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来自OSU的鸭鸭看上去和其他美国留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会拍vlog记录自己开学第一天找不到教室,空下来了穿好看的小裙子去西海岸看看日落,也会因为教授突然上课发pizza惊喜。 但是在3月31日这一天,她的美好留学生活蒙上了一丝阴霾。 导火索是她当天上marketing课时,针对tiktok提出了一个营销策略,而教授直接以“软件影响国家安全”的直接回绝了鸭鸭的方案。 cr.抖音@鸭鸭violet 还是美国媒体的那套老说辞,教授说,TikTok收集IP地址等私人信息,侵犯了美国公民隐私权balabala…… 鸭鸭回应说,收集IP地址是每个软件都需要做的,和spy没有什么关系,但教授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鸭鸭这个project自然也告吹了。 由此,鸭鸭也想起了教授之前早就有的种种歧视征兆: 鸭鸭去系里举报教授cr.抖音@鸭鸭violet 上课鸭鸭多次举手,教授硬是不点名,只叫美国学生; Office Hour故意装作听不懂鸭鸭提出的问题,在鸭鸭不断重复问题之后直接说, “I cannot answer your question”; 因为这些行为,教授把分数一直压低,让鸭鸭觉得她永远拿不到应该有的成绩...... 这些,都是让留学生们听了就心梗的经历。 鸭鸭最终选择了正面刚,到系里去举报这位教授。目前,她还在等待后续。但据小编所知,单看鸭鸭上课遭遇的这种情况,很难以种族歧视的名义,让这位教授认栽。 鸭鸭所描述的tiktok的事情,因为它威胁国家安全这个事情,美国人基本已经全盘接受了,毕竟是国家宣传的口风。
当然,鸭鸭提到的其他歧视现象另当别论;但是,有多少留学生,是因为担心自己成绩出来前被报复,因此不敢举报?又有多少留学生,是知道学校大环境整体就比较排外,哪怕投诉了,也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这还是和大环境分不开的。 比起新冠时期的几乎散布全美的亚裔暴力来,现在不少留学生都能感觉到隐隐约约的微歧视,尤其是目前,国际关系又进入了一个不尴不尬的时期。在人文社科的课上,这些国家间的冲突作为背景知识,不免要被提起。 而当班上大多数都是美国人时,教授肯定是向着美国人的角度说话的,很难做到公平,这种时候,课上的留学生们脚趾简直能抠出城堡! 虽然国际关系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但是最近的不少新闻都有种梦回懂王时期的感觉。当年懂王在任时反复cue中国,可把留学生们害惨了! 根据ABC新闻的报道,懂王推特上一句Chinese virus直接把相关的hashtag提高了20%,而pew research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懂王执政期间,美国民众排华情绪上升了20%。 懂王执政期间,美国民众排华情绪上升了20%(cr. Pew Research Center) 而最近的形式也不容乐观: 3月17日,德州共和党立法者提出一项法案,禁止德州大学招收来自中国、伊朗和俄罗斯的国际学生;而就在3个月之前,德州其他共和党人也曾提出了一项禁止来自这些国家的公民在德州购买土地的法案。虽然目前看来不太可能通过,但背后反映的敌意让人细思极恐; cr. New Republic 3月24号,抖音美国版TikTok上了美国国会听证会。以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为首的议员们,对TikTok猛烈开火: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侵犯隐私,威胁青少年心理健康...... 赴鸿门宴的TikTok CEO周受资在议员狂轰滥炸的问题面前,只能表现出无奈并尽量保留风度; cr. New York Times 而最近佛罗里达这边,4月以来,已经陆陆续续有同学反映学校正式发出email,禁止留学生使用QQ和微信...... 这些事件单个来看貌似只是两国常有的一些摩擦,但连续爆出之后,很难说会不会有本就带有racist倾向的教授借此兴风作浪。而对于就因为文化没法融入、语言不通的留学生们,更是雪上加霜。 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吐槽美国大学遭遇microaggression的例子,不在少数。而且之所以是microaggression,就是因为很多时候这些刻板印象难以辨认,因此也不好收集证据,但收到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 比如,学人文社科的朋友们,常常是重灾区,因为很多人文社科很多作品和学术著作和美国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息息相关,教授上课永远cue最喜欢的本国人。 最令人窒息的是,只要是美国人,哪怕侃侃而谈一堆空话也没关系,甚至用课堂时间开始闲聊,还能把教授逗得哈哈大笑;? 而不少留学生反映,哪怕自己说得再多,举手再频繁,最多只能收获一个点头或者okay, right; 语言问题,也是不少留学生们被不公正对待的借口。辛辛苦苦做了research写完的paper,教授轻飘飘一句poor grammar或是I can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saying就能它打下及格线。更有甚者,甚至写得好也不行,会被教授怀疑”你一外国人怎么能写这么好?” 更恶心的,大概就是那种无法捉摸的歧视事件。有的留学生,平时上课发言也很积极,小测试次次A,末了final project,但凡是留学生的组,教授统统给了C。 因为到了期末的缘故,很多department都属于半放假的状态,再去appeal过程非常繁琐。即使最终有用,整个过程也令人心力交瘁。 