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10 年前,当朱之文第一次站上《我是大明星》的舞台时,或许根本想不到: 未来 10 年,他那个深藏于山东农村的家,会屡屡成为互联网上的焦点。 他的一举一动,乃至家人、家事,也将频频登上热搜。 最近朱家的一桩婚事,又成了人们口中的新一轮谈资。 朱之文的儿媳妇陈亚男发文称,已与丈夫朱单伟离婚。 先是含糊其辞称,离婚原因是 " 家事处理不当,双方有分歧 ",自己还一直在受到网络暴力。 她 " 想解决 ",却遭遇各种阻力。 之后,透露自己曾被 " 绑架 ": 车子被装定位,被跟踪,被歹徒持刀相逼。 嘴里被塞进袜子,还被人按进车里差点被强行带走。 字里行间,无尽委屈。 另一方面,她不断对公公朱之文发出质问。 几句话,把朱之文推上了 " 不管儿媳 "" 不帮儿媳澄清 " 的位置。 末了,表示是朱家提出离婚,自己同意了解除婚约。 并自愿退还朱家赠予的所有财物,包括房、车、彩礼、首饰。 几段自述,陈亚男声泪俱下摆明了自己在这段婚姻中的弱者地位。 希望自己 " 坦诚 " 揭露的真相,能换来公众的体谅和共情。 就在昨天,她还委托母亲连夜将彩礼等全部归还给朱家。 可她没想到,这一切,无人买账。 无数评论,一边倒地对她指责谩骂。 难听的话,在留言区被刷了一遍又一遍。 这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人们总是热衷于看 " 陈世美 "" 潘金莲 " 式的戏码,习惯对负心者一窝蜂进行私德审判。 但,这场婚姻的闹剧,一味骂女方并非最大的意义。 有太多细节,在热闹的声音中被忽略了太久。 很多祸端,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被埋下。 两人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具备法律效力 一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婚礼举行时,陈亚男 22 岁。 而新郎朱单伟,其实才刚刚 19 岁。 这是个同龄人还在读书的阶段,也根本没到法定结婚年龄。 但即便二人无法登记结婚,还是场面隆重地办了婚礼。 按照很多地方的风俗,仪式有了,亲朋好友随过礼吃过席了,这桩婚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了。 领没领证,成了次要。 这还有个专有名词:事实婚姻。 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合法吗? 罗翔说过个故事: 有个男人在农村老家,有个共同生活了 10 年的老婆,还有 2 个孩子。 全村人都知道他们是夫妻,但两人,10 年都没有领证。 男人去城里工作,业绩蒸蒸日上,被董事长看中,招作女婿。 " 原配 " 气得去法院诉讼,结果才知道,他们的婚姻,根本没有法律效力。 其实这种只结婚不领证的情况在我们身边真的不算罕见。 但真相是: 我国婚姻法从 1994 年之后,就不再承认所谓的事实婚姻。 即便男女双方一起生活了多年,经济、生活都捆绑在一起,甚至还有子女。 一旦婚姻出现需要上到法院的问题,比如财产分割,得到的结果,也只能是解除 " 同居关系 " 而已。 你以为的配偶,其实根本不能算是你的配偶。 都说婚姻法保护的是钱不是婚姻,可当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关系有了嫌隙,连钱都不被保护。 反观朱单伟和陈亚男,两人其实认识时间不长。 甚至了解得都不够多,就匆匆订婚、结婚。 两个足够年轻的人,若是真的对婚姻抱着慎重态度,大可以相处久一些。 哪怕等朱单伟达到男性法定结婚年纪,两三年的恋爱,也不算漫长。 但双方决定如此,只能说各有所图。 朱之文曾在几次采访中坦言,儿子朱单伟不够成熟,最希望他尽快娶位好媳妇,在生活中引导他,自己也好放心。 而陈亚男也承认,自己看中朱单伟的,是家世。 这正应了那句话:成年人只看利弊。 可当双方一拍两散,陈亚男已经得到了所期望的名和利,徒留朱单伟一地鸡毛。 所以 " 吃瓜 " 之余,你当从这件事看到一个事实: 在婚姻这段关系中,感情是最不能豪赌的东西。 当一个人试图用事实婚姻说服你时,也许 ta 只是为自己想好了退路。 能给你保障的永远不是爱情,不是什么 " 风俗 ",而是婚姻法。 两个人的床上,永远挤不下 6 个人 整件事里最奇葩的一点,要数朱单伟在这桩婚姻中的地位。 除了婚礼,以及婚后在陈亚男的直播间露过一段时间面,朱单伟的存在感很低。 陈亚男婚后拍短视频,总拉着公公朱之文入镜。 偶尔回朱家,就是举着手机让网友看公公婆婆的日常。 朱之文参加活动,她跟在后面全程直播。 乃至现在两人闹 " 离婚 "、闹分手,也好像只是陈亚男和双方父母的事。 看两边沟通的几个回合: 最开始出现婚姻危机,陈亚男带着父母,去了朱之文家拜访公婆。 双方没谈出个所以然,而朱单伟,全程没露面。 之后陈亚男在确认解除婚约的公开信里,对朱单伟只一句:于他是姐姐对弟弟般的牵挂和不舍。 