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这个名字对于宁波人来说并不陌生。
每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总有一份来之“顺其自然”特别的爱如约而至。
据央视新闻报道,12月1日上午9点,浙江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一封厚厚的挂号信,信封里装的是署名“顺然”的93张汇款收据(其中9999元91张、50元1张、41元1张),共91万元。
因为邮政储蓄有规定,金额一万元或以上汇款,必须实名制,出示身份证。然而,宁波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就发现,为了不暴露身份,“顺其自然”一直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来捐款。捐款以后,“顺其自然”每次都把捐款的凭证单子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每张都是9999元。
“顺其自然”捐款有相同的特点:每年都是差不多的时间段,每次都用不存在的虚拟地址,每次都会把汇款收据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署名总是在“顺其自然”几个字里颠来倒去。
这已经是她第18次捐款,也是最多的一次,至今,“顺其自然”已向宁波市慈善总会累计捐款859万元。
新闻多看点
这位爱心人士自1999年起,18年未曾间断的捐款。除了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外,还对各种困难群众捐款,捐款的数额累计已超过1000万元。 那么,“顺其自然”到底是谁?
其实放在宁波市慈善总会、邮政汇款工作人员、记者面前有很多垂手可得的线索,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放弃寻找,尊重这位好心人不愿意露面的意愿,让爱心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的身份扑朔迷离,但由她所传递的爱心却被更多人接过,在甬城续写更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通过“顺其自然”的感召,宁波匿名捐款蔚然成风,据统计,到宁波市慈善机构隐名捐款的爱心人士累计已有3000多人次,捐款总额3500多万元。镇海区的“我想”先后分两次捐善款158万元;海曙区的“胡坤”通过银行三次向慈善机构捐款28万元;江东区一位署名为“高者”的90岁老人,连续13年,每年捐款1000元……
在爱心行动中,很多捐款者都效仿“顺其自然”不讲真实姓名,被问急了便说:你就写“顺其自然”好啦。
附录:“顺其自然”十八年捐款及去向明细
- 1999年汇款5万元,落款“顺其自然”。2000年春节向特困家庭送温暖。
- 2000年汇出20万元,落款“顺其自然”。建造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仁慈教学楼”。
- 2001年汇出15万元,落款“顺其自然”。为5所高校100名在校特困大学生助学。
- 2002年汇出18万元,落款“顺其自然”。资助100名在校特困大学生。
- 2003年汇出16万元,落款“顺顺”。资助80名在校特困大学生和资助30名特困小学生。
- 2004年汇出18万元,落款“顺其”。资助70名在校特困大学生和资助45名特困中、小学生。
- 2005年汇出25万元,落款“其然”。为“仁慈学校”添置教学设施和为110名贫困山区小学生补充营养餐。
- 2006年汇出35万元,落款“顺”。已资助贫困大学生130名,余下15.75万元,用于2008年资助余姚四明山镇中心小学教学设施。
- 2007年汇出51万元,落款“其其”。资助2008年180名大学在校生。
- 2008年汇出53万元,落款分别为“顺其”、“自然”。用于2009年105名大学新生助学,计51.4万元。
- 2009年汇出60万元,落款为“其然”。用于2010年大学新生助学120名,计58.4万元。
- 2010年汇款66万元,落款为“其然”,用于2011年大学新生140名助学,计69万元。
- 2011年汇款72万元,落款“然其”,用于2012年宁波大学等在甬高校生240名助学计72万元。
- 2012年汇款73万元,落款“然然”,用于2013年慈溪、奉化等地146名大学新生助学。
- 2013年汇款75万元,落款“然其”。
- 2014年汇款81万元,落款“然自”。用于2015年海曙区30名、江东区30名、鄞州区30名、慈溪市30名及象山县40名大学新生助学,合计80万元。
- 2015年汇款85万元,落款“然顺”。用于大学新生助学。
- 2016年汇款91万元,落款“顺然”。
此页来自:加拿大新闻网 https://cacnews.ca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