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国际 查看内容

继续斩首!法国教堂少女被当众斩杀,移民们要将法变成伊斯兰

加新网CACnews.ca| 2020-10-31 12:59 |来自: 八姐论八卦

  不管是什么时候,斩首对人类来说都是一项酷刑,但是近日法国总是发生这样的酷刑,前有历史老师被学生当街斩首,后有教堂少女被斩首,法国究竟是怎么了?据悉这一切跟疯狂的伊斯兰信徒有关。不仅教堂院长被斩杀,移民们还扬言要将法变成伊斯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查看大图


  事情发生在10月29日的一个教堂内,对于基督教信徒来说,教堂是神圣的存在,但是一个残忍的凶杀案就在这里发生了,甚至可以说是恐怖袭击,一个挥刀黑衣人不仅将前来祷告的女子杀死,还杀死了教堂内的其他两人,高喊着“安拉胡阿克巴”,幸存者是跑到了对面的酒吧才得以幸免,最后该歹徒被警方击毙。


  

  而这样的事在法国的多次上演,自从历史老师事件后,马克龙的话几乎是对伊斯兰“宣战”,这激怒了他们,他们开始肆无忌惮的屠杀,教堂事件没多久,一位高呼着“唯有真主最伟大”的男子,因为用手枪指着路人被击毙,甚至还有领事馆的工作人员被暴徒袭击,所幸并无大碍,这究竟是怎么了?


  


  之前的历史老师事件,是由于在课上调侃了真主穆罕默德的漫画,对于言论自由的法国来说这不算什么,但是这激怒了部分穆斯林,随后被当街斩首,为了纪念该老师,各地发起了用漫画的形式的活动,被斩首的女子疑似参加了该活动,随后被盯上,而那天正是穆罕默德的诞辰,这些暴徒开始在街头抗议马克龙并烧毁法国国旗。


  

  


  目前的形势是严峻的,有宗教领袖号召所有移民团结起来抵制马克龙,马克龙目前的支持率堪忧,但是政府的坦度依然强硬,表示已经忍够了不忍了,要坚决消灭伊斯兰法西斯主义,马克龙即将飞往事发地,希望法国能早日恢复往日的和平。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推荐:


  法国一个月接连两起斩首案件震惊世界...这下马克龙态度强硬了!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点“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和赞


  才能继续跟大家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啦~


  10月16日,法国历史老师Samuel Paty只因为在课堂上讲授言论自由时展示过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讽刺漫画就被伊斯兰极端分子当街斩首。


  事情发生后,举世震惊。


  

  法国总统马克龙称血案是“恐怖主义袭击”,强调当局对此绝不姑息。


  警方展开大规模突袭、搜捕、拘押,开展涉恐调查行动。


  法国城市图卢兹和蒙彼利埃为了表达对遇害老师和言论自由的支持,甚至把来自《查理周刊》的争议性漫画直接投射到政府大楼。周围还有警察持枪守护。


  

  人们纷纷涌上街头悼念受害者。


  

  【又一起震惊世界的袭击】


  然而,当人们还没从这起血案中走出来时,


  法国竟然又发生了一起袭击。


  周四早上,在当天第一场弥撒之前,法国尼斯圣母大教堂内,一名极端分子持刀残忍杀害了3名天主教徒。


  一名60岁女性几乎被斩首,另一名55岁男子被割喉,两人在教堂内就已经死亡。


  还有一名44岁的女性被捅了数刀,受伤后,她逃到了附近的咖啡店,但最后还是不幸去世。


  

  她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我的孩子们,我爱他们。”


  


  袭击发生后,警方立刻赶到了现场,


  袭击者高喊口号冲向警察, 在被警察射了14枪后瘫倒在地。


  目前,他已经被捕,并因重伤住院。


  


  【袭击者刚到欧洲没多久】


  就在袭击发生前几天,基地组织曾发布新闻稿,号召对《查理周刊》的漫画进行“圣战”。


  目前,这名袭击者是否跟任何恐怖组织有联系还不清楚。


  根据已知的信息,他叫Brahim Aoussaoui,今年21岁,突尼斯人。他上个月才刚刚到达欧洲。


  9月20日,他坐移民船来到意大利的兰佩杜萨岛。


  随后,他被带去进行新冠隔离。


  10月9日被转移到位于意大利大陆的移民中心,被告知需要离开意大利领土后就被释放了。


  被释放后,他来到了法国巴黎。


  目前,意大利的安全部门也在调查,他当初为什么没有被关押等待遣返,而是直接被释放。


  袭击发生当天,他于早上6:30乘坐火车到达尼斯,在车站换了衣服。


  8:30分到达教堂,在这里等待了将近半个小时后开始残忍袭击。


  

