 通过她的眼,走近那段鲜为人知的囚禁生活,我才逐渐理解她的感受。 被囚禁的日子里,娜塔莎的生活是分裂的。 绑匪时而对她极其粗暴。 抢走了她的书包。 烧掉了她的鞋子。 扒走了她的外衣。 在地窖里,娜塔莎只被允许穿着白色的内衣、内裤。 与囚禁前相关的一切,都被剥夺了。 但偶尔,绑匪又对她看似百依百顺。 给她买零食。 给她读故事。 几乎到了有求必应的状态。 在娜塔莎的认知里,绑匪必定是大恶人。 只会伤害她。 但她除了被囚禁,也没受到什么实质性伤害。 绑匪究竟想要什么? 她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成功逃脱几年后,娜塔莎才终于想通。 绑匪并不为钱。 而是想要一个完全属于他的女人。 被囚禁的时间里,绑匪做的每一件事都带着目的。 只是,当时娜塔莎太小。 压根无法察觉、理解其中的含义。 被囚禁了大概一周后,绑匪就进行了第一步。 在地窖安装了一个定时器。 定时什么? 电灯。 这几乎要了娜塔莎的命! 在黑暗潮湿的地窖里,电灯是她唯一的安全感。 她的情绪就这样被悄然操控。 灯亮时,她会很开心。 灯灭后,她会很沮丧。 在「灯控事件」大概一个月后,绑匪又在地窖里安装了第二个装置。 对讲机。 绑匪冠冕堂皇:“这样你有事就能及时联系到我。” 娜塔莎欢天喜地。 甚至还对绑匪产生了感激。 谁知,等待她的却是另一场可怕的噩梦。 对讲机总是在响。 但不是因为她的需求。 而是绑匪在不停念叨着:“服从我……服从我……” 起初只是固定时间。 后来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念。 很多人可能觉得可笑,就凭一句话就能操控人心? 绑匪当然也知道。 所以,他还做了最关键的一步。 控制饮食。 这是极其残忍的。 一个人只要有求生意志,身体就会发出进食的潜意识指令。 饥饿足以令人丧失心性。 饿能使人顺从。 起初,娜塔莎一直在对抗。 绑匪没有骂,没有打,只是不再在对讲机说话,也不再送食物到地窖。 不久后,娜塔莎便走向崩溃。 她开始对着对讲机撒娇。 “娜塔莎真的想要些东西吃,求求你了……” 对讲机还是没动静。 她渐渐失去耐性,变得狂躁。 “无论是什么,我都会吃的,任何东西都可以!” 实验心理学里,有一个关于单独囚禁的测试。 证实一个人长期被单独囚禁,会产生强烈的不良反应。 认知失调。 思维扭曲。 精神崩溃。 绑匪=生的希望。 这才是娜塔莎面临的真实境况。 短短几个月,娜塔莎已经变得“顺从”。 她学会察言观色。 绑匪脸色、语气的细微变化,她都能给出准确的反应。 但这不是绑匪想要的。 他不要假好意。 而是要娜塔莎真的爱上他。 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的,绑匪下了很多功夫。 1、制造假想敌。 早在绑架时,娜塔莎就有一个错觉。 绑匪背后有庞大的集团支撑。 因为,在回绑匪家途中,他们曾有过这样一次对话。 “你为什么要绑架我呢?” “我也不想的,只要把你给了他们,这件事就与我无关了。” 到了后来,绑匪甚至假装无辜。 “我不想绑架你的,我也是被控制了。不这样做,我就会被杀死。” 8年多时间里。 娜塔莎一直陷在憎恨和同情的矛盾中。 一方面,她认为敌人是绑匪。 另一方面,她又认为自己和绑匪还有一个更大的敌人,他们其实是同伴。 2、错误归因。 此前,我在分析PUA套路时,曾说过一个经典的招数。 就是“都怪你”。 这一招,绑匪也用得非常6。 他和娜塔莎约法三章,只要她乖就能满足她一个愿望。 但「乖」的标准全掌握在绑匪手中。 小时候,绑匪喜欢和娜塔莎玩游戏。 其中最爱的是角色扮演。 绑匪是老师。 娜塔莎是学生。 绑匪会有模有样地教授知识。 