看了无数个因为这种微小却恶心的歧视而受委屈的留学生的例子,小编总结出了遭到类似事件后的几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因为不少地方涉及到要和学校高层斗智斗勇,小编的攻略也只是个参考,如果有相关经验的,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正面沟通 不管事态是否严重到上升racist层面,直接指出对方过错之处,不仅能为自己赢得尊重,也可以提前解除一些可能有的误会。 像鸭鸭这样,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 讲清楚了为什么她不认为tiktok是spy。 还有小伙伴提出,有些教授在课上发表中国非常落后的言论,比如不通车不通网。这样事实性的错误,大家可以直接摊开告诉教授,ta的想法可能不update。再说明自己是来自中国的某个城市,平时见到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相关的政策改革又是如何,等等。 这并不是什么“刺头儿”行为;而是美国人平时常说的“Call it out”,也就是直面刻板印象必需的交流。 而这时候,正常的教授,即使不同意具体的观点,也不会因此忽视甚至言语打击同学,最多就是一个“尊重祝福”的态度。到了具体评分的时候,还是会根据内容本身以及评分大纲为主,而不是根据自身的立场。 要相信,还是有一大部分的“歧视”源自于无知,毕竟美国掌管舆论的高层,不怀好意春秋笔法的人不在少数。必要的时候,还是先需要做一波科普工作。 据理力争,并且保存记录 但碰到真正的抱有根深蒂固歧视想法的人,就不是把道理说清楚那么简单。就算你把事实都甩它脸上了,它可能还是充耳不闻,甚至故意忽视。这时候,大家摆事实讲道理的对象,就要从发起歧视的那个人,转移到其他目击者上。 比如教授在课堂上被反复故意叫错名字、有意刁难或者忽视、对中国留学生做出无差别言语攻击等等,这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事情。取决于大家班级的情况,同学们可以选择给全班群发邮件,提出强调事情的严重性;也可以单独询问认识的其他外国同学,听听他们的看法。 当然,也不排除因为文化差异,可能存在己方的某些行为而给教授造成的误会。这并不是要求大家做一定要做”反思党“,但也要适当自查一下自己有没有不妥当的行为,引起了教授的不公正对待。 比如,邮件沟通语气太随意、不停追问syllabus里已经提到过的内容、一味让教授重新批改低分成绩而且不说明理由等等都是可能不知不觉降低好感的行为。 为了避免这方面的问题,可以抱着虚心寻求进步的态度,和教授单独沟通。 如果成绩一直很低但不知道原因,或者教授给的反馈非常模糊,可以更具体地询问自己是哪里做得不对,以及如何提高。 如果是语言相关的问题,可以问问教授是否能举出自己语言运用不当的例子; 如果是理工科这种对错都不存在主观争议,但怀疑被压分的,可以礼貌地请教授给出分数计算方法等等。 而这些沟通过程,也是为什么保存记录非常重要的原因。当大家确定教授是racist时,一定要把它的所作所为以录音、录像或者文字记录的形式保存下来,还有自己交涉的过程,并且确保材料中自己的出现是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的。 同时,记录好每段材料的时间、地点、以及其他目击证人,以便之后更好地重拳出击。 而如果同学们已经能举出好几例带有明显种族歧视色彩的经历,而且都是正面沟通过没有任何结果的话,就可以开始进入下一步了——? 直接complain! 举报 具体的举报流程,每个大学可能稍有不同,但是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如果是涉及到学术和种族相关问题,比如给全体留学生/亚裔学生低分,和其他同学确认过证据确凿,并且和教授沟通无果的话,可以先举报到department chair或者Dean那里。 如果这方面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的话,可以再举报到academic affair/academic advising。学校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and service/office of civil right/The Office of the Ombuds/The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Office/The Title IX Office也可以介入帮助。 不同学校的这些部门,对于留学生的友好程度可能不同,大家可以根据对自己学校的了解选择最合适的部门去举报。 当写举报邮件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证据充足,细节详实: 像上文提到的一样,写邮件时,发生歧视事件的时间、地点、交涉过程都要放在邮件里最显眼的地方。 同时,也要注意措辞:虽然能理解同学们写举报信时一定很愤怒,但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适当地夸一下department和学校已经做得不错的地方,更能让racist的恶劣行为出现反差。 强调影响: 目前,大部分美国大学的规章制度都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所以写complaint的时候适量叠buff,有利于强调歧视事件对于学校名声和学生团体的影响。? 比如,说明自己是Asian/International student/有culture shock/language barrier等问题;根据个人情况,还可以加上LGBTQ/Women/Mental Health这种美国人常用的buff。 提供解决方案: 邮件的最后,一定要说明白你想要达成的和解方案是什么。根据事态严重程度不同,你可能只是想要一份诚恳的道歉,或者重新评估自己的分数。不管怎样,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需求,给所有人一个台阶下! |
美国 昨天 21:15
美国 昨天 20:53
美国 昨天 20:42
台湾 昨天 20:25
台湾 昨天 20:25
加拿大 昨天 20:25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