却将很多问题抛给朱之文: " 网上很多人骂我,外人不明白我们家的事,爸爸您也不清楚吗?" " 我一直在隐忍,为什么您不帮我澄清事实?" 就连陈亚男的叔叔也专门开直播插手侄女的事。 小两口解决问题,谁都来七嘴八舌一句。 唯独主角朱单伟,活成了透明。 朱之文对陈亚男的 " 七问反攻 " 里有句话说得好: " 你们两个人的事,为什么要给我写信,我一个公公能说什么呢?" 很多人婚姻一团乱麻,就是因为牵扯进来的人太多。 日常生活,父母干涉;出了问题,父母出面解决。 明明是两个人的床上,硬生生挤了 6 个人。 可经营婚姻是两个人的事。 习惯于被父母庇护,有烂摊子缩到父母身后逃避,这样的人,只是年龄上的成年人,心理上还是个巨婴。 想起何猷君向奚梦瑶求婚那天搞笑的一幕。 他给未婚妻戴戒指时,居然大喊: " 妈!戴哪只手?" 你所要度过余生的,是你身边这个人,不是父母,不是七大姑八大姨。 所以有些事情,只应该你们两个人解决。 一桩婚姻里,每个父母都应该懂得退出。 每个孩子,也都要学会独立。 同频的人才能同行,不同频只能渐行渐远 陈亚男一直很 " 聪明 "。 和朱单伟结婚前,她是一家大型医院的护士,月薪几千。 结婚后,她火速开了自己的视频账号,以 " 大衣哥儿媳妇 " 为名。 朱之文的名气,不出所料给她带来足够热度,大批人涌来关注她,就为看看这个朱家花了重金娶来的 " 百万媳妇 "。 她也没闲着,经常在视频里展示公婆家的生活。 我看过陈亚男的短视频,说实话,质量很一般。 大多数时候,她只是对着手机僵硬地做一些手部舞蹈动作。 但这不妨碍 400 多万粉丝被吸引而来。 有了粉丝基础,再之后,就是带货。 业绩还相当惊人,仅 11 月份,销售额就接近 900 万。 最近她还签约了 MCN 公司,直播带货专场的坑位费,一小时就有 3 万元。 这些足够说明,陈亚男是一个懂得借势的人。 而她和朱单伟,其实来就不是一路人。 朱之文成名之时,朱单伟还是个初中生。 突如其来的 " 星二代 " 光环,让这个农家孩子原本单纯的想法突然变了质。 在学校大手大脚,时间全用来打游戏。 甚至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说: " 上学的时候烦得慌,不想上。咱家都这么有钱了,学习有啥用。" 14 岁,他就辍了学,在家里打游戏看电视,连饭都不愿意吃。 旁人给他拿吃的,他只吃零食。 朱之文想给他请家教,然而连请两个家教,老师不愿意去教。 后来发展到托关系给小伟找学校,换了好几个学校都不愿意收。 这些年,朱单伟几乎是玩着长大。 采访中朱之文早就说过: " 儿子在家种地也可以,找个通情达理的媳妇,过完这辈子就行。" 话里话外都是对孩子现状的妥协,如此,势必养出的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孩子。 但陈亚男不同。 先不说是非对错,单凭她能做到带货、签 MCN 公司的地步,就说明她是个有明确目标,并且敢尝试、愿意付出的人。 最初她直播,也是磕磕绊绊,被人笑尴尬。 但她坚持做了下去。 而朱单伟,每次出镜都很木讷,到最后直接放弃了。 即便陈亚男当初真的看上朱单伟憨厚实在,但当她一直在朝前走的时候,不保证对朱单伟的看法不在变化。 不能并肩同路的人,真的只能渐行渐远。 好的关系,需同频而行,婚姻最是。 没有人愿意一直向下兼容,没有人甘心一直向上仰望。 没有人能够一直原地等待,也没有人能一直小跑追赶。 两个人进步的速度一样,成长的快慢相当,才能一起前进,互相成就。 否则,那些你怎么也追不上的人,和那些怎么也赶不上你的人,只能散落在天涯。 这世界很多因果,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一段关系的覆灭,很早之前就已埋下过伏笔。 如今一场感情破碎,说是两个人的悲哀,其实何尝不也是朱之文的悲哀。 朱之文走红 10 年,生活简单,除了演出,就是做公益,为村里捐钱、修路。 但无数人,正附在他身上吸血。 他家门口,一年到头蹲满了拿手机拍他的人,有人靠拍朱之文的私人生活,月入 9 万。 拍不到,还要踹门。 村民也没人记得他的好。 而是说:" 修路算什么,他要给每人一万块钱,一人买辆小汽车,才算好。" 这些年,记忆中看到关于朱之文的消息,都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可他自己呢? 从不拒绝,从不划清底线,而是妥协忍让,才让很多人愈发放肆。 你若好到无所保留,别人就敢坏到肆无忌惮。 别人对你的态度,其实都是你允许的。 如果朱之文的朴实能带点锋芒,也许这桩以图利为目的的 " 结婚 " 又 " 离婚 " 闹剧,就根本不会发生。 就像仙人掌,长刺不是为了攻击别人。 而是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
中国 昨天 15:57
国际 昨天 15:23
中国 昨天 14:54
娱乐 昨天 14:31
社会 昨天 13:45
健康 昨天 13:33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