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2019年时任美国总统第一任期的特朗普(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在日本大阪G20峰会进行场边会晤。(路透资料照片) 时代杂志(Time)16日发表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经济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专文,以“为何现在美国与中国一团和气?”为题指出,美国突然对中国的态度大转变有三个原因:美中互有制衡武器、需要提振各自国内信心,以及希望秋季促成川习会。但甘思德认为,美中关系回暖预估不会太久,一旦北京“好运用完”、惹怒特朗普,美国对北京将重新转趋强硬。 美中在全球领导权上长期对立,特朗普总统第二任期初期对北京祭出高达145%关税,关系一度紧张。然而近四个月以来情势逆转,双方5月在日内瓦达成90天停火协议并持续延长,白宫还赞扬北京“合作与灵活”。同时,特朗普政府未关闭TikTok、拒绝台湾总统赖清德过境,并允许辉达与超微在华销售先进晶片,释出连串善意。 甘思德指出,美国突然对中国态度大转弯,而且还是美国对金砖国家与部分传统盟友采取强硬手段之际,背后的原因有3个。 首先, 如今北京也握有制衡华府的武器。北京遭遇特朗普重税予以报复关税反击,更利用在稀土矿物与磁铁方面的全球主导地位作为筹码。特朗普随后放软态度,降低部分关税并重启对话,北京因而相信自己已掌握“特朗普总是退缩”(TACO)的公式。 其次,美中都希望提振国内经济信心。习近平亟需巩固财政、整合产业并避免出口遭遇更多外部障碍。美国虽经济表现稳健,但民众对出口市场流失、通膨、赤字与潜在衰退的忧虑日增,特朗普同样需要一剂定心丸。 第三,美中皆期盼促成秋季川习会。特朗普4月起便表达希望与习直接对话,推动能在美国国内包装为“促进商机、打击芬太尼”的协议。习近平方面,部分中国专家近几周透露,习近平更希望避免在外交场合受辱,因此在特朗普一再让步下,中方可能想趁势巩固既有成果,甚至进一步要求在关税、出口管制与台湾问题上获得更多让步。 然而,甘思德警告,美中之间的短暂和气只是因短期利益契合。双方在经贸结构、台湾与其他主权争议热点,以及对国际秩序的竞争愿景上,分歧根深柢固,不可能靠谈判暂时粉饰太久。 甘思德指出,北京最终可能“好运气用尽”:若在谈判中让步不足,或过度逼迫以期再造TACO,恐触发特朗普激烈抨击与政策反弹。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意味著美国对中策略随时可能急转直下,任何对华府的线性预测将是风险赌注。北京清楚与特朗普的任何协议都不是永久的,只能把握当下“短暂的平静”,同时准备迎接下一轮升级。 |
娱乐 3 小时前
娱乐 3 小时前
文化 3 小时前
社会 3 小时前
国际 3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