然后出试卷。 起初,娜塔莎做得很用心。 希望得到奖励。 结果,不管她怎么做,得到的都是0分。 多年后,娜塔莎回忆起这件事,才发现绑匪压根不是想和她玩。 绑匪的目的,只是为了征服。 “他享受用红笔画X的感觉,因为可以打击我的自尊、否认我的人生。” 进入青春期后,娜塔莎叛逆的个性更加显现。 绑匪采取的手段也变得简单粗暴。 稍不顺心,直接剃光头。 惩罚变本加厉。 但最可怕的,是人格侮辱。 随着年纪增长,娜塔莎也开始发育,有了少女的特征。 此时,绑匪又想到了新花招。 裸体行走。 每次只要娜塔莎不顺从,或者表现出悲伤的情绪,绑匪就要她脱光衣服。 几年下来,娜塔莎已经毫无尊严。 只要绑匪一声令下,她就会麻木地脱光。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3、瓦解信念。 娜塔莎虽然很聪明,但被囚禁时只有10岁。 她的情感必然是外放的。 被囚禁初期,她和绑匪最大的分歧点在「想家」这个主题。 娜塔莎一直坚信,父母会找到她。 绑匪为了瓦解她的信念感,花了很长时间。 有一次,娜塔莎让绑匪寄信给父母。 绑匪居然答应了。 他当然不可能真的寄,包括娜塔莎后来给的所有信件,绑匪都一一收下。 然后烧毁。 再趁着这个空档,一再告诉娜塔莎:“你的父母从没回信。” 还有一次,绑匪自称早已和娜塔莎父母联系。 “我把银行卡号给他们了,让他们付赎金,但他们根本没付。” 娜塔莎不愿相信。 两人因此大吵起来。 在娜塔莎16岁前,绑匪仍在重复这件事。 意在让娜塔莎相信:世人早已遗忘她,就连父母都不在乎她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是的。 娜塔莎失踪当天,妈妈就发现了不对劲。 因为没有按时回家,她给托儿所老师打了电话。 结果发现女儿没去上课。 焦急万分的她,随即报了警。 当时,维也纳发生了好几起儿童失踪案件。 娜塔莎的失踪马上引起了重视。 警方成立了专案组。 维也纳很多电视台也同步了娜塔莎失踪的消息。 警方首先把焦点放在娜塔莎的周边关系。 他们进行了资料收集。 邻居。 学校。 社区。 最后扩大到整个街区。 幸运的是,真的找到了目击者。 娜塔莎被绑架当天,有一个小女孩在对街目睹了全过程。 但小女孩只记得是白色货车。 车型号、车牌号,还有绑匪的样貌都没印象。 掐准「白色货车」这条线索,警方进行了地毯式搜索。 斯特拉斯霍夫是一个小村庄。 常住人口大概8000人。 所有人都非常有信心,能马上抓住这个黑暗中的绑匪。 几天内,警方排查了1520辆白色货车。 还重点调查了650名可疑人。 当然也包括绑匪。 1998年4月6日。 绑匪第一次和警方打照面。 警方挨家挨户排查,来到了绑匪家中。 他们搜查了绑匪的车、屋子情况,并且拍下了车子的照片。 但那时,娜塔莎已被囚禁在地窖。 警方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线索。 所有人都说:“娜塔莎·卡姆普什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但娜塔莎妈妈不曾放弃。 她每天都会亲吻娜塔莎的照片,然后低语:“别放弃。” 像是和娜塔莎说。 更像是和自己说。 被绑架前,娜塔莎每年最期待的就是生日。 因为会有妈妈亲手做的蛋糕。 娜塔莎失踪后,妈妈每年在女儿生日那天都会做蛋糕。 “我希望她知道,我一直在想念她。” 然而,妈妈的坚持等来的只有失望。 8年多来,她接了无数线索电话。 还有很多人假装绑匪。 但他们目的,不过是为了骗钱。 妈妈伤心欲绝。 她多想绑匪要的是钱,这样起码能有一线希望。