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国际 查看内容

伟大!老人坚持40年开车上千公里 只往沙漠里送报纸

加新网CACnews.ca| 2023-1-6 14:39 |来自: 英国那些事儿

南非的卡鲁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炎热,降水量稀少。这里曾因恶劣的外在条件,一度被早期的探险家和旅行者视为“不可逾越的屏障”。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人忽略的地方,却有一位老人雷打不动,连续40年坚持前来报到。


每逢周四,当地人总能看见一辆橙色的小轿车,在沙漠中缓慢却坚定地行驶。


他们知道, 那是Charl Francois Hugo来了。



Charl Francois Hugo的老家在南非开普敦。生于1932年的他,今年已经90岁高龄。


但凭借着一人一车,他承担起了一项与众不同的使命 ——


每周独自驾车往返1200公里,将最新的报纸送往那些散落在卡鲁沙漠上,地处偏远的城镇或村庄里。



(2022年11月24日,正前往一家电脑商店送报纸的Francois)


Francois目前居住在位于南非西部、一个只有3000位居民的小城镇 —— 卡尔维尼亚 (Calvinia)。


每逢周四要去送报时,他都得在凌晨1点30分左右就出发。


因为路途遥远,他总会带上一壶咖啡和几颗煮熟的鸡蛋,拿来路上充饥。


此外,他还得用一条毛巾挡住自己的双腿,以防在路上被烈日晒伤。


Francois还在车上摆放了一台老式的便携式收音机。


漫长且寂寞的旅程中,这就是他唯一的“伙伴”,能帮他解解闷并保持注意力。



因为报纸要往很多商店、便利店以及通讯员家里一一送达,差不多18个小时后,Francois才能结束工作回家。


而这时,已经是夜幕时分……



像这种耗费体力的工作,即便让年轻人尝试一个月,都会觉得难以忍受。


但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Francois硬是拄着一根拐杖,坚持到了现在。风雨无阻,从未有过一次缺席。



(往餐厅送报纸的Francois)


不过,Francois的工作可不仅仅是送报。


事实上,报纸还是由他本人编辑而成的。


Francois派送的周报总共有三种,分别为“The Messenger”、“Die Noordwester”以及“Die Oewernuus?”。


这三份报纸都属于历史较为悠久的老报。前者成立于1875年,后两者也是自1900年就开始出版了。



自从Francois接手以后,他便担任了这些报纸的编辑,为其排版写稿,每一份报纸大概都有8页那么厚。


这些报纸每份售价8南非兰特(约合人民币3.19元)。订阅的用户主要是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农民。



而他从事这份特殊工作的缘由,还要从几十年前说起。


年轻时,Francois的职业就是记者。


当时,他先是在开普敦工作了20年,之后又前往纳米比亚干了将近10年。


因为工作压力实在太大,总是夜以继日,无法忍受的Francois最终选择离开,搬到了卡尔维尼亚。



正当他以为终于可以喘口气,放松一下的时候,当地一位印刷报业的老板却找上门来,问他是否对自己的行业感兴趣。


思来想去,Francois还是接受了对方抛来的橄榄枝。因为他的女儿对此很感兴趣。


于是Francois就想:“女儿可以和女婿一起经营这档生意,而我正好可以帮他们。”


结果没想到,才干了几个月,女儿和女婿就觉得异常疲惫,直接放弃退出了。


折腾了半天,最后还是Francois接手了全部工作。


“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和这个东西(指印刷机器)坐在一起。”他调侃道。



Francois挑起了大梁,接下了三份报纸的编撰、印刷以及派送等繁琐工作。


而在一旁辅助他的,就只有他的妻子和三位助手。


后来,这一干就是40年,近半生……



现在参观Francois的编辑室,会看到现场宛若博物馆一般,陈放着各种各样罕见的老式编印设备。


比如屋里摆放着的老式海德堡印刷机和切纸机,早已不能运作,只能当成装饰物。


就连工作人员们使用的排版工具,也都还是90年代初的电脑和软件。


可就是这样一个技术落后,条件简陋的地方,却承载着很多卡鲁贫困人民和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



面对媒体采访,Francois常将自己形容为“一个抽油泵”。因为他就好比机器一般,每周按照既定的规律运作,永不停歇。


不过也正是凭借这股惊人的毅力,在当地人眼中,Francois早已不是报使那么简单。


在那里,他几乎代表了“新闻”的全部意义。



甚至还有很多了解Francois事迹的人,尊称他为“报纸这一夕阳产业的最后守护者”。


因为在全球纸媒都为数字化生存而头秃,为媒介融合趋势下的转型而奋战,附和“纸媒已死”的论调时,似乎只有这个白发苍苍、颤颤巍巍的老人,还在鲜为人知的地区默默坚守。


Francois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让这些小城镇里的纸质出版物重焕生机。


而他本人对于“用手机看新闻”这一行为,始终是不喜欢的。



不过这还不是Francois工作的全部惊人之处。


其实在编写报纸时,虽然偶尔也会出现英语的文章或广告。但绝大部分篇幅,Francois都一直坚持使用南非荷兰语。



这是南非11种官方语言中的一种。


虽然使用人数并不少,但却常常被西方人士误解。还有报道曾说,只有几十到几百人还在使用这种语言。


就连自幼生活在南非的女演员,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查理兹·塞隆(Charlize Theron)”也曾公然表示:“南非荷兰语如今只有大约44人还在使用”。


这件事随后还在南非当地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而Francois坚持用非洲荷兰语撰写新闻的行为,不仅让当地的语言文化得以延续,还以此为纽带,将分隔在数百公里沙漠中的各个社区联系在了一起。



不过人们也存在着担忧。


因为即便付出了如此多的心血,当地报纸行业的发展,似乎仍旧难逃消亡的命运。


近几年来,卡鲁沙漠涌进了不少新住户。他们有些自称艺术家,还有些人则和Francois一样,想要逃离都市的喧嚣。


然而住户在增加,报纸的订阅量反而在减少。



但即便这样,Francois却依旧对当地纸媒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因为现在每星期的印刷量还能达到1300份。在他看来,这足以表明人们对新闻的渴望依旧存在。


或许是为了回应这份渴望,Francois承诺,只要自己还有力气,那么每周四,村民们就一定会收到自己送来的报纸。



不过Francois并没有将此视为一种沉重的枷锁或任务。


如果哪天坚持不下去了,那么他也会顺其自然:


“我每周四都坚持这样做,从未间断。但当我的身体不再允许时,我可能就会停下来了。”


只是那时,他负责的这三份报纸也必然会消失。


而对于这一点,Francois同样十分豁达:“我不知道五年后,又或者十年后会发生什么,我也不会为此担心。”


身后事自然留给后来人。他只想专注于当下,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



太阳东出西落,一周很快又度过。


在苍莽无垠的沙漠里,一辆橙色车里传出广播声,装载着满车的理想,再次奔驰驶向远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郭富城与爱妻把酒谈心减压 开心囡囡有跳舞天份 多谢王晶赞赏不评论姜涛风波

娱乐 1 小时前

27岁“J2女神”萤光比坚尼有“股”惑?双腿跪坐晒圆浑巨臀 长腿逆天曲线派福利

娱乐 1 小时前

国家残障泳手蒋裕燕荣获最佳残障运动员奖

娱乐 1 小时前

驵勉诚卑诗造势有华裔力挺:没有NDP,谁来照顾你?

加拿大 1 小时前

自称要被征关税的Jimmy O. Yang:温哥华是我最爱城市之一!

娱乐 1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