  袭击发生后,法国的的恐怖主义威胁等级已被调至最高。


  法国总统马克龙迅速前往尼斯,并且表示将增派士兵保护各地教堂,将巡逻士兵的数量从3000增加到7000人。


  

  法国的穆斯林信仰委员在推特上发文,对周四的袭击表示强烈谴责,并且呼吁法国穆斯林取消周四为纪念先知默罕默德生日举行的宗教庆祝活动,以表达对本次袭击遇害者的哀悼。


  


  其实,当天不止发生这一起针对法国的袭击。


  周四,在沙特吉达,法国领馆外一名保安遭人拿刀攻击受伤。


  同一天中午11点15分,一名男子在法国南部城市阿维尼翁拿枪威胁数人后被警方击毙。


  同一天,在法国萨特鲁维尔,一名男子的父亲报警,说儿子离开家,正准备制造一起跟尼斯一样的恐袭。


  下午1点左右,警方一个当地教堂附近逮捕了这名男子,当时他正在车里,带了一把刀。


  同样是周四,在法国里昂又有一名20多岁的阿富汗男子因为携带长刀准备登上电车被捕。


  【法国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张】


  这一系列恐袭,给了本就脆弱的法国和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关系致命一击。


  两方的紧张关系始于今年9月份。


  9月2日,巴黎特别重罪法庭开始审理2015年1月发生的《查理周刊》系列恐怖袭击案。


  就在庭审前夕,《查理周刊》再次刊登先知默罕默德的讽刺漫画。


  这个月,查理周刊又出了一个新漫画封面,


  漫画中,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穿着内裤、露着肚子坐在沙发上,用手掀开一名女子的长袍,使之露出整个臀部,


  他看着女子裸露的臀部说:“哦,先知”。


  


  10月初,可能是因为法国近年来遭遇多场极端伊斯兰极端分子策划的恐怖袭击,马克龙在一次讲话中将伊斯兰教描述为世界范围内“危机四伏”的宗教。


  这番表态被外界视为无差别攻击,而非只考虑打击极端主义。


  


  两周后,发生了法国老师Samuel Paty被来此车臣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当街斩首的血案。


  血案发生后,法国人极度愤怒,马克龙态度强硬,明确支持查理周刊漫画,强调“不会放弃讽刺漫画”的传统,要坚定捍卫言论自由,以及可以嘲笑宗教的权力,并计划在国内加大力度打击极端穆斯林。


  他参加了遇害老师的葬礼,并且追授他法国最高荣誉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查理周刊对默罕默德的讽刺漫画被直接投射到法国政府大楼。


  


  这些举动,刺激了不少伊斯兰国家的神经,


  一些人开始把矛头对准马克龙:


  “在我们宗教里,我们是禁止画默罕默德的图像的。他们不仅画了,还用恶心方式描画他。这是一种侮辱,伤害,无法接受。”


  “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尊重别的宗教。”


  还有人找出了2019年,巴西总统嘲笑法国第一夫人样貌的例子。


  “马克龙在记者会上说巴西总统没有权利侮辱他妻子,但他现在却给自己以及其他西方人侮辱我们先知的权利。”


  在这种气氛下,再加上一些极端分子和有心人士的挑动。


  伊斯兰国家和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伊朗的一封报纸头版称马克龙是“法国的魔鬼”。


  在孟加拉首都达卡,约4万抗议者来到街头,将马克龙描述成“撒旦的崇拜者”。


  


  在巴格达的法国大使馆外,在印度,人们点燃法国的国旗和马克龙的照片。


  


  


  在其他包括沙特,卡塔尔,科威特在内的伊斯兰国家,则掀起了一场抵制法国货的浪潮。


  法国产品纷纷被下架...


  

  

  

  


  土耳其总统说法国总统神经病,需要看医生,呼吁民众别买法国产品。


  法国则直接召回法国驻土耳其大使。


  这一连串的冲突还在升级,


  现在,又发生这样的恐怖袭击...


  

  其实,民调显示,在查理周刊血案发生前,大部分法国民众认为该杂志发表宗教讽刺漫画是“不必要的触怒”。


  但袭击事件后,


  法国公众的态度变得强硬,大多数人对该杂志发表漫画表示支持。


  经历过这两次袭击,法国大部分人的态度只会更加强硬。


  

  


  马克龙在教堂恐袭发生后表示:“这是法国在遭到攻击,” “我们绝不会放弃法国的价值”。


  “法国绝不向恐怖主义低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知名男星鹿晗多平台账号解封

娱乐 昨天 15:43

住户喷“蟑螂”杀虫剂 邻居怒了:我的宠物

中国 昨天 14:43

F-35B糟糕的表现刺激印度采购苏-57

军事 昨天 14:14

大学生去美国会实习 被街头流弹击中死亡

美国 昨天 14:02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