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人性真的太丑恶了。 2002年7月18日。 娜塔莎已经失踪超过4年。 警方已经不再把重点放在这个案件,即便娜塔莎妈妈每年都会去警局询问情况。 此时,一些私家侦探玩起了阴谋论。 他们猜测,娜塔莎的尸体就埋在她家附近的园子里。 凶手是谁? 正是娜塔莎妈妈和她当时的男朋友。 私家侦探认为,娜塔莎妈妈自编自导自演了这场绑架失踪案。 她痛下杀手的原因,是娜塔莎妨碍了她的新恋情。 私家侦探的言论,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娜塔莎妈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活在舆论的争议中。 她从不解释。 也不愿面对媒体自证清白。 2005年。 娜塔莎已经失踪7年。 所有人,包括娜塔莎的父亲都认为,娜塔莎已经死了。 维也纳市议会建议娜塔莎妈妈结案。 他们愿意支援她。 帮助她为娜塔莎买一块坟地,为她立碑。 但娜塔莎妈妈拒绝了。 不知是心灵感应,还是母亲执拗,她一直坚信女儿活着。 事实上,娜塔莎和妈妈距离非常近。 绑匪的家到娜塔莎家,车程不过10分钟。 8年多来,她们就在彼此身边。 却因绑匪的私欲,饱受分离的痛苦与煎熬。 2002年夏。 娜塔莎被囚禁的第1695天。 她与绑匪的关系,因为一件事产生了质的改变。 她来例假了。 在此之前,娜塔莎和绑匪之间,呈现出来的关系,更像是父女。 例假象征着娜塔莎从女孩变成女人。 绑匪也开始用成人心态,去对待娜塔莎。 那一年圣诞节。 绑匪在地窖办了派对。 目的是让娜塔莎改名。 “以后你就叫薇薇安娜吧,世界上不再有娜塔莎的存在了。” 娜塔莎没有反驳。 她知道,接受能让她更好过。 不久后,娜塔莎失去了处女之身。 绑匪兴高采烈。 他认为自己终于完全拥有了娜塔莎。 娜塔莎神情淡然。 谁也看不出,她内心真实的想法。 与此同时,绑匪开始用DV机拍摄娜塔莎。 他要求镜头里的娜塔莎,必须表现出快乐、幸福的表情。 娜塔莎总是照做。 她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只为了活下去。 不久后,娜塔莎被允许出地窖。 她偶尔能在屋里走动。 虽然,总要做各种家务,甚至是苦力活。 但看见久违的阳光,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她内心无比雀跃。 我是敬佩娜塔莎的。 她配得上“女战士”这个称号。 面对被囚禁、与绑匪力量悬殊,还有长达8年多的洗脑,她一直没有迷失心性。 她没有放弃过反抗。 即便被侮辱、被操控,她都坚持和绑匪讨价还价。 有一次,绑匪故意捉弄她。 让她赤裸着身体,进去下水道取水。 她哭着下去。 上来后,直接一拳打破了绑匪的鼻子。 那时,她仅有38公斤。 身体极其虚弱,只能勉强站立着。 你肯定不解。 既然都敢打绑匪,为何不敢逃呢? 她其实真的逃过。 一次是和绑匪出外购物时。 她趁绑匪离开的片刻,和别人搭了话。 谁知,还没说清,绑匪就回来了。 另一次是和绑匪滑雪旅游期间。 她故意和绑匪说要上厕所,然后躲在厕所里等别人路过。 不久后,真有人进来了。 她连忙跑出去,跟对方求救。 结果,那个人是荷兰来的游客,完全听不懂外语。 两次逃跑失败,给娜塔莎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绑匪再次将她关回地窖。 日夜对她拳打脚踢。 她浑身是伤,脸肿到不似人形,还要忍受饥饿、黑暗。 在那之后,娜塔莎已经不敢求救。 她对外界失去了信心。 甚至开始相信,绑匪所说的“世人已经不再在乎她”。 