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美国制裁华为已经很久了,从毫无根据地扣押孟晚舟,到对华为连发禁令,似乎美国人不把华为瓜分干净就不会停手,但华为从未屈服。前几天,华为才刚刚发布了自己的新机,新机发布后28秒就销售一空,这体现的无疑是华为的某种底气。 华为有自己的研发、自己的芯片、自己的系统,华为可以在美国的围追堵截下成功活下来,甚至于获得更大的发展,但是对于很多企业,乃至国家来说,他们没有这样的底气和魄力来与美国对抗,他们的“独立自强”甚至是“复仇之战”,最终可能也只是一张“投名状”。 比如日本和韩国。华为的芯片还没有“死”,日韩忽然就掐了起来,他们拿出了不把对方弄死就不罢休的气势,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为了在大国面前争一张投名状。当然,这其中日本的复仇,便是一场决定国运 的生死之战。 ![]() 半导体吸金,日本的希望 作为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优势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承认的,在半导体、在芯片领域上也是如此。1947年,新中国尚未建立的时候,美国贝尔实验室已经发明了可以替代电子管的晶体管,成为了无线电历史上的重大突破,技术领先全球。 1953年,盛田昭夫在前往美国出差期间,了解到了晶体管技术,并最终将其应用在了收音机上;1955年,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诞生。 此时恰逢日本的神武景气期间,老百姓消费能力增强,日本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当中,因而盛田昭夫抓准时机,将公司商标改成“SONY”,大力推销晶体管收音机。 晶体管收音机因其小巧的外形在日本乃至全球风靡一时,不仅日本人大量购买,外国也大量进口,让索尼乃至日本赚到了科技领域的第一桶金。有数据显示,1959年,索尼公司出口美国的晶体管收音机数量达到了400万台,1965年则飙升到了2400万台。 ![]() 因为在这个领域尝到了甜头,日本人开始又开始琢磨起了集成电路、半导体技术的民用化道路,并且还颇有所得。毕竟正是美苏冷战时期,军方才是半导体最大的买家,民用半导体根本没有引起市场的重视,也没人想到民用半导体会有这么大的发展潜力。 经过多年研发,在美国之后,日本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集成电路和内存芯片,并依靠着低价的人力成本和高效的制造能力,开始向世界出口消费级半导体产品,比如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以及计算器等电子产品。 数据显示,当时卡西欧计算器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了80%,这直接导致了美国以反倾销制裁日本、并停供IC,拉开了美日贸易战的序幕。 ![]() 美苏冷战时期 为了反击美国的制裁,日本政府制定了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的政策,举全国之力实施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在4年内取得上千件专利、缩小了与美国的技术差距;而且在政府补贴之下,现代化半导体存储芯片厂在日本四处开花。 到1980年,日本已经占领了世界30%的半导体市场;1985年,日本的半导体市场份额超过了50%。这让美国人惊觉,自己当年的小弟已经成为了一个威胁巨大的竞争对手,而自己即将失去在高精尖领域的话语权,这便是美国最不能忍受的。 于是,美国的另外一个“小弟”韩国,就要登场了。 ![]() 三星的加入,韩国的补刀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我们就会发现现在韩国的大财团三星,还只一家生产化肥的小工厂。 但三星的创始人李敏哲无疑是有远见的,他看到了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并坚信这能让三星崛起,他和儿子力排众议,收购了濒临破产的美国汉考克半导体公司,并多次飞到美国硅谷高薪挖人、挖技术。 李敏哲的这番努力没有白费,熬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半导体公司的市场份额节节败退、公司利润下降超过70%之时,美国转而开始扶持三星和韩国了。 ![]() 此刻,美国不仅一反过去在技术上处处设防的态度,更是豪掷20亿美金,派出300名工程师,帮助三星建立了研发团队。而后,三星还用尽各种手段,从日本东芝挖人、挖设备,将日本的芯片技术学了个彻底。 