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发生疼痛,包括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或腰腿痛的范畴。 所谓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长的一根神经,从脊髓腰骶部的神经根发出,分布于大腿后方以及小腿、足部。本病男性青壮年多见,单侧为多。临床症状以疼痛由腰骶部经臀部向下肢放散,呈放射性、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行动时加重或弯腰、咳嗽、喷嚏时加剧。患侧腰、骶、髂、臀、腓、踝等处可有明显的压痛点。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 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按其受损部位,又可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其中根性疼痛较干性疼痛多见。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虽多,但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多为第4-5腰椎间盘或第5腰椎-骶骨间的椎间盘突出。因为人体五个腰椎中,以下面的第四、五腰椎负担最重,活动度最大,容易发生退化。长期劳损或突然扭伤,可使腰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坐骨神经根,引起充血、水肿以至粘连等病理变化导致疼痛。需要指出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见得一定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除了腰椎间盘突出以外,还有不少疾病也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比较常见的有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梨状肌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和腰椎管肿瘤等等。 中药与针灸治疗 中医针灸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独具特色、副作用少且疗效确切。自五十年代初至今,中国国内及海外中医师、针灸师作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包括使用中药、体针、电针、艾灸、拔罐、头针、穴位埋线、高频脉冲电刺激、穴位注射等多种方法治疗,有临床统计报告指出,其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最近二十多年,更多的新的科学技术结合针灸用于本病症的治疗,例如激光穴位照射、热针、中药离子导入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坐骨神经痛的保守治疗方法,提高了疗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常见的分型 1.风寒湿痹 诊断要点:腰腿冷痛,上下走窜,屈伸不便,遇阴雨寒冷气候加重,或伴下肢肿胀;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 针灸选穴:秩边、阳陵泉、命门、阿是穴等。 2.气滞血瘀 诊断要点:有腰部损伤史,腰腿刺痛,痛处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间痛甚,不能俯仰,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滞涩。 针灸选穴:阳陵泉、膈俞、血海、委中、阿是穴等。 3.肾虚不足 诊断要点:腰腿隐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下肢萎软,恶风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沉细。
针灸选穴:肾俞、委中、足三里、三阴交等。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