即便看到警察,她都无法再踏出那一步。 经过多年的洗脑、控制,娜塔莎确信绑匪是她的主宰。 她患上了创伤后遗症。 对生活的认知,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的颠倒现象。 确信绑匪会杀了她。 会杀了她的家人。 会杀了和她说话的任何人。 每当她想和别人说话时,脑里都会浮现“会被杀死”的念头。 要跨越这层心理障碍,并不简单。 2006年2月17日。 娜塔莎迎来了18岁生日。 在外人看来,她和绑匪就是一对普通的恋人。 而绑匪也已经渐渐松懈。 他为娜塔莎买了蛋糕。 还允许娜塔莎坐在身旁,和他一起吃。 夜深后,绑匪说出了真正的用意。 “我们的新婚之夜。” 他灿烂笑着,给娜塔莎送上新婚礼物。 娜塔莎乖顺配合着。 甚至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那天之后,他们好像变得很和谐。 一起装修房子、置办家具,还会讨论关于未来的种种。 绑匪很喜欢跳舞。 特意送了娜塔莎一条红色的小礼裙,教她舞蹈。 娜塔莎笨拙地跟着,惬意地笑着。 绑匪非常满意。 他已经完全相信,娜塔莎离不开他了。 但这不过是娜塔莎的伪装。 早在绑匪夺走了她的处女之身时,她就暗下决定。 “要么他死,要么我死。” 被囚禁的日子里,她无数次想要屈服。 她想过自欺欺人。 相信绑匪对她是真爱。 但对妈妈的想念、对自由的渴望,让她一直坚持着。 每当绑匪打她。 她就会刻意用笔记录下。 用来提醒自己,绑匪有多可恨。 她一直没有放弃逃跑。 为了这一天,她百依百顺、努力讨好,让绑匪对她松懈。 从前,绑匪演戏骗她。 如今,她也从孩子变成了成人,学会了演戏。 一颦一笑,渐渐融化绑匪。 她要让绑匪相信,她已经爱上他。 这一天终于到了。 娜塔莎永远记得,那是2006年8月23日。 那天午后。 绑匪让她去院子里洗车。 原本,绑匪在旁监视,娜塔莎也没多想。 不一会,一个电话进来。 绑匪因为吸尘器声响太大,走进了屋里讲电话。 机警的娜塔莎,瞥见院子大门居然虚掩着。 她把吸尘器开到最大。 然后,轻手轻脚爬下了车。 她一边跑,一边回头张望,生怕绑匪发现了一样。 不到一分钟,她就出了门。 她用尽全力往前跑。 手脚颤抖、心脏狂跳,但一刻都没敢回头看。 恐惧一再试图压制她。 但她却在对抗中,夺得了胜利。 她真的逃出来了! 后来。 人们终于知道绑匪的真面目。 他叫沃尔夫冈·普里克洛皮尔,绑架娜塔莎那年35岁。 他是典型的妈宝。 一直居住在母亲的公寓里。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警方没有排查出他的居住资料。 绑架娜塔莎后,沃尔没再找工作。 靠着朋友介绍的装修散工,维持着生活。 他的生活圈很窄。 除了工作,就是宅在家。 谁也想不到,这么普通的一个人,竟会绑架女童。 躲在家里,居然是为了变态的养成计划。 所有人都想问:“为何他要绑架?” 但沃尔没给众人机会。 在娜塔莎逃脱那天,他走向了火车车轨。 闭眼。 躺下。 用死亡终结了这场较量。 自传的最后一页。 娜塔莎用了这么一句话结尾: “我们中只有一人能活下去,而那个人终将会是我,不是他。” 绑架摧毁了娜塔莎。 将她推进深渊,让她见识到人性的丑恶。 但娜塔莎却战胜了恐惧。 她始终保持清醒,即便肉身一再被摧残,心理防线一再被击破。 再过一天,天就会亮。 这是被囚禁的3096天里,娜塔莎唯一的信念。 作者:有鸭蛋 |
科技 8 小时前
生活 8 小时前
加拿大 8 小时前
加拿大 8 小时前
加拿大 8 小时前
娱乐 8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