面对三星的追赶,日本急红了眼,开始打价格战以图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但谁也没想到,这次价格战没有打败三星,反而先打败了生产成本更高的美国企业。 是可忍孰不可忍,美国政府为此立刻再次挥起了“反倾销”的大棒,这一次,美国毫不留情地对日本芯片企业征收了100%的反倾销关税,而对韩国企业,则仍旧保持着0.74%的正常关税。 恰逢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崩盘,日本企业几乎是以任人宰割的姿态,面对着这一次“反倾销战争”,而韩国可以说是仅仅依靠三星一家企业,就在半导体领域战胜了整个日本。 ![]() 这直接导致了1995年以后,美国凭借英特尔和微软成为了世界互联网中心,而韩国则借助为美国提供DRAM内存芯片和屏幕生产等服务,一跃成为了发达国家。 数据显示,日本在1986年以后失去的市场份额,几乎都被韩国人拿走了。因而,在上世纪这一场美日韩半导体战争中,可以说是美国联手韩国,直接重塑了半导体产业链。日本失去了在产业链内的位置,并从此走了下坡路。 ![]() 日韩大战,谁能获得投名状 但话说回来,尽管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一直在走下坡路,但在行业内,日本的半导体技术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至少从数据上来看,在19种生产半导体必须的材料里,日本在14种材料中占有50%以上的份额。 因而,日本要对韩国发起复仇之战,似乎也是十分可以理解的。经过多年蛰伏,日本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对韩国开始了复仇之战。 在G20大阪峰会后,日本忽然修改了对韩国的出口管理政策,限制向韩国出口OLED显示器不减使用的“氟聚酰亚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等产品。这一次断供可谓正好打在了韩国经济的七寸之上。 ![]() 首先,韩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而半导体的出口份额占到了韩国出口额的25%左右,三星等公司的营收状况,可以说是韩国经济的晴雨表。 其次,目前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全掌握了半导体行业的全产业链,日本这次断供的产品又是半导体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没有了这些材料,三星公司再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生产半导体所需的材料,又不可能说换就换,因而只要没有材料,三星等工厂也只能停工。 最后,由于目前中国在芯片领域并不占优势——虽然我们迟早会研发出世界领先的芯片——现在谁占领了中国市场,无疑就代表着谁能取得5G时代的巨大利润,在这个半导体行业不景气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和韩国联手,干掉了日本的芯片产业,而如今日本来势汹汹,也是抱着摧毁韩国芯片行业的心来的。日本的实力也证明了,自己在半导体产业上游仍旧保持着巨大的优势。放眼望去,半导体材料几乎被日企垄断,一旦日本断供韩国,韩国企业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而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收效甚微、甚至特朗普对于全世界包括盟友在内的国家都施加压力,更是让日企的心思活络了起来:既然世界格局要改变,不如先搞死一个竞争对手,顺便给大国递个投名状。 对于日本来说,这是对韩国积怨已久的报复,也是自己半导体行业重新崛起的时机,这一场国运之战,日本绝不会先放弃。 ![]() 可对于韩国来说,即使国内反日情绪高涨,各种抵制日货的标语又被拿了出来、甚至即使连国际舆论都对韩国 表示支持,但韩国对于日本的断供仍是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选择妥协——至少是暂时 的妥协,毕竟半导体材料相关行业的发展仍旧需要时间。 也许等到韩国企业脱日本化完成,半导体行业又是另一番格局。但很显然,以我国目前的研发能力来说,最终取得胜利的,可能终将是我们。 因为这个世界的对决,到底是大国之间的较量,中美贸易之战总会争出一个输赢,而小国终究也只会是大国之战的棋子。一旦韩国挺不过这个半导体行业的低迷时刻,那么日本将会带着复仇成功的快感迎来自己又一个巅峰,但最后获胜的,还只会是我们。 |
中国 昨天 15:57
国际 昨天 15:23
中国 昨天 14:54
娱乐 昨天 14:31
社会 昨天 13:45
健康 昨天 13:33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